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欲望社会”的概念来源于日本。是指在一个奋斗不再能改变命运的社会里,人们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丧失兴趣。例如,不消费、低生育率、老龄化、年轻人失去了上进心,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
日本的出生数已经连续三年低于100万。2017 年日本一年自然减少 40.3 万人。2018年减少人口 44.8万。
低出生率带来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消费萎缩,更何况人们也没动力去消费。这对于已经全面进入老龄社会的日本来说,确实有些令人担心。靠引进移民也不是太好的办法,看看欧洲就知道了。
还能怎么办呢?
曾子在《大学》中说:“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翻译一下:遵道而行,就能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君子应该首先注重德。君主有德才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会有国土,有国土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使用。德是根本,财富是末节。如果表面显得重视根本而实际内心还是关注末节,那就会与民争利。)这里的德,不只是指道德、德行,而是内外和谐的遵道而行。所以,对于社会的管理者,更多的是德政的施行。具体啥是德政,就由专家研究吧。也许超不出《中庸》所说的“九经”吧:“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
中国还远远没达到日本的发达程度,但高企的房价、医疗和教育成本、固化的阶层,使部分人也丧失了为改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而努力的动力。资本家鼓吹996,669,居心难测啊。
但中国太大了,与日本的情形也太一样。要区分地域和人群吧。例如,富裕家庭的小孩已经有祖辈父辈给预备的好几套房子了,那么他/她还会为了更多的房子而努力工作吗?可能性不大了。
其实,减少物欲,对于个人来说,没什么不好的。人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也确实花不了多少钱。某手机品牌每年推出一个甚至多个新型号,各方面性能确实好。但用了三两年的旧手机就一定不够用了吗?
看了广告就一定买车?买辆好车?是为了面子吗?是为了统计数字更好看?
这还是归结为那个老问题: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少了物欲,却颓了,确实需要加强学习和引导。那实际上是不想面对现实,不成熟的表现。
如果少了物欲,反而加强了对精神升华的追求,那还是值得称赞的吧?谁能说,这不是更加积极进取呢?
老子不是说过吗:“吾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慈悲所以勇敢,节俭所以广大,不敢自大所以能成为万物的尊长。如果有人舍弃慈悲而搞勇武,舍弃节俭而搞大场面,舍弃退让而搞领先,那就死定了。有慈悲之心,作战就可取胜,守卫就会稳固。老天将要成就的人和事,周围一定是慈爱环绕的。
谁还高明得过老子吗?
请参考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