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花鸟画 | 以水墨大写意形态为主的花鸟画多元化时期

明清花鸟画 以水墨大写意形态为主的花鸟画多元化时期 本文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中国花鸟画史)(孔六庆著

明清花鸟画

以水墨大写意形态为主的花鸟画多元化时期

本文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中国花鸟画史)(孔六庆著)

展览进行中

“群芳竞秀——苏州博物馆藏明清花鸟主题特展”

展览地点

苏州博物馆二楼

展览时间

2019.4.10-2019.6.9

明代起,个性表现的文人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以不可阻挡之势奔泻而来,与思想界开始震荡起数千年至尊君王地位的思想相应,如明代思想家李贽说“世人但知百姓与夫妇之不肖不能,而岂知圣人之亦不能也哉”;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说“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画家们在关注社会现实生活、感受社会沉浮人生、评论社会黑暗现象、抒发社会不平之气中登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睥睨一切、法出自我。如徐渭“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乃是既激扬自我,又激励他人的个性创造。所以花鸟画走出了山林,在人间烟火的社会生活中蓬蓬勃勃地展开。于是花鸟画的形态猛然一变:日益重视用“水”的水墨大写意画法飙然。

明·徐渭 花果图卷(局部)

纸本墨笔

纵330.5 厘米 横522.8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明清花鸟画的主要展开地,仍为元代绘画发达地的江南地区。这里也是明清主要思想家聚集地,所以其发展,往往浸润着思想家的色彩。“大写意”,是约定俗成于书法笔意更无拘无束粗笔抒写心象的一个画法名词。相对传统院体花鸟画工笔形态的工整精丽,“大写意”有大大释放“形似”的意义。明代花鸟画以文人水墨大写意形态为主,同时其他形态也在发展中并存,形成了该时期花鸟画全面发展的生动局面。

明·边景昭 三友百禽图轴

绢本设色

纵152.2 厘米 横78.1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陈淳 洛阳春色书画卷( 局部)

纸本设色

纵26.5 厘米 横111.2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清代花鸟画,由于与明代花鸟画共同处在艺术发展的“写意”阶段,呈现出继续明代文人水墨大写意形态而发展得格外有声有色、蓬蓬勃勃的特点。水墨技法越来越善于用水,乃艺术本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趋势。

清·朱耷 墨花图页

纸本墨笔

纵24.5 厘米 横31.5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恽南田 牡丹图页

纸本设色

纵27.5 厘米 横35.2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两朝交替之动荡以及清代与明代共同存在的社会黑暗面使文人要抒发胸臆,乃水墨大写意形态花鸟画得以大大发展的内动力。同时,卖画市场的审美需要雅俗共赏的花鸟画,也是清代花鸟画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动力。这两种内动力的结合,使清初至清末的大写意花鸟画,出现了唯美表现的发展趋势。

清·高凤翰 梅花图页

纸本淡设色

纵34.6 厘米 横25.1 厘米

重庆博物馆藏

例如晚清时期的海上画派大写意花鸟画,是集笔力之美与色彩之美的典型。尽管晚清海上画派花鸟画部分因历史分期之需,放到近现代中去说,但是作为清代大写意形态的整体趋势,有必要在这里点明。

另外,清代花鸟画发展有一个重要成就,那就是清朝宫廷主动吸收西方文化所产生的“中西合璧”花鸟画新形态,是前所未有的史实。

清·郎世宁 桃花图页

纸本设色

纵33.3 厘米 横27.8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著者:孔六庆

开本:16

印张:40.75

字数:40万

图数:507幅

ISBN 978-7-5480-5535-8

定价:238.00元

《中国花鸟画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花鸟画专史,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作者孔六庆以深度画家与深度理论家的双重优势,确立了“形态学”研究中国绘画史的新视点,从中国文化的整体角度思考,在书中全面展现了中国花鸟画灿烂辉煌的风貌,更对花鸟画一科的具体成因、发展规律、技法特性、人文价值等物质层面和深层内涵作了客观的揭示和有益的探讨,实现了花鸟画理论与实践之内在融合。

编辑

线上书店

扫码购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