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l Lagerfeld 50多年的“开放式婚姻”(有福利)

不知不觉,Karl Lagerfeld的精神也沉淀在了其合作最长久的品牌里。 Story 1:Kar

不知不觉,Karl Lagerfeld的精神也沉淀在了其合作最长久的品牌里。

Story 1:Karl与6个女人

1965年的一天,刚在巴黎展露锋芒的年轻德国时装设计师Karl Lagerfeld来到罗马,迎接他的是5个女人——FENDI家族的五姐妹。

▲Karl Lagerfeld与FENDI家族的五姐妹合影。后排从左至右依次为:Franca、Anna、Paola,Carla、Alda坐在Karl的两侧。

动用这样一位刚刚三十出头的设计师作为创意总监,对于当时这个已“年满”40岁的品牌来说需要勇气。鲜少有人预料到这位年轻人与FENDI的情谊会维持五十多年。对如今轻易换帅的时尚界而言,如此长久的合作关系非常稀有。

▲Karl过去设计的FENDI成衣手稿图

后来Karl如此回忆自己正式加入FENDI工作的第一天,“那都是史前的事儿了。那是在60年代……我们不会故意低调。我戴着一顶Cerruti帽子,长发,戴着墨镜,系了一条印花的lavalliere领带,身着一件苏格兰粗花呢红黄相间的诺福克夹克与法式裙裤,手上是一只在米兰发现的包”。

▲Karl画下自己来FENDI工作第一天的装扮

当Karl与FENDI现任男装及配饰总监、第三代掌门人Silvia Venturini Fendi遇见时,Silvia刚刚五岁,是第三代孩子里最经常出现在FENDI办公室的小孩。日后她耳濡目染了Karl绘制出上千张手稿、改变皮草的创作手法,筹备每一场秀……Silvia也成长为家族生意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Karl与FENDI现任男装及配饰总监、第三代掌门人Silvia Venturini Fendi合影。

童年的Karl经历了纳粹扫荡欧洲,跟随父母搬至德国北部相对僻静的乡野。他对时装的兴趣萌芽很早,14岁便决定前往巴黎。当2015年FENDI搬进罗马的“意大利文化宫”将其作为总部办公时,Karl或许也对建筑感同身受。

“意大利文化宫”因1943年的罗马世博会诞生,修建时却逢二战爆发而未彻底竣工,留下未封顶、高达60米的“空壳”兀立十余年之久。但Karl的态度是,“这座建筑在意大利人心底像是法西斯主义的代表而被深锁,但我们一定要摒弃这种想法,进行超越。现今,我们只需对历史加以理解,已经不需要强加解释。”这是乐观勇敢的态度,毕竟,开拓者都不沉湎于过去,却是心怀痛苦又继续前行。

▲FENDI总部的今昔对比

在“意大利文化宫”一层,有初建时幸运留存下的近20余座雕塑仍然气势恢宏,各座人物雕塑分别代言了“英雄、音乐、劳动者、哲学、商业、天文、戏剧、诗歌、绘画……”,几近涵盖人类的每一种创造形式。FENDI选择这处意义深厚的建筑作为总部,大抵也可说明其内部强调的精神:持续创造。

▲Karl Lagerfeld镜头里的FENDI总部即“意大利文化宫”

这座总部建筑也启发了荷兰设计师Sabine Marcelis的“水形密语”装置,她用轻盈的树脂打造了以文化宫为原型的喷泉装置,以及另外9座同样受建筑及FENDI品牌标识启发的雕塑,水流从上至下源源涌动, “仙气”十足。这组“水形密语”(the Shape of Water)喷泉装置亮相于去年的“设计迈阿密”展,也于4月13日至4月21日期间登陆FENDI全新开幕的上海IFC国际金融中心店。

▲Sabine Macelis设计的“水形密语”喷泉装置

FENDI从2008年起便陆续赞助“设计迈阿密”(Design Miami/),对当代设计的支持可见一斑。在设计界,“Design Miami/”几乎等于收藏性设计的奥斯卡。从“艺术巴塞尔”同期展出的“编外展”到自成一派,它汇聚了如今收藏性设计的最佳头牌——为那些实验的、恐怕难入日常生活的“家具”作品提供舞台,支持了无数天马行空的设计创意得以闪光与存在。

