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养成记之著名编剧陈彤的创作之路

         我写电视剧是一个偶然。2005年王海鴒老师给我打电话,问我愿意不愿意跟她一起写电视

         我写电视剧是一个偶然。2005年王海鴒老师给我打电话,问我愿意不愿意跟她一起写电视剧,我以为她找错了人,因为我从来没有写过。她当时是看了我的书,问了出版社编辑我的电话,找到的我。她说没写过没关系,她可以带我,教我,就这样,写了《新结婚时代》。

        《新结婚时代》播出后不久,有一家影视公司找我,让我改编邓一光的长篇小说《亲爱的敌人》,看完之后我就跟对方说小说写得非常好,但是我改不了。因为《亲爱的敌人》写的是父女的关系,我本人没有父亲,我自己又没有孩子,而且还是一个半路出家的编剧,所以我就跟他们说这个我不擅长。对方问我擅长什么,我胡说了一句,男女关系还行吧。过了一个星期,对方又来找我,说是特意给我买了叶兆言的中篇小说《马文的战争》。“特意”这两个字对我来说其实是有心理压力的,因为我已经拒绝了第一个,不好意思再拒绝第二个。原著三万字左右,马文和杨欣都是国营工厂的工人,后来工厂倒 闭,俩人都下了岗,李义和他们是一个厂的同事。

         在原著中,杨欣没离婚,就跟李义“打得火热,光天化日之下,就能看出他们的关系已经不太正经。全车间的人就都知道马文的老婆偷人……马文想装做什么都不知道,结果是他越这么做,越显得傻。”(引子叶兆言的原著,下同)

    “李义是脸皮极厚的人,马文相信他会若无其事地走进这套房子,然后像老熟人一样地和他打招呼。”“李芹丈夫自从有了外室之后,基本上与她没什么来往,只是每月派健壮的司机送一次钱来。那司机二十刚出头,跟着老板见多识广,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处在寂寞中的老板娘给办了。”马文在跟李芹交往以后,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是真的很喜欢这个女人”,但这时杨欣又不肯放手了,一把杀了回来,跟马文直接上了床并把这事儿告诉了李义。用原著的话说:“杨欣的办法是明争,就像当年大闹离婚一样,她索性和李义把话挑明了,把种种细节都说出来,甚至连床上的刺激和兴奋也没放过。”“李义眼神顿时直了,仿佛已经不认识她……说你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当初让你别离婚,你非要离,自己离了,又逼着我离,我离了,又纠缠着要结婚,一切还没完全安顿好,你又玩花样了。”

      故事的结尾是四个人一起上公园谈判,不欢而散。

     我担心这个故事审批通过不了,所以,我对制片方说如果要让我改的话,里面的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故事走向都得动。具体来说,第一,故事发生地一定要写在北京,小城市我把握起来有困难;第二下岗工人的语言我不熟悉,要改成上班族;第三一开始马文和杨欣就得是离了婚的,否则就成了搞破鞋;第四我希望这是一个温暖的有情有义的故事,而不是灰色的消极的甚至有点混乱的男女关系。我提出的这四点对方都同意了,但他们要求我在写剧本之前先写个故事大纲,让他们知道通过我的改编,三万字的小说是可以拍成几十集的电视剧的,另外还要有详细的人物小传,让演员能获得一个表演的心理依据。我一下子懵了,因为之前从来没写过,也没见过什么故事大纲!跟着王老师写了两个剧了,她都没让我写过故事大纲。后来我问过王老师,王老师跟我说是特意不让我知道有那个东西的,毕竟大纲还是靠主观叙述的文学思维,她希望我尽快进入到剧本创作的状态。当然也有很多好编剧习惯把故事大纲写得非常详细,比如我听说高满堂就是这样,一上来就会先写十几万字的故事大纲给制片方看。

       我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写大纲,写得非常详细,所以一遍就通过了,可能他们是没见过这么认真的吧。后来就开始正式写那种台词本,当我写到15集的时候,这个影视公司又因为一些原因,说我写的不行,他们觉得三个人住在一起是不可能的,大家会认为不真实,不会爱看这个戏,要我改掉。我不干,我坚持的原因很简单,如果连我几乎是唯一用到的原著中的“三人同住”的元素都去掉了,那还怎么叫作改编呢?那跟我原创有什么分别?另外,我十多万字的故事大纲以及前十集剧本是给你看了的,不也通过了吗?我是不可能重新写的,这个剧本就这么被我搁置下了,得有一年多的时间。后来,我把这个事儿忘得干干净净,然后,突然有一天,接到了一个人的电话,说这个剧本现在她手里,让我把最后的五集给她,而且很痛快地把全剧本的钱都给我了,结果,我就坐在家里唰唰唰地狂写,把后面五集飞快地赶出来。

