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梨花掩映下的历史(一幅古画的诉说)

每年的三月,四川省金川县都以其漫山遍野的梨树花开吸引来全国各地游客来此观赏。欢声笑语,流动人群流淌在着整个金川河两岸,其中风景最美,人气最旺的就是今天的沙耳乡。可是很少人知道两百多年前,没有这番场景,金川没有种植梨树,乾隆平定两金川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屯边士兵从内地带来他们家乡的种子在当地种植,其中不乏河北、山东等地的士兵,就有了梨树、苹果种子,哪知梨树特别适合这里的土壤和气候,结出来的果实味道甜美,汁水多,梨树被当地人广泛栽种,金川梨在全国变得越来越出名。

然而梨花盛开之下的每一寸土地都经历过残酷的战争洗礼。美丽和血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那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一角,从一幅古画中了解当时战斗经过。

清乾隆帝第二次平定金川后,为纪念此次战争,乾隆四十二年宫廷画家徐扬依据金川前线提供的战事草图开始绘制《平定两金川得胜图》,共绘制了十三张,得胜图描绘的是整个战争中十三次重要战斗的经过,是根据前方将士绘制的战斗发生地的地形地貌、战斗现场图作为蓝本,后呈乾隆帝钦定,再提供给宫廷画家绘制而成,因此得胜图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而其中一幅战图《攻克石真噶贼碉》描绘的正是当年发生在金川县沙耳乡的战斗场景。

null

攻克石真噶贼碉

此场战斗指挥者是定边右副将军明亮。明亮本率领南路清军,从今丹巴县城沿着金川河往金川县城方向进攻。但从1774年正月开始,历经一年多的时间,明亮也没有攻开庚额特(今金川县曾达乡)。而东路进攻的阿桂攻开谷噶梁子之后,阿桂转变战略,将明亮率领的南路主力抽出,从今丹巴、边耳、丹东,绕道到了北路,南北两路清军合为一处,集中进攻宜喜、达尔图、甲索等山梁。

这张图绘制的是明亮北路清军从1775年阴历五月至1775年阴历十月期间的战斗过程。

null

得胜图描绘的地区和视角

null

图画和卫星地图的对照

历史档案中的记载的地名,虽然经历了近两百年的时间,叫法没有变化,如克尔玛、丹扎木、沙尔(沙耳)、斯底叶安(石大安),但有些地名今天已经消失,特别是山明,如石真噶、基木斯丹当噶山、达尔图山、宜喜、甲索等,但我们可从历史档案资料判断出这些地名今天的位置。

1775二月东路的阿桂已经攻到金川河东岸,而明亮这边迟迟没有进展,对于这种情况乾隆很不高兴,在奏折中批评明亮“毫无措置,明亮等太觉无用,如此安能望其有成”。在另一奏折中也说“今阿桂统领官兵已直压勒乌围,计日可驰捷报,而明亮至今未能下至河沿,岂甘心让西路独成大功,而北路竟不思稍展寸长乎?”

再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焦急的明亮曾提议将北路清军转到西路,协同阿桂进攻。一听此言,乾隆更是恼怒,他说“明亮带兵数千前来,为添力合势捣巢之举等语。此乃指攻围噶喇依将得之时而言。其时明亮或果由碾占一路,乘机攻得,方令前往。并非令其舍河西一带不顾,径往相帮。总之此事,明亮舒常所办太觉谬戾,非寻常错误可比,著传旨严行申饬,明亮此时断不可轻离北路”

面对乾隆皇帝的重重压力,五月初九,明亮开始率领北路清军从占据的金川河西岸高山奋力压下,高山名为宜喜、达尔图、甲索,其实是相连的一道山梁,海拔都超过了4000米。山脊上的清军营盘一个连着一个,几座山梁成雁翅排列,如今这些的遗址都清晰可见。

