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全国共发生群死群伤火灾(含放火)35起,亡677人。场所类别、起火原因、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蔓延扩大的原因分析图解如下:
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全国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平均每天就有四个鲜活的生命因为群死群伤火灾事故而离开我们。我们消防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虽和几十年前相比发展巨大,但是和发达国家比仍有较大差距,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管理机制责任不够分明,公共消防设施急需增加,消防力量,经费投入少都非一日之功。
一场火灾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不单取决于过火面积大小,周围环境对扑救火灾进程也有重要影响。火场内环境复杂、人流密集,危险系数往往更高。火灾发生时,火场被困人员将面临高温、毒烟、甚至爆炸,踩踏等复杂因素,能在火场中生存的时间较短。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不同场所应该落实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演练工作,提升防火和自救疏散能力。而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演练中关键岗位人员的落实是先决条件。这也是注册消防工程师需求量巨大的重要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火灾死亡人员中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群体倾向特征,火灾中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百万人口火灾死亡率:男性为7.35、女性为5.29;不健康者死亡率约为健康者死亡率的6倍;火灾死亡人员中60岁及以上占比显著高于整体人口结构中占比。
研究分析认为,火灾中男女行为模式选择不一样,男倾向灭火,女倾向逃生,并且男性有较高的“重返”现象,导致火灾中人员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不健康者由于身体缺陷、药物依赖、疏散能力较弱、接受事故信息较迟等因素导致其死亡率较高;而60岁及以上人员由于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疏散行动、忍耐高温、忍耐有毒烟气等能力减弱,易在火灾中丧失生命。
群死群伤特大火灾的伤害力度巨大,对此,严格控制致灾因素;扩大水喷淋覆盖率,提高完好率;强化安全设施疏散和管理;开辟第二逃生通道;强化建筑设计自然排烟排热功能;严格限制建筑装饰装修可燃材料;加强城市消防设施和消防队伍建设;建立消防和保险的良性互动机制缺一不可。消防安全作为整个国家社会公共安全防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注册消防工程师要保证消防安全技术执业活动质量,并承担相应责任,是消防安全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消防力量。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