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青按语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六次人口迁移,每一次都是中华的血泪。但是和着血泪,南方逐渐发展起来,变得比北方发达和富裕,并由此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东晋到两宋的南方已经成为温柔富贵乡。上个世纪之初,西风东渐,更是进一步催化了南方的经济,这已上升到了思想意识层面,也为当下南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埋下了兴旺的种子。
【正文】
中华民族是多灾多难的民族,这绝非虚言;在5000年的历史上,天灾人祸不断,难得有几天太平日子。即便如此,恰如元朝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接下来,笔者就通过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六次人口大迁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中华民族的苦难史。
第一次,“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公元304年,五胡乱华开始。公元311年,西晋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北方大地陷入胡人肆虐的境地。为了保存汉人衣冠,大量北方汉人南下避难,被成为“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据史学家考证,当时迁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多万。
第二次,安史之乱,衣冠南渡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至762年结束,前后7七年之久。虽然时间不长,但带来的危害极大,让北方大地从此陷入战乱,直到宋朝建立,才得以恢复安定。当时四川,和后来的南唐成为北方移民主要去向。唐末之后,有学者甚至认为,南北人口甚至已接近均衡。
第三次,靖康之难,衣冠南渡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攻克宋都城汴京,大肆烧杀劫掠,让北宋的繁华毁于一旦,从此中国的经济繁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宋朝统治者在在杭州建立南宋,中原汉族大量向南方迁移,也被成为“建炎南渡”。之后蒙元又占领中原,中原地区破坏很严重,加速了北方人口向南转移。
第四次,明朝初年,移民北方
明朝初年,北方大地一片荒芜废墟。北方的人口从全国户数的四成,降低到不足一成半。作为千古名城扬州,朱元璋占领此地的时候,只有18户人家。据说,明朝初年,为了减轻江南负担,让贫民有土地,加上巩固边疆,先后向西北、东北、华北等地移民高达700多万。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在元末人口众多,战乱较少,所以人口众多,于是山西向河北、河南、山东以及陕甘一带移民了几百万。至今,还有很多俗语,指向老家山西。
第五次,清初移民,湖广填川
在清朝初年,四川可谓多灾多难,悲惨程度一点也不比扬州、广州、江阴、嘉定差。有人说是张献忠所杀,但事实上却是清军所杀。先是打击张献忠刘文秀的西蜀政权,屠杀平民;后来平定三藩,再度屠杀。导致四川人口极度萎缩,康熙时王骘说了这么一句,“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
为此,清王朝鼓励移民四川,给予了各种好处,于是才有了周围大量民众蜂拥而至。在历史上,这一事件被称为“湖广填四川”。所谓康乾盛世,其实就是一次土地的再分配。
第六次,清朝末年,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清朝末年,民不聊生,外有列强压榨,内有贵族贪婪。为此,尤其是山东河北山西等地百姓,不得不远走他乡,冒死搏一个生机。当时东北是不让汉人居住的,被康熙封禁,西北也不让汉人居住。为此,河北山东民族才有闯关东的说法,山西北部百姓等地走西口,去内蒙,福建广东百姓去菲律宾印尼等地讨生活。
其中,华北仅向东北闯关东,就高达3700万人。从康熙到咸丰末年正式解禁,持续了近200年。在此过程中,虽然陆陆续续有人闯关东,但人口依然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