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财经人物周刊》栏目)身高只有1米6,他却是铁路接触网上公认的“小巨人”。只有高中学历,他却编写出了铁路一线工人的操作“宝典”。从农民工到高级技师,三十年艰辛,他历经行业变革依然饱含深情。他,就是享誉全国的知识型工人、农民工楷模巨晓林。
走出农村
1987年,25岁的巨晓林走出了陕西岐山农村,进入中铁电气化局首批招收的农民工行列,成为了中国第二代电气化工人。然而,身高只有1米6的巨晓林,干铁路工作并不被大家看好。
巨晓林:“个子有点小,一些铁家伙特别沉,可能拿不动。那时候心里经常犯嘀咕,这活我可能干不了。”
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是铁路电气化工程的主构架。作为一名铁路接触网工,施工图纸和复杂的接触网零部件,让只有高中文化的巨晓林很是摸不着头脑。
爱好钻研的巨晓林,没有气馁。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追着师傅问,从不懈怠,不仅琢磨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
巨晓林在工作中记过的笔记,字数高达几十万字。其中有不少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施工安全的方法,还有不少小发明创造,他也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小巨人”。
崭露头角
1998年,哈大线(哈尔滨至大连)正式开工。这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德国技术和设备的电气化铁路。在这项工程中,巨晓林创新发明了“下部固定绳临时固定法”,提高工效两倍以上,而且更加安全可靠。
巨晓林:“干工作,你不但要用心记事,还要有想法,要发挥你的智慧才能。”
遭遇下岗
2002年底,因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等正式走向市场,巨晓林下岗了。回家种地?还当农民工?巨晓林不甘心,更不甘心自己十多年苦心纪录的笔记就此作废。
“冬天里,我把一个最美妙、最美妙的梦,种在你的心田。盼望着、盼望着发芽、开花......”,这是巨晓林写给妻子的小诗——《梦》
2003年4月,巨晓林终于等到了好消息,公司新项目开工,回去上班。2009年,巨晓林把自己几十万字的笔记整理成册,编好了一本工具书。有人估算,这本只有62页的书里,蕴含的内容创造了超过600万的经济效益。
建功立业
2008年4月18日,被誉为世界上一次建设里程最长,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开工建设。巨晓林提出,要像做瑞士手表一样精细地去建设京沪高铁。
巨晓林:“京沪高铁是我干的第一条的高速铁路,好多规范不一样,一定要精准施工,严格要求。”
在短时间内,巨晓林和团队发明了新的测量尺,将误差精准控制在几毫米以内,在施工全线被推广使用。在多个系统的通力协作下,京沪高铁得以顺利建设完成,先导段更是创造了最高运行时速486.1公里/小时的世界纪录。
如今,五十多岁的巨晓林还依然奋战在第一线。参加工作的三十年里,巨晓林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劳动模范,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2018年12月,巨晓林获得了“改革先锋”称号。
三十年间,中国电气化铁路实现了从普速到高速,从国内走向世界的技术跨越。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像巨晓林这样一批科研人员和铁路工人的勤奋钻研与无私奉献。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选自巨晓林最喜爱的小说《平凡的世界》
【来源:中央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