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NO.1006-俄国南下印度
作者:闲云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相传彼得大帝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一份遗嘱,为俄国规划出详细的扩张计划,其中一条提出要让俄国向南推进到印度,去占领这座世界财富的仓库。
不过,这一计划在当时并没有掀起任何波澜。因为彼时俄国与印度被中亚诸汗国分隔,相距远达三千公里,几乎相当于从巴黎到莫斯科。
彼得首要关心的还是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至于远在天边的印度,反正遗嘱不上税
这些汗国深处内陆,领地内充斥大片缺少人烟的荒漠,气候干燥,又因为远离海洋,阻碍了贸易和交通,导致这片区域在西方的地图上几乎是一片空白,甚至连从俄国去往中亚的道路或河流都不知是否存在(后来发现确实没有)。
对于熟悉森林和沼泽的俄国人
可是相当陌生了
(图片来自NASA)
此外,英帝国早在17世纪就入主印度,19世纪初击败马拉塔人后更是势不可挡。如果俄国执意向南,这两个当时地球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就不可避免要在亚洲发生碰撞。
不论这份遗嘱的真假,回溯历史,它确实与俄国几百年来的扩张战略不谋而合。
第一次交锋
印度半岛西北方向有兴都库什山脉和苏莱曼山脉作为天然屏障,这些山脉中仅有个别几个山口适合大部队通行,这些山口也被称作“征服者大道”,千百年来无数的外来入侵者由这些山口冲向富庶的印度。
从中亚进入印度首先要拿下阿富汗
然后从开伯尔山口和波伦山口南下
历史上众多征服者重复了这一道路
对于俄国人来说,想进入印度半岛,走海路或者沿俾路支海岸线行军虽然相对轻松、补给方便,却因缺乏制海权而难以成行,因为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随处都可拦截俄军。俄国人唯一的选择就是陆路难度较低的开伯尔山口和波伦山口。
阿富汗通道、波斯通道与海上通道
从地图上不难看出,赫拉特,作为曾经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它与阿富汗重镇喀布尔与坎大哈,构成了可以控制兴都库什山脉南北交通的三角形,喀布尔和坎大哈是开伯尔山口和波伦山口的门户,西北角的赫拉特则是最佳的突破口。如果外来势力能够控制赫拉特,将会在地缘上给印度造成很大的压力。
赫拉特-喀布尔-坎大哈
1837年,俄国通过代理人波斯,在赫拉特方向展开了一番试探。在俄国军事顾问的指挥下,三万波斯军队包围了阿富汗的赫拉特。
面对俄国人的凌厉攻势,统治印度的英国人无法坐视不管。一方面,英国军事顾问在战前已经进驻赫拉特城,协助阿富汗军队训练守城。另一方面,英国在得知赫拉特被围后立即派遣皇家海军占领了波斯的哈尔克岛,试图围魏救赵。
你打赫拉特,我袭哈尔克
一切战术转换家
这一招果然奏效,波斯立刻于1838年宣布撤军。英国人还不放心,随即在印度组织起一支2.1万人的部队,于1839年入侵了阿富汗,企图将整个阿富汗纳入掌控以确保战略山口不落入俄国之手。
这次也从两个山口同时推进
只不过这次是印度半岛向中亚反推
这一次远征的前半段还算顺利,英军成功占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并扶持亲英傀儡上台。然而,在英军主力返回印度后,帝国坟场开始显示它的威力。
服务于英国一方的阿富汗部落
坟场内也是各为其主
(图片来自wikipedia)
由于英国殖民政府纵容士兵勾引阿富汗妇女、在阿富汗大肆掠夺财物,阿富汗全国各地开始叛乱不断。英国驻军无力镇压被迫向印度撤退。其中驻扎在喀布尔的1.6万人,在撤往印度的途中几乎全部被歼,只有一人幸存。
