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佛像手势中“释迦五印”的来龙去脉

null

null

null

明代 铜鎏金高僧坐佛像(3尊)

座背上有藏文赞语

我们常见到各种佛像、菩萨像、本尊像中,宝相手势大有不同,多用双手或手指的变化,再结合不同坐姿来表达此尊佛像特定的寓意,以此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和佛教的各种教义。

这些佛像的手势叫作印相或印契,也可称为手印。

手印是判断佛像身份的方法之一此外还需综合观察佛像的姿势、台座、持物、衣饰及其他的装饰物等再下结论。

而佛教密宗主张修行者要身、口、意三密相应才能成佛。其中的身密的主要特征就是手印。

以下这五种手印,合称为“释迦五印”,今天就来一起揭开隐藏在手印下的佛教语言。

一、降魔印——驱邪避祸

null

null

明代 铜鎏金高僧坐佛像(其一)

右手覆于右膝,指尖自然垂下或触地,掌心向內,以示佛用法力降伏魔众。由于手指触地,所以又称触地印。

传说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即将顿悟成佛时,魔王波旬前来扰乱,试图阻止释迦成佛。

佛法根绝爱欲,六根净除。魔王害怕释迦摩尼成佛后,将会普渡欲界众生,自己再无统治权威,再也是不能以他为尊,所以想方设法阻止释迦摩尼顿悟。

佛魔之战一触即发,波旬借用多种变化手段,极尽威吓利诱、诓瞒误导之事。

如化身大龙、少壮婆罗门像、大牛、壮士大身,或施以蔽日、雷电、碎石、蒙蔽阿难等魔法。

但此时释迦摩尼已是彻底了悟空性的十地菩萨,能转一切外相。

对于这些种种表象所显的狰狞、可怖、恫吓等释迦摩尼丝毫不为所动。

null

于是波旬又唤它的三个女儿爱欲、爱念和爱乐来到释迦摩尼面前展现妖娆姿态,意图利用魅惑使他心神不定。

然后释迦摩尼依旧不为所动。

null

魔女献媚

从策略上讲,波旬对释迦摩尼可谓软硬兼施。

波旬见硬的走不通,就软下声来对释迦摩尼劝道:

“大修苦行处,能令得清净,而今反弃舍,于此何所求?

欲于此求净,净亦无由得”。

这是以极端苦行来曲解佛陀僧众的正道修行。

后来实是威逼不成,魔王波旬极尽讽刺说道:“你自言无量亿劫以来行布施,利益众生,又有谁能证明呢?”

释迦闻言,以右手指触地,令大地为他作证。于是无数地神出来证明释迦已修成佛道,魔王终于惧伏。

妖魔鬼怪,夜叉罗刹,种种外道,都被正法一一降服,因此称为降魔印。

null

魔君败退

二、说法印——去烦解忧

null

null

明代 铜鎏金高僧坐佛像(其一)

右手拇指与中指(或与食指、无名指)相捻作环形,其余手指自然舒散。左手向上放在下腹前,大拇指与食指相捻,其余手指平直伸展。也有的两只手都是说法印。

这一手印意为佛向众生讲解佛法,度化众生,表现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时的状态,所以称为说法印。

三、禅定印——心神安定

null

null

明代 铜鎏金高僧坐佛像(其一)

双手掌心向上,放置下腹前,右手放在左手上,两拇指的指尖相触。佛教起源于印度,那时的古印度人认为右手洁净,左手不洁,所以这种“以清净压制不净”的手势具有印度本地化特征。

这一手印表示身心安宁,无一杂念,进入禅定。

禅思,使心神平静,内心安定自在之意。据说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顿悟成佛时就是这种手势。

在密教中,这种手印是大日如来所用,又被叫作“法界定印”。

四、予愿印——有求必应

null

手自然下伸,指尖下垂,手掌向外,或者与无名指相捻,意为满足所求一切愿望,使众生所祈求的愿望都可以实现。此手印有慈悲之意,在佛像中往往和施无畏印配合。

五、施无畏印——普度众生

null

右手屈臂上举至胸前,手指自然舒展开来,掌心向外。

这一手印寓意在于佛救众生于水火中的大慈大悲,可使众生心神安定,无所畏怖,因此被称为施无畏印。

null

欢迎关注江苏保莱。

更多佛像手势语言我们下次再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