去年FENDI风靡的Peekaboo包袋迎来十周年纪念之际,参与创作的设计师们不少也是“设计迈阿密”上的新星。

Story 2:无数种女性主义

比如设计师Chris Wolston,这位来自布鲁克林的好小子用旧铝片制作装置与家具,成功用自己的语言吸引了不少拥趸,他的作品近年来频繁展出“设计迈阿密”。他让旧铝片通过裁剪、阳极化镀色而新生,千姿百态的金属植物与藤蔓包裹Peekaboo手袋,植物花卉看似妖娆柔美,却又因金属中和了甜腻感。

▲Chris Wolston创作的Peekaboo手袋及其部分代表家具作品

还有韩国设计师Teo Yang堪称韩国设计界的“网红”,他创作领域涵盖室内设计、家居产品等,也曾上过不少韩国综艺节目。将Peekaboo装进一个精美木匣子,包袋上一匹树下之马与游山人影实为朝鲜王朝时期的女性剪影。

▲韩国设计师Teo Yang及其创作的Peekaboo

就像上述两款包袋颇有象征意味的花卉或是女性剪影,“女性”的精神似隐藏线索藏在其中。用“女性主义”来概括FENDI是贴切的,且不说掌舵者们几乎清一色女性,一只Peekaboo手袋款式与功能百变,满足了不同(职业)女性的使用需求。收纳袋尺寸不一,通勤实用又不失优雅——或许这正源自Silvia Venturini Fendi及其姐妹、女儿们自身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的经验。


▲今年FENDI也与中国设计师时天一(2019《安邸AD》中国设计新星)、建筑师张西、设计师Oscar Wang合作带来特别版Peekaboo,三人都展示了独特的材料应用与创作手法。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链接查看:他们竟然把it bag打造成这样的艺术品

▲FENDI上海IFC店内也展出了中国设计师Oscar Wang、时天一、张西特别创作的Peekaboo手袋。

▲去年Peekaboo十周年纪念之际邀请艺术家创作的包袋

▲去年Silvia Venturini Fendi也亲自设计了一款特别版Peekaboo

我们最欣赏FENDI的特点是“开放性”,让一只包袋完完全全交给人们自由创作。无论是欧美女演员或模特,还是国内如蔡依林、Angelababy等明星名流都尽情不受限制地创作出自己的Peekaboo。今年FENDI也推出过#MyFendiColibri项目,让顾客自主定制Colibri鞋的款式。

或许这种对性别“成见”的挑战精神,也受到Karl Lagerfeld的深远影响。在今年FENDI Casa的新系列里也有这种对性别定义的突破。

Story 3:始于罗马,终于罗马

在最近落幕的2019米兰设计周上,由意大利设计师Cristina Celestino为FENDI Casa全新设计的家具系列则意在用一种“无性别”的设计回应当下思潮。全系列的灵感起源,也是FENDI的家乡罗马。譬如二战后在罗马人家中常见的行李柜亦现身新系列中,以玛瑙、大理石与金属等材料打造。

 

▲整个展览在2个巨型帐篷中分隔成不同功能空间,帐篷为条纹图案,家具系列中亦有广泛条纹应用,这个灵感源自FENDI在1925年创立时推出的Rome Italy手袋。

在设计初期,Cristina亦浏览了Karl Lagerfeld在1950年代创作的无数手稿,其中她发现了一版弯曲、诙谐的“双F”标志,并将其在本次系列中转化,从大理石茶几、地毯或是现场一件如楼顶风向标的动态装置中都能发现变体。

在本次系列中,还有男装中的袖扣被“放大”利用转化为灯具的衔接形态,或是在时装中代言了男女性别特质的蓝、红两色成为色彩灵感来源,Cristina从二色过渡中找到柔和的粉色作为基本色。“我希望在女性与男性特征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就像时装中正在迎来‘无性别’特征的变化——这也是我们如今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家居也需要适应这个改变”。


▲Karl Lagerfeld曾经创作的一版“双F”标志也在2019的FENDI Casa新系列中广泛转化应用。

接下来7月FENDI也将回到总部所在的罗马,用一场秀致敬Karl Lagerfeld —— 回到与这位伟大的时装设计师彼此相遇的城市。

“我14岁的时候想学会抽烟,因为我感觉那样令我看起来像个成年人。但我妈妈竭力劝住我,她说因为我的手长得太难看了,抽烟会暴露这个缺点,” 幽默与乐观如他。

▲FENDI的帆布袋(正反面)、FENDI笔记本

story1-2

图片来自 FENDI

story 3:

摄影/ Mads Mogensen 

 造型/ Martina Hunglinger

文字&编辑/ muriel xu 

微信编辑 /Emily Lu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