英帝国在同期还成功干涉奥斯曼-埃及冲突
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只有在阿富汗遭遇失败
不过这多面开花已经是世界警察级的操作了
虽然英军于1842年发兵重夺喀布尔,对叛乱分子展开了报复,还派工兵炸毁了喀布尔的地标大巴扎,但英军无力在阿富汗继续驻扎,先前扶持的傀儡政府也已经倒台。
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阿富汗都是英国的一颗烫手山芋,既拿不住,又害怕俄国把它收入囊中。第一次英阿战争中,英军损失惨重,不仅在中亚声望严重受损,也让俄国看到了可乘之机。
夹缝中生存
(图片来自wikipedia)
俄国为何南望
通过代理人波斯打开印度大门的计划失败后,俄国人决定亲自上阵,从哈萨克草原往南向中亚扩张,逼近印度。
俄国选择十九世纪中叶大举进军中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俄国在其他方向的扩张已经基本完成,难以继续推进。
在西方,俄国先后吞并了克里米亚,波兰,以及芬兰,与欧陆大国瑞典、普鲁士、奥地利、奥斯曼直接接壤;
在南方,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落败,从地中海获得出海口已无可能;
在东方,俄国借口第二次鸦片战争调停有功,通过恐吓与讹诈与清朝签订条约夺取了东北的大片土地,又在西北如法炮制;
只剩下中亚这片土地俄国还未曾大规模染指。
沙皇环顾四周
就数中亚这个柿子最软了
二是经过多年的侦察与测绘,中亚地区的地理、人文、军事情报逐渐充实,俄国人发现中亚汗国并不团结,也没有强大的军队。多年来俄国沿控制线建立了一系列要塞据点,逐步蚕食,通过这些要塞据点控制住了中亚草原上的哈萨克人,再加上从清朝新疆掠夺的西北土地,为俄国南进中亚创建了稳固的后方。
中亚虽然是个巨大的区域
但主要城市和人口集中在天山以西诸河流绿洲之上
俄国人可以从巴尔喀什湖向西南挨个攻略
最后再收掉阿姆河两岸即可
三是这一时期恰逢第一次工业革命,俄国也开始参与资本主义竞争、寻找原料和市场。俄国缺乏条件优良的出海口,难以参与海外殖民竞争,只能将目光投向亚洲内陆。中亚地区的气候条件恰好适宜种植原料作物,还拥有百万级潜在消费人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由于南方联盟国的棉花出口受阻,中亚原料产地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沙俄虽一路扩张到了阿拉斯加
无奈基本都是北方土地
棉花这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却只能依赖进口
而中亚则成为之后沙俄与苏联的主要棉花产区
四是中亚深处亚洲内陆,远离海岸线,不是欧洲列强的传统势力范围。唯一临近中亚的英帝国又刚在1857年遭遇了印度大起义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打击,无力干涉俄国的中亚扩张行动。恰好中亚一些以土库曼人为首的部落不时袭扰俄国商队,掳掠、贩卖俄国人奴隶,为俄国出兵提供了借口。
印度大起义对英国还是很伤的
印度要是丢了,英国的全球殖民地价值要缩水一半
(图片来自wikipedia)
俄国在中亚的大规模扩张由东北方向开始,由于中亚汗国的军队装备落后,缺乏训练,因而并没有给俄国造成太多麻烦就击败了。
1864年,俄国出兵浩罕汗国,于次年攻占了受汗国统治的中亚的第一大城市,塔什干。
1868年,俄国又击溃了的布哈拉汗国军队,遂将浩罕汗国与布哈拉汗国一同纳为保护国。
俄国哥萨克老将请求出战
(图片来自wikipedia)
随后,1873年,中亚最后的汗国,希瓦汗国被俄国纳为附庸。
最后,以部落形式存在的土库曼人也在80年代被俄国纳入殖民统治。
浩罕、布哈拉、希瓦、土库曼,挨个被并了
下一个是阿富汗?