明亮派敖成带汉土兵二千五百名于十二日先攻甲索,而于另一路十三日从宜喜分头并进。十二日敖成一路连破贼碉数座,占领甲索,随后将接连俄坡之东山贼碉四座亦经占据。

甲索得手后,宜喜一路更觉勇气倍增,达尔图以下得楞一帯山冈绵延二十余里,其上有很多碉卡,随派科玛进财寳分攻得楞大碉以及上手相继石城;其间东南斜挿山腿所列二碉,派令阿尔都众神保分攻;由得楞而南,峯峦迭起之上碉卡相接,派令三宝和隆武、奎林、珠尔格徳等分队取路上攻,乌尔图纳逊帯兵在后接续;其向东山腿侧下临河之处派令福康安、佛伦泰、斐英阿带兵攻取。至十五日攻取相应山头,随后压制到基木斯丹当噶山腿。

null

明亮作战线路图

随后经过几个月战斗,直至1775年阴历十月八日明亮的北路才将这一地区最后一个据点纳木迪占领。这张得胜图中主要介绍4个区域主要的战斗场景。

null

1、基木斯丹当噶山腿营盘碉卡

null

图区域一

从得楞以下的基木斯丹当噶山腿,也就是今天的园艺场后山山梁,图中展示了清军在山梁上筑有许多营盘,以圆形营盘为主。如今当登上今天的基木斯丹当噶山山脊,显现在眼前的果然是一长串的营盘、碉卡。其中最大的营盘超过一万平米,成圆形,由于是在太大,无法从照片中呈现,营盘中还发现一些青花瓷碎片,属于外来物件,证明当时清军军营曾经使用过青花瓷物品。

null

达尔图、得楞、基木斯丹当噶山营盘碉卡

null

山顶圆形营盘

null

碉卡遗址

null

碉卡遗址

null

碉卡遗址

2、石真噶和丹扎木北岸战斗

null

图区域二

石真噶为保护沙尔尼要口,碉卡严密,七月二十八日明亮派奎林和隆武等趁运送新铸大炮时声音嘈杂作为掩护,带领官兵一拥直入,将迎面大碉石卡石城全行占据,番兵纷纷四散,并将正中大碉并力抢夺,共杀番兵四十余人,其余中枪着箭、跌毙山崖者甚多,并将新克碉卡、石城、平房全部拆毁,占领石真噶,其向南斜坡为噶西喇嘛寺。

八月初三清军又同时进攻,分两路派奎林、乌尔图纳逊攻取向南之噶西喇嘛寺,而以富宁、阿尔萨朗等为左右翼和隆武珠尔格徳攻取迎面石城,而以徳赫布阿尔都等为左右翼。经过激战,清军四面进攻,其寺庙侧树林内有暗沟一道,番兵即由此逃走,清军从而占领噶西喇嘛寺。沙尔尼被丹扎木沟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则为丹扎木,北则为达思拉木。碉寨星罗棋布,四面纵横。明亮等随派奎林、阿尔萨朗等由中路之右进攻,和隆武徳赫布等由中路之左进攻,另派珠尔格徳等在奎林之右为一路,图钦保等在和隆武之左又为一路。于八月初九日齐头并进,经过激烈战斗,计攻克沟北达思拉木寨落已有十分之七。

乾隆皇帝对石真噶这一代的战斗做出了评价:“明亮奏由石真噶分路下压。连克碉卡木城,并攻获噶西喇嘛寺。将士等奋勇直进,均属可嘉。而和隆武尤为超众。国家又得一出力好大臣,为之喜慰”

3、从克尔玛炮轰斯底叶安战斗

从得胜图看,清军从一个山头向对面山头大炮轰击,这不是画师随便一画,史料中确有这样的战斗。

null

图区域三

null

清军从克尔玛隔沟向斯底叶碉楼炮轰

1775年八月十五日明亮派阿尔萨朗、珠尔格徳带兵数百名连夜前往抢占丹扎木沟北之克尔玛。斯底叶安番兵聚众死拒,难以力取。番兵守栅俱于沟壕里潜伏,以避迎面大炮。清军在克尔玛山嘴筑起炮台,与番兵所挖濠口相对,多设炮位隔沟轰摧。