        我以前是写小说出身。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写小说,因为写小说自由,另外,小说作者只需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就足够了,换句话说,小说作者可以用他习惯的叙述方式讲故事,比如“她是一个枯燥无味的人”,一句话就可以叙述清楚,但你写剧本能这么写吗?让演员怎么去演去表现呢?剧作者必须得通过细节,通过肢体语言,通过对话去塑造“枯燥无味”,而写小说的只需要四个字“枯燥无味”就写明白了。

        但我刚开始写戏的时候是不知道这个的,这要感谢王海鴒老师,她首先让我知道了这两者间的差异,然后她帮助我完成。一般写小说出身的人一般都特别喜欢那种能够引起阅读快感的文字,文笔好的人,写台词写话外音都会很好,但剧本除了台词以外,还需要故事的推进,也就是台词的动作性。我刚开始写剧本的时候,完全没有这种意识,那时候经常沉浸在写作所带来的“文字快感”中,完全忘记情节的推进以及故事的发展。用王老师的话说,你不能总写那种“A说完了B说,B说完了A又说的对话,台词写得是很有意思,但是没有情节上的推进,只是两个人在那儿耍贫嘴,那不就成相声了吗?电视剧不是相声,要有事件,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呀,电视剧是要看故事,要看剧中人的性格命运,不是看你跟那儿抖机灵表现你多机智。”

       以前没有写戏之前,总以为写戏很简单,但现在我体会,从某个层面上讲,戏剧是非常高级的,只不过一些不太高级的作品让观众觉得戏剧好像不太够层次,尤其是搞纯文学的人会认为写戏的是匠人,写小说才高级。其实不是。莎士比亚这辈子写过小说吗?没写过吧,但人家是大师。

        关于这一点,借用王海鸰老师的话说,“电视剧是精神食粮里的米饭馒头……,它的这种朴素特质对剧本形成了更强依赖对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电视剧的欣赏方式决定它必须有强烈的戏剧元素,一唱三叹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冲突不断……,但仅有戏剧元素远远不够。比如说你写两个陌生男女,相遇了,五分钟之内让他们恋爱了,从素不相识到恋爱在五分钟之内解决,戏剧性很强节奏很快了;然后你在十五分钟时,又让热恋双方的一个人死掉,戏剧性更强。但是,问题是,他们恋爱时观众能不能为之心动?两人死掉一个时观众会不会为之心伤?如果能,如果会,那么,你成功了;反之,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你设好了高低有致的山

坡,却没有铺好通往山坡的路。你搭好了一个骨架,却没能给予它血肉。剔掉了血肉的骨架大同小异,能显出美丑高下百态千姿的唯血肉之躯。”

          王老师强调“剧本的文学和小说的文学同也不同。相同在于,注重人物刻画;不同在于,刻画方式。剧本不能做心理描写,亦不需你对环境风景人物外形做过多多细描述,如“他痛苦得心缩成了一粒葡萄干”“金色的朝阳从碧蓝的大海里一跃而出”“她那晶莹的额头粉白的脸颊”等等……小说里,行;剧本里,是废字”。感谢王老师教会我这些,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也使我体会到写电视剧的乐趣——王老师曾经对我说过,编剧拼到底拼的其实是你对生活的积累及认识,写《马文的战争》时,对这一点我体会尤其深刻。下面是我当年做剧本时,所写的人物小传以及对原著的改编方案。附在文尾,欢迎指正。

电视剧《马文的战争》VS原著《马文的战争》

原著《马文的战争》

原著情节:马文和杨欣是国营工厂的工人,后来工厂倒闭,俩人都下了岗,李义和他们是一个厂的同事。马文和杨欣还没有离婚,“杨欣和李义就打得火热,光天化日之下,就能看出他们的关系已经不太正经。全车间的人都知道马文的老婆偷人。”马文和杨欣离婚后,杨欣逼着李义离婚,并且跟李义结婚,婚后,杨欣经常跟马文偷情,“毕竟住在同一套房子里,想要寻找机会太容易,杨欣天生是个胆子大的女人,喜欢冒险,有几次半夜起来上厕所,悄悄地爬到马文的床上去,抓紧时间温存一番,速战速决”。李义对此“毫无察觉”。后来,李义把马文介绍给自己的姐姐李芹,当马文和李芹好起来之后,“杨欣不怀好意地(向李芹)坦白了她和马文之间发生的事情……李芹做出一切都在预料中的样子……,板着脸问杨欣是否觉得对不住李义。”之后,马文“成了一块杨欣和李芹都要争的肉骨头”,“杨欣的办法是明争,就像当年大闹离婚一样,她索性和李义把话挑明了,把种种细节都说出来,甚至连床上的刺激和兴奋也没放过。李义眼神顿时就直了。”(所有加粗黑色楷体均为原著,下同)

最后,马文、杨欣、李芹、李义四个人到公园谈判,不欢而散。

原著人物性格:

