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火种三农以佳沛阳光金果为对照,测评了国内周至、眉县、蒲江、修文4个主要产区的代表性猕猴桃品种。点击蓝字查看:中国猕猴桃产区品质榜
测评结果显示:大部分国产猕猴桃口感超过佳沛!国产品牌猕猴桃在口感、营养方面更胜一筹!
竟然还有人选佳沛??
当我一个朋友看完这篇文章后,对火苗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承认国产猕猴桃也许比佳沛更好吃,但我还是会选择佳沛”。
我感到不解,明明现在国产猕猴桃品质基本已经赶上佳沛,而且口感更佳、价格更低、甚至果子更新鲜,她为什么仍然愿意高价购买佳沛?这不就是典型的“崇洋媚外、人傻钱多”吗?
她向我解释:“因为食用佳沛更加方便,到手即食,而且没毛。”
原来是消费体验性的问题。佳沛给她的体验很省心,不用长时间等待软熟,吃起来不会沾一手的绒毛,也不存在放着放着就“胀气烂水”的问题,而且进口水果感觉上更加安全……所以她愿意多花3倍的价钱去买佳沛,相反这些问题都是她曾经购买国产猕猴桃“踩过的雷”。
于是,火苗又写了一篇文章——国产猕猴桃口感、营养不输进口,为何价格却差很多(点蓝字查看),分析了我国猕猴桃与佳沛的差距,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法,即提升猕猴桃标准化种植水平+基于标准化的品牌化营销,也许能够打破现阶段国内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瓶颈,重新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和购买力。
今天,火苗再次提笔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由于今年的猕猴桃已经到了果实膨大期,如果现在还不着手进行标准化管理,今年的状况还会和去年一样,白白把更多消费市场拱手让给佳沛。不多说,有兴趣可以点蓝字看看今年佳沛的状况:佳沛新一轮销售季开启,今年或将上市红肉品种?
我国猕猴桃产业目前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的。
内忧——国内种植户单打独斗,产品一致性差,好果率低,恶性竞争严重,消费者不愿意买单;
外患——新西兰佳沛试图进一步扩大我国消费市场,而且他们的确能做到,此外还有意大利、智利等国在旁虎视眈眈,也希望从中国市场这个大蛋糕上分走一勺羹。
内忧外患,如何谋求出路?
“攘外必先安内”,在政治上可能不够靠谱,不过放在农产品上,或许是唯一解决之道。
如何安内?离不开一点---品质提升。但是这个“品质”不是以前说的口感、营养等品质,这2方面国产猕猴桃真心不差,而是“可食性、一致性和好果率”,是消费体验上的品质,即商品化的问题。
如果国产猕猴桃商品化达不到佳沛标准,在佳沛面前就只能一昧地受要挟,被迫用降低价格来换取市场,即使国产的猕猴桃更好吃,却依然得不到消费者支持。因为佳沛在前面立了一个标杆,告诉了消费者猕猴桃确实可以实现商品化,做到现买现吃、个大整齐、口感一致。
根本上来讲,猕猴桃有区别于苹果、柑橘等,是因为它是一个后熟性水果,需要经过放置软熟后才能食用(在生理上需要经过一个呼吸跃变),否则口感大打折扣。但软熟后又面临另一个问题,果实贮藏性直线下降,很快腐烂变质。因此,猕猴桃销售一般以硬果居多,需要消费者买回家后慢慢“孵熟”,等上十天半个月才能享受美味。
这一漫长过程当然会消耗消费者的热情,而且弄不好猕猴桃还容易过熟变酸,或在口袋密封下果实产生大量酒精,更甚者就是硬果带软腐病,最后导致一袋子猕猴桃“胀气烂水”,失去食用价值。
所以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他们由于不了解猕猴桃的特性,“催熟”操作往往做不好,高高兴兴买回家、辛苦孵了半天的结果却是不能吃,最后只能得出“吃国产猕猴桃风险大”的结论。
对比佳沛,其用强大的贮藏保鲜技术和全程冷链控制系统保证了,不管消费者从什么渠道购买,每一箱佳沛猕猴桃到他们手中刚刚好是可食用的,而且同一箱猕猴桃个头、味道都一致,好果率几乎100%。把鲜活的农产品成功做成了标准化的商品。
这是佳沛给大多数消费者的极佳体验,所以即使国产猕猴桃口感可能更好、价格更低,很多人仍然愿意购买佳沛,因为佳沛两字就意味着:品质有保障、食用不麻烦、感觉高大上。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火苗之前提过,国产猕猴桃必须学会“师夷长技以制夷”,复刻佳沛的成名之路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抱团合作,统一标准化种植,统一储运销售;再在标准化、商品化的基础上进行品牌化营销,最终提高溢价能力。简而言之,走佳沛的路,做到佳沛的标准,树立自己的品牌。
从产品→商品,这个转变过程是极难的,我们现在连第一步都没有走出去。但如果任由种植户各自为政,我们可能将失去更多的市场空间。希望大家今年能有所转变,更多地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思考,猕猴桃已经过了供不应求的阶段,现在拼的是品质,而且是消费体验的品质。
目前这个阶段火苗提3个方向给大家参考:
一是定果。5月正值疏果、定果、套袋的时期,定果基本决定了今年猕猴桃收获时的产量和果个大小差异,相对整齐的果实可以为采后分级省不少力,尤其是采用人工分级的果园。
二是防软腐病。每年猕猴桃采后都有很多人问,为什么入库时好好的,放着放着就感病了?为什么买回家好好的,放着放着就烂了?包括火苗自己去年买猕猴桃做测评,也有不少果子软了就坏了,基本是因为软腐病。
各位试想一下,消费者买了这些带软腐病菌的猕猴桃回去,严格操作催熟步骤,最后果熟了,但果也坏了,你是消费者作何感想?软腐病的防治火苗也不多说,从花期到采前都需要预防,详情点蓝字:
猕猴桃硬的时候是好的,软了就坏了,咋回事?
请查收!猕猴桃果实病害防治技术来了!
三是猕猴桃采后从冷库到消费者手里的距离,如何实现耐储藏、耐运输的同时兼具“到手即食”,火苗这方面也不是专家,希望有懂行的老师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