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敏 本报记者 郝成 北京报道
5月6日,Airbnb(爱彼迎)方面就青岛民宿偷拍事件公开道歉,称安全与信任是Airbnb社区的头等要务,并表示:“对任何侵犯隐私的行为都秉持零容忍的态度,已经永久性移除涉事房源。”
这并不是Airbnb第一次被曝偷拍。一个月前,其海外民宿两次被曝出房间内装有偷拍设备:今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对夫妇在Airbnb公寓内发现了伪装成烟雾探测器的隐藏摄像头,来自新西兰的巴克一家也在Airbnb民宿发现了正在直播的隐藏摄像头。
共享经济日益火爆的今天,民宿早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甚至民宿偷拍事件也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戏码,而之所以屡次发生类似事件,除了房主本身的因素以外,民宿平台的管理审核、现行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都难以免去房客个人隐私被侵犯的责任。
我们要的是态度,不是“老三样”
5月1日晚10点左右,陈辉和两个同伴一起入住位于青岛的Airbnb民宿,当时他也许不会料到,正是这次入住掀起了关于Airbnb偷拍事件的讨论热潮,也使他自己成为了大众眼中的反偷拍专家。
陈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隐私安全保护方面,自己并非专门从事此类工作的网络安全专家,而只是参加过相关培训班的学员,除了工作中会涉及到一些网络安全内容之外,陈辉参加培训更多是出于兴趣。
5月1日当晚,在短暂的休息之后,一向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的陈辉开始对房间进行检查。他第一眼就发现了房间玄关位置有一个视频门禁,上面还粘着一个动态感应器,但是他并未将其与偷拍联系到一起,还以为那只是房间内某智能家居装置,直到发现两个卧室的墙上都粘着动态感应器,且都正对着床,再加上在民宿内并未发现任何需要动态感应器的智能家居,陈辉这才产生了怀疑。
由于并未真正使用和设置过偷拍设备,陈辉对自己的判断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于是将该设备拍照发到了安全培训班的学员群里,征求大家的意见。在学员们的建议之下,陈辉发现房间内路由器的指示灯和网上相同型号的产品图存在差异。“这就基本可以确定那是一个不正常的设备,所以决定拆开看一下。”
拆开的结果印证了陈辉的猜想,路由器内部有一张存储卡,还有扁的排线连接着一个小的探头,这些都是正常路由器不会出现的装置。次日凌晨2点,陈辉报警。
陈辉分析房东之所以将针孔摄像头藏在路由器里,是因为路由器既可以供电又能够提供无线信号,且不会被无线信号探测设备检查出来,而那些动态感应器则主要是为了对屋内人员进行监控,从而及时开启远程摄像头直播设备。
对于Airbnb方面5月6日的致歉内容,陈辉表示不能接受。“我搜索类似事件之后发现,Airbnb每次的回应都是老三样——道歉、退款、移除房源,完全没有实质性的动作。”虽然陈辉也清楚,偷拍事件并不是Airbnb一家公司做出努力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但在他看来,能不能解决和想不想解决完全是两回事,“好歹要试图去改善吧”。
短租平台需提升自我净化能力
在中国短租平台迅猛发展的态势之下,来自美国加州的Airbnb非但没有“水土不服”,还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发展能力,2015年时估值就已经达到200亿美元,并于2018年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在其中排名第425位。
Airbnb方面还宣布,截至2019年,其房东已经在全球超过600万套房源中开门迎客,房源数已经超过全球六大酒店业集团所提供的房间总量。
然而速度与质量不能一概而论,抛开Airbnb的发展速度,偷拍等威胁用户隐私安全的事件频发,使得Airbnb在大众心中的印象由“超赞”变成了危险。虽然偷拍作为房东的个人行为,具有相当大的不可预见性,但是作为负有审核管理房源责任的Airbnb等平台仍是难辞其咎。
目前,民宿平台的房源审核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即房东在线上提交身份认证、房屋信息等资料,经过审核后与平台签订协议,审核通过后即可上线房源。就这一模式来说,虽然已经具备审核所需的必要程序,但其成熟度及安全系数均有待提升。
途家网公关负责人对记者称,房源上线前,平台对于房源的审核以及对房东的安全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预防作用,但距离真正肃清偷拍行为还有一段距离。
另外房源实地考察模式的缺乏也是民宿市场危机频发的原因之一。因无法实现对上线房源的实地检查,房源图片造假以及窥探隐私等行为就容易趁虚而入,这为房客的人身及隐私安全都埋下了隐患。
虽然民宿安全事件频发,但其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对产业创新以及产业发展颇具意义。正如途家网公关负责人所说,类似事件对用户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等带来了不良影响,但同时也促进了相关部门对民宿行业合法合规问题的重视,借此机会正好可以呼吁政府部门加快监管政策的制定进程,对权责等问题进行清晰的界定。
该负责人还表示,希望未来民宿平台与相关部门以及平台与平台之间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交流合作,比如平台间可以共享黑名单,通过行业联合抵制黑名单商户或用户的方式肃清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民宿平台自身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严把安全关,例如引用芝麻信用等外部信用评级来加强对房东和房客的判断,也可以针对房东和房客的不同信用体系,上线双向评论系统进行甄别。
民宿相关法律有待完善
Airbnb民宿偷拍事件在掀起隐私保护热潮的同时,也使得民宿法律缺失的问题浮出水面。据弘一律师事务所律师伍飞辉介绍,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专门的民宿法律,相关规定都是散见于民事法律、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中,而针对民宿制定相应法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当民宿等新的经济形式出现时,现有的法律法规不一定可以一一对应或者更好地规范。
Airbnb所属的民宿或短租平台,作为共享经济的衍生模式,在给大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潜在危机,且危机发生后往往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的情况。
伍飞辉向记者表示,平台作为租赁合同或者酒店服务合同的相对方或居间方,在出现偷拍偷录情况时,即便其自身不是这些设备的安装者,且对此也不知情,依然违反了租赁合同或者酒店服务合同的约定,没有对承租人或者酒店顾客的人身安全、人格权利尽到保护的义务,均具有一定的过错,应在退还房费的同时,对租客或者酒店顾客进行赔偿。
关于Airbnb民宿偷拍事件的后续处罚,也一直是大众质疑与争论的焦点,大部分人认为拘20日、罚款500元的处罚根本无法起到震慑作用,如此低的犯罪成本与所有被偷拍者的损失比起来不值一提,更有网友认为应将偷拍行为纳入刑事处罚的范围之中。
对此伍飞辉表示,《刑法》应当具有谦抑性,不能一出现问题,就想到将某些违法行为列入刑事处罚的范围。对于单纯的偷拍行为,更重要的是做好行政处罚本身的执法,以及行政执法和偷拍行为可能衍生的刑事处罚做好衔接。
偷拍行为是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的,比如《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目前“严重后果”的界定稍显模糊,有必要根据被侵权人的受损害程度、窃听窃照取得材料的最终用途,以及窃听窃照取得材料是否被广泛传播等因素对其进行细化。
(陈辉为化名)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