马文:马文是个有点猥琐的男人。杨欣给他戴了绿帽子,他“想装做什么都不知道,结果是越这么做,越显得傻”,后来离了婚,前妻把新丈夫李义领到马文家,大家共处一室,马文又跟杨欣偷情。他们第一次偷情是杨欣到马文房间里,马文想“既然是你送上门的,胆子就有些大,两人有一句无一句地聊着,他突然伸出手去,在杨欣的腰里捞了一把”;这之后,“一而再,再而三,这事竟然没完没了”,并且李义回来,马文还能“跟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让李义毫无察觉。马文跟李芹好了之后,仍继续跟杨欣偷情,直到杨欣把事情挑明,马文还是没有决断。他的态度是“都行,随便”。

杨欣:杨欣的性格有点无耻。“生来就喜欢让男人戴绿帽子”“杨欣从来不考虑做丈夫的难堪,她从来就不知道刹车,通常是越走越远,越远越离谱。她的性格是即使轧姘头,也仍然理直气壮。”当初让她别离婚,她非要离,自己离了,又逼着李义离,李义离了,又纠缠着要结婚,等结婚了,又翻过头跟马文偷情。并且还能做到李义回来,“杨欣照样有说有笑”。最后马文跟李芹有了感情,她又告诉了李芹自己和马文之间还有关系,并且“暗示李芹应该容忍这种事”。

李义:“李义是脸皮极厚的人,马文相信他会若无其事地走进这套房子,然后像老熟人一样地和他打招呼。”

李芹:空虚且有点庸俗的女人。“李芹丈夫自从有了外室之后,基本上与她没什么来往,只是每月派健壮的司机送一次钱来。那司机二十刚出头,跟着老板见多识广,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处在寂寞中的老板娘给办了。有一段时间,他每个月都要到这来快活一天……”

主题:杨欣在故事开始的时候,给马文戴绿帽子,离婚后,跟旧情人李义结婚,又和马文偷情,给李义戴绿帽子。整个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偏负面灰色,揭示了人性的卑微和丑陋。

电视剧《马文的战争》

电视剧情节:马文和杨欣都是白领,他们是大学时的恋人。结婚多年,一方面感情日渐平淡,另一方面也因缺乏经营感情的技巧,导致离婚。离婚后,马文成了很受欢迎的“离异男”,他同办公室的小姑娘林惠也有点暗恋他,但他始终在心底里认为杨欣还是自己的老婆。杨欣在离婚后,跟办公室同事李义发生姐弟恋,最终嫁给李义,这让马文心里非常难过,他对杨欣依然有感情。李义在婚后跟马文成了朋友,鼓励马文开始新生活,并且把自己的姐姐李芹介绍给马文,李芹是一个矜持骄傲受过伤害的有钱女人,她很珍惜马文,给马文买车买名贵西服等等,但周围的人对马文的这段感情议论纷纷,认为马文在吃软饭,这让马文感觉不好。杨欣嫁给李义之后,下决心要把前一次婚姻中所犯的所有错误都改正,守住自己的幸福。但再婚生活很快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每次遇到问题,杨欣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马文,而每次马文也都责无旁贷地帮助杨欣,这多少伤了李芹的心。最后,李义的前妻孙容生了绝症,孙容希望李义不要告诉他们的女儿实情。李义压力巨大,心情复杂,感觉自己对不起前妻以及女儿。杨欣为此感到痛苦,她最终意识到自己真正爱的还是马文。

电视剧人物性格:

马文:幽默风趣,有情有义。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挫折,照样开朗乐观与人为善。即使偶尔情绪低沉,也能通过自嘲或者贫嘴瓜舌的方式化解。

李义:有点小心眼小算计,不善言辞,但心地善良,属于“弟弟型”男人,容易把女人对自己的照顾当做爱情。

杨欣:是挺典型的一种女人。特别在意感情。特别希望婚姻和爱情是在一起的。她们把自己的幸福系于男人身上,如果遇到的男人对她们好,她们就幸福,如果对她们一般或者让她们觉得不够好,她们就痛苦。她们太需要男人对她们的肯定了。

李芹:矜持,骄傲,有些清高,情感上受过伤害。但不是怨妇。从不怨天尤人。独立、自尊、肯于为爱付出、牺牲、奉献。

在电视剧《马文的战争》中,还有很多原著中没有的人物,像林惠、宋明、林之风、王大飞以及孙容等等,都各有特色。比如林惠,这是一个80后女孩子,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她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知道生活中除了男人,还有其他同样有价值、值得追求的东西,知道怎么享受生活,其中包括享受男人和爱情。她本来是马文的部下,很崇拜马文,甚至有点喜欢马文,但很快她发现马文跟自己没可能性,转而选择了宋明,然后她把自己的事业搞得有声有色,直到做了马文的上司 ,马文问她是如何做到的,林惠回答:我把你泡妞的时间都用到了工作上。

主题:美满婚姻=99%的努力+1%的运气。整个故事温暖感人,揭示了人性之中的善良和美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