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表现派画家,英国最伟大的当代画家之一。1922年出生于德国柏林,1933年与家人移民英国。他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他于15岁时进入了工艺美术学校。由于犹太人的背景,1933 年他们全家迁往伦敦,1939年弗洛伊德进入英国圣工会绘画学校,受业于校长莫里斯门下。
这个时期他的绘画题材宽泛,并计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其绘画较为精致入微,但却开始具有某种后来的敏感,如他一此静物、植物结合的画面,以及人物肖画作《画家的母亲》像、《少女与绿叶》(1948)、《女孩和白色的狗》(1951)。在这些作品的严谨精致中,可以看出画家受到安格尔、丢勒、荷尔拜因、门采尔等人的影响。
他的绘画题材宽泛,并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他将自己处于孤僻和封闭的状态,远离喧嚣的国际艺术潮流,更多地向自己领域的纵深开掘。其作品风格粗率、性感而注重绘画性。
他的画而结构紧缩而有力,有时呈现出无序、粗鄙的状态。在这点上他的一些作品具有某种表现性的效果。他更喜欢人们过多将注意力集中在色彩上,他说:“我不要人们注意色彩,我要的是一种‘生命的色彩’。”
他的绘画风格,在60年代以后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如同我的记忆,我总是试图做相同的事。”然而正是这种反复的强悍的风格,却使他赢得了极大的赞誉。
在90年代的中国,弗洛伊德的风格,对“新生代”潮流的兴起有强烈的感召力。中国的艺术家们,正是在表达人对现实的“异样”感觉上,寻找到“弗洛伊德式切入”,这当然为弗洛伊德所始料未及,但这也正显示了他作品跨越时空的魅力。
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作品,是伦敦佳士德与苏富比拍卖会上当代艺术家的最高价,在2002年,已经于泰德现代画廊举办了大型回顾展,他已经被公认是英国最伟大的当代画家之一。
对于畸形和病态的迷恋(其实这两者是世界的真相),使得他的画法残酷而且别致,为了避免受到流行的后现代艺术影响,他深居简出,逐渐形成并掌握了自己的风格,他有着与生俱来的怀疑、孤独和好奇,使其对世界的感知保持了一种特殊的知觉能力。
卢西安·弗洛伊德以直觉评价真实,他从现实中捕捉形象,也忠实地描绘脑中的记忆,他是一个不相信绘画会局限在他能力之内的人。他以客观、具象的笔法,表现存在于他周围的人与物,而避免情感直露和告白的方式。可见他遵循的是一种艺术需要的生命律动,是一种情感宣泄,是一种内在于心灵深处的再创造。
他的作品,是他所熟悉的人的写照,无穷的意味都与他隐秘的内心世界相关联,他的绘画向他自己和人们,展示了其艺术自身存在的价值。作品与现实关系的二重性——不协调的冷漠和难以分开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令人震撼的视觉形象。
在卢西安·弗洛伊德那里,视觉不仅仅感知的一种,而且还是一种直觉,是人筑建其和外界联系的一种本能,他(她)们在视觉上显示的特征,是他们与世界沟通方式的再现。因此,他画中的肖像人物,往往是扭曲的、神经质的、甚至是丑陋的。
然而就在这些畸形变态的形象之中,隐露出人的本性,也正是这种美的真实,才紧扣着人的心灵。他对于人体的深刻描绘,强烈得令人屏息,犹如透过一面明镜,诠释出每一处细微。人类的肉体被剖析得如此纯净、坦然,不能不使人发出由衷地赞叹!
孤僻的卢西安·弗洛伊德,以其独特的艺术思想,已远离喧嚣的国际艺术潮流,执着地向着自己领域的纵深层面伸展,而且画风也更为自由、更有情感,更具有表现性。
正如英国的艺术评论家称誉他为存在主义画家,反映出画家以人为本的态度,用画笔忠实地描绘人性。在他其后的创作年月中,“存在主义”的风格基本上是不变的,更明确地趋向某种模式的类型化。画面结构呈扩张状态,显得饱满而富有生气。
在当代艺术家中,没有什么能比卢西安·弗洛伊德笔下的冷峻人物更有力度,他描绘每一部分的结构,都是紧凑有序的,甚至是紧张的。其强烈程度,足以使人产生颤票的惊异!如果说卢西安·弗洛伊德早期的作品,还属于理性范畴,那么他的晚期作品,更加趋于直接、坦露,甚至放荡不羁。
色彩的变化与早先作品有所不同,它不再必然地代表可分离的东西,往往借助于明显的、果断的笔触,使生命的心律在色彩的斑斑驳驳中跳动 。
70年代以后,弗洛伊德的绘画风格渐趋成熟,逐渐形成了晚年劲健老辣的风貌。
1987年,他在华盛顿的赫施霍思博物馆和雕塑公园,举办了一次回顾展,次年又在伦敦的黑沃德画廊举办了展览,展览的结果是,完全改变了他自50年代以来的默默无闻,一跃被视为世界级的大师。
人们从他的画作中看到了画家对于生命、社会、人生的历史性认识。
在20世纪80年代,他早期作品中的那种典型的沉郁模式,得到了全面的修正与更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有力的厚重笔触的色彩造型,弗洛伊德审美的视点,由关注微妙的灰色和形体,变形产生的意味,逐渐转向对形体语言本身的重视,对人体的描绘成为主要的题材。
其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大都结实有力,如铜打铁铸一般,具有一种内在的表现力,这与米开朗基罗笔下雄健有力的人体,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米开朗基罗追求的是理想中的,近乎完美的英雄主义的人体处理,而弗洛伊德则是在外表的真实下,显现人性的真实存在,也就是个体的人的独特存在。
弗洛伊德对色彩的驾驭,已不仅仅停留在塑造人物的形象上,将色彩转化为一种具有内涵的生命。卢西恩·弗洛伊德的绘画风格,对20世纪西方写实主义的风格,起了巨大的作用,影响了写实绘画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当代,弗洛伊德被看成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