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将回归草原游牧民之身?

2019 年 6 月 8 日,“游牧计划”2019将于北京蒙古大营举办。“游牧计划”是由电影导演乌尔善、杭盖乐队队长伊立奇、人类学学者乌·额·宝力格和艺术家琴嘎共同发起筹办的、以“游牧文化”为主题的民间交流活动。每年六月的某周六,以非营利的方式进行学术讲座、当代艺术展、电影放映、音乐演出等活动。展现“游牧文化”的魅力,探讨“游牧文化”的当代意义,思考“游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预热报道。

null

null

发起人介绍

 

null

乌尔善,先锋艺术家、电影导演,长生天影业创始人。其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曾应邀参加“横滨三年展”、“釜山双年展”等重要当代艺术展事,并经常在国际国内各个艺术展览机构展出。2004年,执导首部剧情片《肥皂剧》获得了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FIPRESCI奖”,及瑞士日内瓦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11年,编剧并执导《刀见笑》,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2012年,执导《画皮II》,刷新了华语电影12项票房纪录。2016年,执导《寻龙诀》,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以及台湾金马奖“最佳视觉效果奖”等奖项和提名。目前正在筹备电影《封神三部曲》,任导演、编剧、以及创意制片人。长期关注、研究蒙古历史和文化。

null

乌·额·宝力格(Uradyn E. Bulag),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国际蒙古学协会副会长。其在2010年出版的《协作式的民族主义:中国蒙古边疆的友情政治》(Collaborative Nationalism: The Politics of Friendship on China's Mongolian Frontier,2010)一书荣获2011年度国际亚洲研究著作奖。该书与先前出版的《蒙古国的民族主义及其杂糅》(Nationalism and Hybridity in Mongolia, 1998)、《中国边缘的蒙古人:历史与民族团结的政治》(The Mongols at China's Edge: History and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 Unity, 2002),构成了从蒙古国的民族主义及其杂揉,到中国的民族团结,到合作民族主义的三元关系这一蒙古人类学研究的三部曲。他近期关注的是中西近现代关系中的蒙古因素,蒙古帝国遗产的分享等问题。

null

琴嘎,艺术家、造空间创办人。获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士及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他的作品一直关注现实且具有连贯性,一贯持有的反审美态度,使他发展出一种针对现实的超日常的个性偏好和依赖。以身体来承载公共记忆和个人私密感受的交融,构筑打破观者的预想和期待的现场作品。并且主动打破作品与作品之间的界限,使雕塑成为动荡中的雕塑。尝试把游牧文化的认知精神和现实体验糅杂在一起,表达出对现实的妄想。2012年创办“造空间”,以游牧的方式选择社会性空间,让艺术在社会空间里发生、生长,面对非常具体的现实困境,发起组织了一些艺术行动项目。主要公共收藏包括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捷克国家美术馆、瑞士银行、香港M+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

null

伊立奇,杭盖乐队队长。2004年组建杭盖乐队,足迹踏遍6大洲的60余国家,演出超过500场,是当今国际舞台上最富盛名和认可的中国乐队。杭盖乐队深入探索蒙古民间音乐的根源,同时融合当代风格的摇滚音乐,从传统乐器陶布秀尔和马头琴,再到西方鼓和电吉他,创造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世界音乐。怀着对自然和生命的信仰,杭盖乐队将蒙古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融于现代音乐创作和表演,以极富渗透力和感染力的音乐现场,征服了世界观众。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同时,活动当天还包含传统文化区域,邀请游牧民族传统手艺人展示传统工艺;儿童区域,邀请北京娜日蒙古族幼儿园的老师和学生,教授“游牧民族”传统知识、游戏等;以及餐饮区域等。为保障活动质量,活动将采取内部邀请和公开报名两种参与方式。限定人数:500(包含内部邀请200人和公开报名300人)。可通过官方邮箱公开报名—— 姓名+联络方式+参与理由,邮件至NomadRelays@hotmail.com。

(凤凰艺术 预热报道 责编/dbk)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