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中医上有很多名称,比如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火带疮等等。
其实,带状疱疹喝水痘是一个病,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儿童感染后可能会发生水痘,也可能成为病毒携带者不发生症状,病毒隐匿在神经元内,待到人抵抗力低的时候伺机暴发。
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春秋季节。症状时沿着一侧的神经分布,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
发病原因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正气足的时候,是很难受到外邪侵犯的。举个例子,比如一座城池,如果兵力充足,战士骁勇善战相对于兵力不足的情况是不容易受到外敌侵害的。
简单地说就是当一个人能够适时的避免四季外邪的伤害,心境平和无欲无求,体内的正气和顺,精神稳固不换散,病从哪来呢?
我们说当一个生病的时候一方面说外邪,所谓的“虚邪贼风”,另一方面是情志,心境引起的“内伤”。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前我们提到抵抗力低的时候带状疱疹容易感染发作。外表看起来是热毒,内部原因很可能是气血虚,正气不足带来的。正气不足,兵力不够,病毒作为外敌来侵展开激烈交锋,暴发出的疱疹就是惨烈的现场。
病毒打开缺口进一步向内部攻击,又皮肤进到血液,可以造成瘀血。如果这个城池本身还有内患,病毒与内奸结合,比如人体的痰湿、瘀血。都会释放出热毒,透过皮肤表现出来。
带状疱疹的暴发,一方面为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肌肤而发;也有可能是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而化热,湿热内蕴导致。
还有就是后期也就是急性期过后,还有一些后遗症,比如发病的部位特别沉,好像什么东西紧紧套在外面一样。一方面是由于热毒损伤了血分,经络不受滋养;另一方面是“内奸”没有除干净,气血凝滞,痰湿困阻,以气滞血瘀为主。这方面年老体虚者,比较常见,常会造成病程迁延。
治法
带状疱疹,中医主要从三个方面辨证论治。
1、肝胆郁热型
情志上长期不舒畅,烦躁易怒,肝气郁结化火,若体内有湿,气滞湿热郁阻。
症状: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方药:龙胆泻肝汤+紫草、板蓝根等。若发于面部,加菊花平肝解毒;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疼痛剧烈者,加川楝于、延胡索以疏肝理气止痛。(《中医外科学》)
龙胆泻肝汤:
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但对于发病比较急的,“汤者,荡也;丸者,缓也。”汤剂的涤荡作用会更强一些。
2、脾虚湿蕴型
脾虚,饮食不节,肥甘厚味吃的多,湿阻气机。
症状: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有水疱大而多且糜烂渗湿严重者,疼痛略轻。伴食少腹胀,门不渴,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中医外科学》)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除湿胃苓汤:
水400毫升,加灯心草20根,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3、气滞血瘀型
湿热毒邪虽退,但气血凝滞未解,不通则痛。
症状: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脉弦细。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制香附、延胡索、莪术、珍珠母、生牡蛎、磁石等。若夜寐不安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年老体虚者,加黄芪、党参以益气抗邪。(《中医外科学》)
其他方法
饮食上,可以辅助板蓝根或大青叶煎汤代茶饮用。
针灸方面,张宝旬老师在针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上给出穴位刺激或放血治疗的建议。在小拇指第二指结的位置用牙签头刺激100次以上或者放血。这种方法早期使用效果更好。
剂量仅供参考,治疗仍需辩证。
分享养生知识、探讨健康哲学、共享轻悦人生,欢迎点赞关注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