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成为美国国内问题的替罪羊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即可关注我们 · 全文共 3440 字,阅读时长约 9 分钟 不幸的是,寻找一个替

· 全文共 3440 字,阅读时长约 9 分钟

·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刘胜军改革 | liushengjunReform

不幸的是,寻找一个替罪羊显然远比美国反躬自省要容易得多。——耶鲁大学斯蒂芬·罗奇

文 | 刘胜军

01、被夸大和扭曲的事实

夸大事实、耸人听闻是特朗普的座右铭。在中美贸易问题上尤为如此。

• 贸易差额是很不科学的衡量指标:中美之所以出现巨大的贸易不平衡,一个重要原因是:“贸易”并不能真实反映两个国家之间的销售。中美的差异在于,大部分美国公司在中国设有工厂(苹果就是最佳案例),因此这些美国公司在中国的销售并不体现为美国的对华出口,而是成为中国的国内经济活动。相反,中国企业在美国设有工厂的屈指可数,因此,中国企业要把产品卖到美国,主要以出口形式体现。因此,如果用“总销售差额”替代“贸易差额”来衡量,中美之间的相互销售是大体平衡的

null

• 美国消费率过高才是问题的根源:的确,正如中美谈判所提出的一些问题那样,中国在市场开放度、关税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国企地位等方面存在需要改进之处——中国已经在持续改善,但这不是贸易失衡的根源。根本性问题在于美国自身:美国的过度消费。2017 年第三季美国的净国民储蓄率——企业、家庭和政府部门储蓄之和——只有国民收入的 2.1% ,仅仅相当于 20 世纪结束前三十年平均水平 6.3% 的三分之一根据《福布斯》最新发布的一份调查,有 61% 的美国人居然拿不出 1000 美元应急。随着国内储蓄的暴跌,美国有两个选择:降低投资及其所支撑的经济增长,或增加从海外借入的盈余储蓄。显然,在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选择了后者,1982 年以来几乎每年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2017 年,美国对令人咋舌的 102 个国家存在着贸易赤字

null

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贸易即交换,每一次交换都是“有人受益、无人受损”的帕累托改进,因为只有交换双方都满意了才会发生交换。因此,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中美之间每一项贸易活动都令中美同时受益

null

▲贸易就是“周瑜打黄盖”

如果你相信了特朗普下面这句话,你的智商估计有问题

• 特朗普 6 日推特发文说:“多年来,美国在贸易上每年损失 6000 亿至 8000 亿美元;与中国贸易损失 5000 亿美元。对不起,我们不会再这么做。”

null

02、中国是美国政客眼中完美的“替罪羊”

既然如此,为何美国民众不高兴?很简单,不是美国没有从贸易中得到好处,而是所获得的利益在美国内部“分配严重不均”:跨国公司和华尔街大大受益,而制造业工人(特朗普的铁杆粉丝)得到的好处很少甚至受损。

null

数据表明,美国老百姓确实有愤怒的理由: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的报告显示,近几十年来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几乎停滞。1973 年至 2016 年,剔除通胀因素,美国工人实际收入年均增长仅仅 0.2 个百分点

冰火两重天。2016 年美国 90% 家庭的财富占全国的比例首次低于 50% ,而收入排名前 1% 的人其财富占比达到居民财富总额的 24% ,创历史新高。近年来,股市大涨、高端地产市场繁荣都让美国最有钱的群体赚得盆满钵满。

普通民众不仅收入不增长,还被 2008 年次贷危机严重地“薅羊毛”。因此,下面几个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都有共同的原因——穷人的愤怒

• 2011 年 9 月美国爆发声势浩大的“占领华尔街”民众抗议活动,从纽约蔓延至洛杉矶、波士顿、芝加哥、华盛顿等美国 50 多个大城市蔓延。

• 2011 年巴菲特曾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呼吁政府向富人增税,“我 2010 年的税单总额为 639 万美元。听起来很多,却只占我应纳税收入的 17.4% 。”

• 2006 年特朗普当选总统,举世震惊。特朗普赢得 2016 年大选几周后,奥巴马在白宫会议上说道:“这令人心痛,真的痛。”奥巴马对选民为何选择了特朗普而非希拉里深感困惑。

