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儿童通过社会文化的作用在与社会成员交往过程中逐渐掌握高级心理机能工具——语言符号。而婴儿生来具有的一些基本的低级心理机能(eg.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在社会文化特别是语言符号的作用下逐渐转变为更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eg.思维)。
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和内容会因为社会文化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
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以下四点的发展:
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主体对自身心理活动的控制能力。
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主体对所得知识经验的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形成高级的意识系统。)
3.各种心理机能相互作用,形成以抽象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认知发展中语言的作用:
1.交流工具:将成人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儿童。
2.思维工具:儿童的自我对话(“自言自语”)是在与自己交流,是内在思维正在进行的表象,这种行为可以帮助儿童做出计划、选择策略、调节行为,从而帮助儿童完成任务。而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自我对话现象会逐渐内化(表现在“自言自语”现象的逐渐减少乃至消失),转换成内部语言。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1.指导者通过语言、动作将信息传递给儿童,儿童不断将信息内化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2教学应该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略高于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内容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
3.每一种认知能力的学习都有相应的关键期,针对任一种认知能力的教学都应该以儿童的成熟为前提,在相应关键期内给予良性刺激,促进相应行为与能力的良性发展。(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是“出生”—“青春期”,其中1-5岁最为关键。年龄与学习外语的速度成反比。在对孩子的外语教学中应将“听说”的教学置于“读写”的教学前,在优先考虑语言的流畅性的基础上再考虑语言的准确性。)
心理发展部分关键期列举:
0-2岁:亲子依恋关键期
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
0-4岁:形象视觉发展关键期
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
≤5岁:音乐学习关键期
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关键期
≤10岁:外语学习关键期、动作技能掌握关键期
除上,维果茨基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每一次给学生布置一种新任务的时候,要给予其示范、提示、引入语、训练、反馈,而后逐渐减少帮助,培养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必要时给予点拨。
2.要确保学生获得促进思维的有效工具,也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促进思维。(学习策略、组织策略、研究工具、语言工具(电脑搜索等)等。
3.利用对话形式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