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临颍
颍水源于登封颍谷,经禹州、襄城、许昌流入我县。自繁城西北入境,横穿我县中心地带,向东南奔流出境。途经现在的锅壅口、固厢、巨陵、梁岗、清义冢、南江、高宗寨等地,全长约七十里。这条史前的天然河流,孕育了临颍土地的文明,古河沿岸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
我们的先祖离开山区洞穴,沿着颍水西来,寻找新的生存天地。凿井术出现以前,为便于取水,并免除水患,须于近河高埠处居住,久之形成聚落。上述古河道流经处,均为原始社会新石器文化遗址。这些遗址是先祖战天斗地,创造世界留下的无字真经。
临颍於《禹贡·周职方》载:属豫州之域。春秋属许国,此时全县境内出现了许多小城堡。由于晋、楚争夺郑国,战争频仍,临颍地处要冲,故於古颍河畔筑有城颍邑。秦灭六国置郡县,地属颍川郡。汉高祖六年于城颍邑置县,因频临颍水,故名临颍。今固厢西南城顶村,即汉临颍县城遗址。
隋·大业四年,颍水泛溢,将县城淹没,遂南迁龙脾岗筑城至今。古颍河自锅壅口以东淤塞,改流南向,经杜曲、王曲入郾,东至小商桥入境,沿临、郾边界东向,出黄连城入西华县境。
清·同治五年,王曲下流决口,小商桥以西淤为平地。颍水自丁湾南下,注入郾境之土垆河。今习惯上称之为老颍河的即隋·大业四年改道的颍河。
1957年春,根据中央“综合治理,全面开发”的治淮方针,临颍县人民开挖了新颍河。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临颍宣传
颍河,古称颍水,相传因纪念春秋郑人颍考叔而得名。淮河的支流。发源於河南省,经河南省周口市、安徽省阜阳市,在正阳关注入淮河,为淮河最大的支流。 其主要支流为沙河,因此也被称为沙河或沙颍河。 颍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流域范围北抵黄河南堤,西北邻黄河支流伊、洛河,西南与汉水水系的唐白河流域分界,南与洪汝河、谷河、润河地区接壤,东北与涡河、西淝河水系相邻。沙河是颍河的主要洪水来源,因此颍河在现代又有沙颍河之称。
颍河 by 红雨
经考证,临颍县共有大小河道18条,全长318公里,水域面积30922亩,较大河流有颍河、清潩河、新沟河、蜈蚣渠,其中除颍河、清潩河、新沟河常年有少量的水以外,其余河道,经常干涸,靠河道引水灌溉的面积剩少,绝大部分土地靠井水灌溉。
颍河 by 红雨
临颍地势平坦,是黄淮平原的一部分,中部的土岗,俗称45里黄土岗,系山前冲积扇被大面积侵蚀后的孑遗。地貌自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最高海拔为74.2米,最低为53米,平均海拔63.6米,平均地面坡降为o.58%。境内土质有黑粘土、两合土、黄壤土、黄粘土、黄沙土、淤土,耕作性能好,肥力较高,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临颍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受季风影响较明显,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配是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夏季115天左右,冬季130天左右,春、秋两季共12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4.5℃,一月份平均气温o.5℃,七月份平均气温28℃,全年无霜期226天左右。年降水量平均在720毫米,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全年降水量极不均匀,雨量大部集中在6、7、8三个月,另外年际之间降水量变化幅度较大,经常出现暴雨、沥涝,干旱和干热风。
颍河蜿蜒二百余里,流经一块平坦如砥的原野,这条河流,滋润着两岸的土地,成为富饶的平原沃野,临颍因此得名,颍河是临颍的起源、临颍的摇篮、临颍的生命线、临颍的象征。
冬日的颍河河堤by 我心#飞扬
繁城旧颍河大桥 by 红雨
繁城旧颍河大桥by 我心#飞扬
繁城新颍河大桥by 红雨
繁城新旧颍河桥 by 红雨
颍河的捕鱼者 by 我心#飞扬
颍河大桥by 红雨
颍河大堤 by 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