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欣伟:养老地产不缺赛先生,缺的是德先生

null

硬件的竞争说到底是成本投入,养老产业的运营到了呼唤软件的时代了。

​​

null

关于标题所示的赛先生和德先生,还需要扫一下盲么?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1919年五四运动提出的,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

其中:“德先生”:即“Democracy”,德莫克拉西(音译)——意为:“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即“Science”,赛因斯(音译)——意为:“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为什么莫名其妙提到这个意识形态?

当然有理论联系实战的需要。

最近正巧在接触两个养老地产项目,彼此可能在建筑形态上有差别,但因为都隶属中高端定位,开发商在设施设备的完善上也用心,既然鸡蛋里挑不出骨头,那么从营养上看均衡,是否是一种升华的方向呢?

于是,赛先生足够的养老地产,我们开始呼唤德先生。

以下观点,不代表养老产业的专业水准,而是抛砖引玉,针对养老产业硬件高度完备并趋同之后的竞争触点探讨。

null

一、 服务:“你错了”和“我没错”的争执

今天,我们参观养老产业特别是养老地产之后,往往会有一些意兴阑珊:

硬件都高度趋同;

服务都高度完善;

收费都高度提升。

错,并不在同质化。

和地产一样,高度同质化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这是行业发展和竞争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的标准使然,同质化反而是经过了大量、快速、试错之后的观点融合。

尽管地产只有不到30岁,养老可能更加年轻,但中国速度不可忽视。

过了同质化的解释桥段之后,进入就事论事的养老地产趋同总结。

null

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养老地产不谈微观细节,有几个特征:

1、 设施设备已经高度高级,硬件上达到了领先标准

2、 自从开发商进入养老领域,中高端定位已经成为共识

3、 建立在设备之上的服务和关怀,正走在“全面、入微、多层次、人性化”的

竞争领域

这种市场发展格局固然令人欣慰,但面对成本投入的高企,更面对未来竞争可见的红海格局,预判预设和预埋是必要的,所以鸡蛋里挑骨头也是未雨绸缪的市场意识使然。

当然,关于鸡蛋里挑骨头这个定义的褒贬和善恶,关键在于有否给出可供探讨的方向。

“我没错”是对今日格局的定义,“你错了”是希望可以更好的殷切。

null

二、 定位:“你不行”和“我还行”的争吵

回到定位问题,不是去定位养老地产,而是去源头重新定位一下客户群体,即老年人。

说一个可能引发争议的观点:我们其实一直在歧视老年人,不是么?

从“夕阳红”的提法,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定义,甚至到对老年人的“自由”。

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恍若隔世:

80年代国门刚刚打开,我们这座城市开始出现了黄头发蓝眼睛,抛开围观和指指点点等行为不妥,我们曾经衷心感慨:“外国老太太肿么穿的那么花、口红涂得那么红”,这话背后的狭隘已经溢于言表——“忘记了自己的岁数”!

“忘记了自己的岁数”这句话,要看你肿么理解:

一方面,世俗总是习惯做有罪推断,即“到了一定年纪,当然应该从着装到举止逐步收敛逐步低调”,于是,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老年人应该“安心待在家里、做子女的工作后勤、行为要低调、着装要素雅”,这花花绿绿也基本就成了老不正经的代名词,进入21世纪,但“老不正经”好像还是贬义词吧!

null

另一方面,“忘记了自己的岁数”是一件值得被鼓励的事情啊,今天老年人可以占据饭店、KTV、旅游景点,看起来的“抛家弃子”其实是做子女的狭隘,因为我们自私地认为老年人就应该退居二线但不容许他们完全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于是,在多数养老和养老地产项目中,老年人是弱者,我们要照顾他们,所以我们配置了足够先进和到位的设施设备,并提供了补足技防的人防措施,一句高高在上的“全产业链闭环”,已经给老年人规划好了退休之后到人生终点的全部路径,一如他们曾经给我们设计的“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娶妻生子”。

如果父母给予我们的“供你吃供你穿好好学习出人头地”引发独立思考之后的不和谐,那么今天养老地产是否也面临“愈完善愈关爱愈歧视”?

赛先生已经够了:我们用工业革命的成果,提供了足够完善的设施设备,甚至用科技实现了高度人性化,老年人只要具备足够的埋单能力,是可以享受到安全、完善、高效的客户体验。

那么德先生呢?

null

三、 错位:“赛先生”和“德先生”的兼容

还是回到了父母曾经给予我们的“供你吃供你穿,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之观念,今天我们反哺老年人的“足够照顾足够丰富足够先进”已经足够了么?

诚然,我们看到了养老(地产)行业对人性化的积极尝试和探索:

1、为老年人提供了窗明几净的食堂,还提供了足够多的餐食选择;

2、为老年人提供了电影、图书馆、花园环境,让他们的精神生活有归属;

3、为(适龄)老年人提供了参与并服务社会的机会,让他们有“我还行”的存在感。

赛先生肯定已经基本到位了,德先生也正在一条逐渐完善的路上。

null

你还要怎样?

仅以【图书馆】为例,相对于“只有餐厅没有图书馆”的物质权重而言,这是精神食粮的补充和升级,是从0到1的一大步,但相对于“有图书馆没有读书会”的2.0版本需要,精神食粮做成了硬件,而不提供引导,是否也是一个需要补充的发展缺口呢?

再以【医务室】为例,相对于“只量血压不开药”的走过场而言,医务室当然不是药房更不是医院,常规检查已经是“养老护理社区”的从0到1,但除了身体健康和有恙医护而言,当今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建设,是不是也在影响着他们的生命周长和质量呢?

这都是赛先生迫在眉睫的刚性需求,不仅要来还要深度介入(养老行业)的背景。

null

养老是个社会问题。

今天的老年人,早已经过了吃饱穿暖的低消阶段。

关于鸡蛋里挑骨头的二维理解,不仅决定了对于鸡蛋的忠贞,而且决定了骨头的

定性——

有人看到的是恶意,是对“辛勤工作的风凉话”,是对“他人工作的不尊重”;

是不是也应该有人抱着有则改之的心态,看到“希望鸡蛋更美味更健康”呢?

无则加勉,无则加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