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东风 | 吊脚楼,巴楚文化“活化石”

夔州府城白帝西,家家楼阁层层梯。

冬雪下来不到地,春水生时与树齐。

重庆,受地形高低悬殊影响,建筑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一种特色建筑群也因此而来——吊脚楼。

null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吊脚楼,镌刻时代印迹 

当承载着传统建筑气息的吊脚楼慢慢被钢筋混泥土建筑所环抱,所追寻的建筑印迹也随之被时间淡化,但镌刻在内心深处的文化记忆仍无法被抹去

而吊脚楼作为重庆地区传统的民居筑房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

null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吊脚楼,也叫“吊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

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null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典型的吊脚楼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兴盛与衰落 

重庆的吊脚楼自古有之,改革开放前的江北石门、弹子石、渝中区十八梯、临江门、川道拐、洪崖洞、石板坡等皆是吊脚楼的聚集地。

抗战时期的重庆,两江四岸的吊脚楼群占据着主城半壁河山,而这也是重庆吊脚楼的鼎盛时期。

null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各路富商、高官等纷纷涌入重庆,导致重庆的房价飞速上涨,他们占据了现有的居住地,贫穷居民若想有一席容身之地,只能在角落、边缘等地顺势建造一大批吊脚楼群以供遮风挡雨。

null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争时期,抵不住炮弹轰炸的居所时常被炸毁,由于吊脚楼的材料简单,建造周期短,成批的吊脚楼在一时间消亡之后,也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兴起,这也是后来很多吊脚楼消失的原因。

走进记忆中的吊脚楼 

记忆中的吊脚楼,只要愿意找寻,就不难发现它的踪迹。

走进石板坡,就会被那一栋栋矗立在山崖上的吊脚楼所吸引。

null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吊脚端立在极陡的坡地上,上端支撑楼房的底层,就这样一层一层往上支撑,能在峭壁上建造起一栋三四层的民居,远远望去,吊脚楼就像长在悬崖上一样。

吊脚楼,众多长长的吊脚支撑起整个建筑,层层依势而建,既节省土地也不失惬意,因地制宜,干燥通风,防范毒蛇、野兽。

老一代人的建筑智慧,令人折服。

null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统的重庆吊脚楼是木结构,建筑墙体材料多采用竹笆夹泥,屋顶多使用小青瓦。

由于木头和木片之间多有缝隙,夜晚静坐在一把凉椅上,再配上精心泡制的茶叶,抬头即可窥视繁星,或许还可伴有一丝微风,好不惬意。

 磁器口后街寻忆 

如今,吊脚楼的踪迹易寻,但原汁原味的风韵难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完全的木结构吊脚楼已经很少见,更多地被衍变为了砖木结构,这样更加牢固,亦更加符合现代建筑风格。

null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管如何,吊脚楼作为重庆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一种印刻在生命中永恒的符号

时间齿轮在不停地转动,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让人们对于吊脚楼群的完整性更为珍视。

null

看厌了鳞次栉比的楼房,不妨顺石板而上,去探索繁华的另外一面,在磁器口后街的记忆博物馆里与往昔岁月来一场邂逅。

磁器口后街项目招商将启,有意向者可联系我们。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