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天津市,有一个风景秀美,人杰地灵的地方,清乾隆帝曾数十次登临这里的盘山,并且在当时留下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叹,这里就是蓟州区。
蓟州区与这位大清天子还有着一番渊源,在乾隆三十九年的时候,前往东陵拜谒时路过了蓟州,当时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乾隆对宫廷御膳早就没有胃口,还是三品侍卫的和珅打听到当地的一个小吃受到过康熙帝的喜爱,于是立刻奉送给皇上。当乾隆尝过这个形状扁圆,外层裹满的烧饼以后,立刻赞不绝口的说道:“好,够一品!”于是一品烧饼便由此得名,从此这个皮酥层多、风味独特的一品烧饼便成了乾隆帝的御膳点心。而这就是一品烧饼的历史来源。
经过两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如今生产一品烧饼和子火烧的天津市双生祥食品有限公司依然坐落在蓟州区,厂长周振波说到:“一品烧饼与子火烧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蔚俊芝和其他十几名员工每天依旧会用手工古法制作这两种小吃,并且在蓟州区的很多门店、超市中都能看到正宗的一品烧饼和子火烧。”
“一品烧饼”的特殊之处在于芝麻沾在烧饼上之后在食用过程中不会脱落,并且虽然经过油炸,但是“一品烧饼”本身并不会渗出油脂。而“子火烧”的独特之处则是虽然形状只有算盘珠大小,但是却有十八层酥皮。
在1980年,刘桂林受聘进入双生祥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邦均食品厂,开始将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现代化的技术进行结合。1987年,“一品烧饼”获得了天津市“群星杯”风味小吃比赛优秀奖,1988年“一品烧饼”“子火烧”获得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
刘桂林上年纪后,便开始逐渐把技艺传给外孙女蔚俊芝。蔚俊芝从十几岁起就开始跟随外公学习这两种小吃的制作技艺,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繁忙的车间里,蔚俊芝将和好的面擀成面饼,她的徒弟在一旁搓酥,散酥,搓成型后,再打散,这样来回搓10多分钟,等到面擀好时,酥也恰好同时完成......
蔚俊芝曾说:“一品烧饼和子火烧传承到我这里已经经历了十四代,我有责任和义务让这项民间技艺顺利的传承下去,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尝到这两个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