对此战法乾隆有发表了点评:“明亮奏进攻斯底叶安未得,拟于克尔玛从旁用炮轰击,所办尚好。其法于进攻甚便,朕曾屡降谕旨,令将军等妥办。今明亮所筹与朕前旨相合,自能直击壕中之贼,使其无从匿伏。我兵越壕而过,便可无虞阻遏。但顺壕放炮,以贼人逃窜出壕为度,若我兵过壕时,枪炮即宜停止,不可误放。凡有贼人挖壕守拒之处,果然相度形势,妥协为之,自属事半功倍”。可见乾隆皇帝为了这场战争操碎了心,连细小的攻防战术动作都交代的这么清楚。还有一次,温福在空卡垭口进攻的时候,乾隆还朱笔一挥,指定温福从一个悬崖用绳索把士兵放下,从山崖下进攻,可见当皇帝也不是那么容易,事无巨细都要操心,因为国家都是他一个人的,所谓朕的江山。

null

昔日的斯底叶安,今日的石大安村

null

斯底叶安(石大安)遗留的碉楼

4、渡河抢占扎乌古山梁的战斗

得胜图上清军用皮船渡河到对面,然后攀岩而上,这种的场景更不是画师信手拈来的想象

null

图区域四

明亮在给乾隆的奏折中详细叙述了扎乌古山的地形地貌情况,扎乌古山为今金川县城背靠西北的山。他说“扎乌古第一条山梁、经官兵占据。其第二山腿、在隔河勒乌围之北。第三山腿与勒乌围相对,下与阿尔古(今金川县城旧城)相接。非惟碉卡层密,且沿河一带俱系悬崖,贼人俱据险以待。惟查两山腿中间夹有深沟,有一线可通之路,必须攀崖附葛而行,虽极为冒险,谅向来贼人力量不过能守一面,或转可以出奇制胜”。明亮对地形的交代非常清楚,今天可以毫不费力找到这条清军进攻之路。

随后明亮又奏“查贼人恃扎乌古山梁险要于丹扎木各寨之前悉众死守,臣等体察贼情其前寨落聫接守御甚严,若出其不意发兵渡河而东,取路深入,再过西岸从扎乌古山下自内冲出,而以正兵在外夹攻,贼必易于溃散”。也就是采取正面进攻扎乌古山之外,还出奇兵,先渡河到东,再渡河到扎乌古山第二条和第三条山推之间的深沟,由下而上,两路夹击,以求得成功。

明亮挑选屯土勇鋭兵丁四百名,派令委署章京禄庆土千总二什格带领,于1775年八月十四日晚即齐集船只,在投番阿布僧格太及霍尔甲阿咱拉等带领下,从金川河西岸渡至东岸,然后到扎乌古对面又渡到西岸,番兵没有发觉。明亮派和隆武、徳赫布、珠尔格德等沿河直接进攻,而敖成也从甲索从上而下助攻。于十五日黎明一拥过沟,奋勇直前,将丹扎木所有寨落逐层攻破焚烧,番兵弃碉逃窜,被清兵前后夹击,死伤无数,两兵合为一处,乘胜占领了扎乌古山梁。

对于东路和北路清军的胜利,乾隆一扫脸上阴云,龙颜大喜,准备赏赐手下的三位大将。“各路将军参赞等层层攻剿,筹画宣劳。将士等亦俱奋勇出力,深为廑念。适盛京进到野鸡、鹿肉,皆将军等在外所不能得者,今寄赏阿桂、明亮、富德三路将军各一分,以示优眷”

一幅画道出一段历史,如今在高山之巅的营盘和碉卡遗址,由于地处高远,今天很少人知道,也少人问津此地,虽然过了两百四十多年,依然还在那里。如果来到这些地方,不仅能看到优美风景,还能穿越历史时空,触摸历史遗迹,寻古之幽,实在是不错的选择。愿这片土地能长久的保留下去,留下永远的记忆。

举报/反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