• 2018 年中美贸易战爆发。

中国只是美国民众的“出气筒”,是美国国内分配失衡的“替罪羊”。耶鲁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说:

null

• 华盛顿列出的事实、分析和结论漏洞百出,而美国公众却又太容易轻信那些关于中国的错误论述。我并不是想否定中国在美中贸易摩擦中应承担的责任,我只是想强调在追究责任时要保持客观和诚实,尤其是在当下这个解决美中贸易争端的关键时刻。不幸的是,寻找一个替罪羊显然远比反躬自省要容易得多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抹黑比事实更有效。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美国一年因知识产权被窃损失 3000 亿美元,我们不能让这一切继续。”

美国 FBI 局长 Christopher Wray 4 月 26 日在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公开活动中耸人听闻地指控,“中国率先动员全社会偷窃,通过各种各样的公司、大学和组织,尽其所能盗窃我们的创造,通过国企,通过大量私企,通过研究生和学者,以及各种为中国工作的人……说白了,中国似乎决心通过窃取爬上经济阶梯”。

美国的担忧完全可以理解,但我们知道法治的一个基本精神是:无罪推定。美国有没有证据呢?

null

▲辛普森杀妻案是“无罪推定”的经典案例

罗奇指出:

• 2018 年 3 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表了一份《 301 报告》来混淆视听,即美国企业被迫向中国的合作伙伴进行技术转让。其中的关键词是“被迫”,即经验老到的美国跨国企业愚蠢到向其中国合作伙伴交出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是另一个以虚弱的证据进行大肆指控的骇人例证。

•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其《 301 报告》的第 19 页上也承认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实发生过那些“隐性商业行为”(there is no hard evidence to confirm these“implicit practices”)。一些配合其调查的美国公司只是抱怨,自己与中国伙伴在如何使用美方的技术上产生了一些不快(some discomfort with China’s treatment of their technology)。

null

03、怎么办?

认清了上述基本事实,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莫须有”的游戏,试图与美方认真讲道理是无济于事的。谁让中国是替罪羊呢?——有一种错误叫太成功

面对现实,怎么办?

• 顺势而为,以开放倒逼改革,堵住美国指责的借口。应该看到,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放、国企地位、关税水平等问题,不仅是美国的指责,也是欧盟的重大关切,更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我们应果断抓住机会,以开放倒逼改革,啃下这些硬骨头。如能实现这一点,何尝不是塞翁失马变坏事为好事呢?

null

• 放弃对美国的幻想:美国必须对中国进行遏制,已成美国国内的全民共识。前几天拜登一不小心说了句“中国还不是美国对手”的话,就差一点吃不了兜着走。中美关系已经发生“质变”。认清这一点意味着:贸易谈判即使达成协议,也只是节点而非终点,中美之间的全面冲突会持续很多年。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前瞻性布局和谋划,“斗而不破”即为成功。

null

▲比特朗普还高龄的拜登

• 真正的主战场是科技而非贸易:贸易问题虽然重要,但不至于破局,因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价值链体系已经形成,“中美脱钩”纯属天方夜谭。换句话说,日子还得过下去!但是,科技领域就不一样了,这是中美 PK 的真正战场。原因有二:第一,科技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美国必须誓死捍卫;第二,当下第四次产业革命如火如荼,中国在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具备全球领先的实力,可以想象美国当下的“羡慕嫉妒恨”。

null

• 把国内的事情做好是根本:虽然美国已经不再掩饰对中国赤裸裸的遏制之心,但这不是世界末日,中国有很多好牌可以打:1)中国巨大且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足以令任何一家欧美企业垂涎三尺;2)中国存在巨大的“改革红利空间”,足以对冲外部不确定性。根据麦肯锡的测算,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是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平均水平的 15~30% ,如果中国转型为生产力主导型增长模式,到 2030 年可能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 5.6 万亿美元,家庭收入增加 5.3 万亿美元。

所有的“好牌”都蕴含在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 336 条改革之中。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仅仅是其中的一条改革,就已经激发出市场无限大热情和憧憬;2019 年初减税,更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投资信心。假如 336 条都能被逐条落实,未来不可限量。特朗普何足惧哉?!

正如 2019 年 1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所做出的论断: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null

END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null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