《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原创:山居

背景:皮亚杰使用数理逻辑分析儿童认知的起源与发展,从而建立“建构主义发展理论”。

儿童认知发展的机制:
观点:主体(儿童)与客体(环境)通过动作完成相互作用,完成的相互作用反过来促进儿童心理发展。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儿童)对客体(环境)的适应。
图式是主体(儿童)对环境做出适应的认知结构。
主体(儿童)生理、心理逐渐成熟,会逐渐掌握越来越复杂的图式,帮助主体(儿童)不断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环境。
主体(儿童)的思维起源于主体(儿童)由遗传得到的动作,这些由遗传得到的动作使主体(儿童)不断探索环境,逐渐获得有用的信息、逐步学会通过思维解决问题。
主体(儿童)适应环境的过程,伴随着图式的发展。图式的发展方式分为两种:同化与顺应。
同化指利用已有图式解释新的信息或经验;顺应指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的变化。
此外,神经系统的成熟为图式的发展提供生物基础。

影响主体(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生理成熟:躯体结构、神经系统。
②物理因素: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获得经验。
③社会环境:生活、教育...
④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自我调节,达到动态平衡。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阶段的顺序不可改变(连续性),每相邻两个阶段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
感知运动阶段:主体(儿童)使用感知与运动探索客体,获得“自己”与“客体”的概念、获得“客体永久性”,开始内化能产生表象和思维的行为图式。
前运算阶段:主体(儿童)凭借表象进行思维、开始表现出想象力,思维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难以对注意力进行分配,没有守恒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主体(儿童)开始进行罗辑思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开始减弱,获得守恒概念(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能够进行逻辑运算(守恒、分类、排序等运算能力)。
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进行系统的抽象思维活动,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演。

小学教育阶段启示:
①教育应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才能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②教学不能一味追求知识的量,更要重视儿童思维活动的质。
③在对中低年段学生进行教学尽量使用具体事物(教具)、表象来帮助理解。对高年段学生则可适当减少教具使用、增加对抽象内容的语言引导,帮助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
④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自主发现、主动探索、积极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
⑤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