至此,中亚已全数被俄国收入囊中,俄国与印度之间只有一个阿富汗了。因为阿富汗境内多山、民风彪悍,难以轻易征服,所以俄国没有选择强攻,转而派出外交使团,希望通过结盟的方式拉拢。
英国自然无法容忍俄阿结盟,这等于将印度的大门对俄国敞开。1878年,英国借口阿富汗接受俄国外交使团,但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访问,再一次入侵阿富汗。
这次是要鹿死谁手呢?
俄国却没有为阿富汗同英国翻脸,选择了隔岸观火,于是英国轻易地夺取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并将阿富汗纳为保护国。然而,情况与第一次英阿战争相似,阿富汗随后又爆发了反英大起义,英国驻军损失惨重,被迫于1881年撤军,只保留了控制阿富汗外交的权力。
和上一次类似
英国拿下了两条战线上的大城市
但无法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长期立足
不得不仓皇撤退
这一段时间英俄还在高原上展开了争夺,最后瓜分了这片领土,瓦罕走廊自此成为英俄势力的缓冲区。
1904年,受英国直接支持的日本在中国东北击败了俄国,结果直接导致次年俄国爆发大革命,俄国内部混乱,无暇继续扩张。
俄国之所以在远东惨败于日本
英国的海上封堵也是功不可没
英法同盟遏制了俄国在近东的扩张
英日同盟则遏制了俄国在远东的扩张
同时,一战的阴云悄然笼罩欧洲,由于英俄都已经与法国结盟,故此英俄双方也决定结成同盟,构成三国协约,以对抗德奥意的三国同盟。1907年,两国签订《英俄条约》,私自划分了在波斯、阿富汗与中国西藏地区的势力范围。
最终,由于强敌德国的崛起,英俄由对抗转为合作,这场持续百年的大博弈也被画上了休止符。这时,俄国边境距离印度只有二十公里。
远方的出海口不过是锦上添花
身边的德国人才是心头大患
不同形势,不同目标
一场战争草草收尾,除了来自一战的外部压力,两个大帝国自身的利益考量也是重要因素。
对于英帝国来说,一切都是财务报表数字,所有殖民行为都以成本收益为考量,向远离海岸线的中亚扩张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反之在印度从事工业和种植业或是向中国倾销鸦片都是更有利可图的选择。因此,英国在多数时间只需要确保波斯与阿富汗两国不倒向俄国,确保俄国不控制进入印度的战略山口即可。
印度和中东地区是英国最有价值的殖民地
所以核心诉求在于维持通向两者的航线
以及保护两者的北方防线
此外,19世纪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也不是绝对稳固的,英国仍需要小心法国人或是印度本地人的反扑,这也令英国人无暇北顾。毕竟保住帝国皇冠上这颗最大的宝石远比费时费力在中亚维持存在重要得多。
相反,俄国的历史是一部扩张史,这是其地缘条件决定的。俄国核心地处亚欧大陆北缘,除了北冰洋方向,周围缺乏天然地理屏障,游牧民族和西方势力来了又去,无法阻拦,让俄国人一直很没有安全感,难以信任周围邻居。再加上俄国控制的土地往往地广人稀缺乏屏障,就只能以攻为守,用更大的缓冲领土弥补自然屏障的不足。
喀尔巴阡山脉可能是一条西南分界线
但是在西面,广阔的波德平原
俄国是很难掌握安全的距离的
但这其实是一场恶性循环。安全的自然边界对于俄国来说总是太过遥远了,以至于俄国一旦启动外部扩张,就会身陷无尽的战斗。在内部,扩张所致的过于臃肿又会导致虚弱与不稳定。当内外局势一同恶化,超出平息极限时,俄国人终究会被迫收缩其势力范围。
最后还是都吐了出来
向印度的扩张正是如此。为了拿下兴都库什山脉的控制权,俄国人努力向南突进,但印度河谷太过遥远,荒芜的中亚汗国和阿富汗又无法给予足够的后勤帮助,让这道新边疆成为了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的目标。而当外部压力到来,热衷于膨胀的俄国还是只能选择退却。
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