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修心之《太上清静经》深度研究(三)阴阳太极

接上篇,当天地初开,鸿蒙分判,清气上升以为天;浊气下降以为地,而我们人类不仅有天的清气,而且也有地的浊气,若我们能将身体中的浊阴之气下降,提清阳之气上升,则可后天返先天,即返先天之大道。

null

当皇极一现,即为太极,即有阴阳,即落后天。

正文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摘自《太上清静经》

这里的男女,并非男人与女人之意,而是阴阳。

易经云: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里的"一"就是太极;”二“就是两仪,也就是阴阳。

什么是阴阳呢?

在易经中,只有一句话解释:

阳,指向上的、扩张的能量,阴指收缩的,向下的能量。

若我们还用文字读像看,这个“阳”含“日",“阴”含“月”,则扔是坎水月与离火日的关系。

推广开来,任何事物都离不开阴阳,无非是哪种能量略占上风罢了。轻清之气上升为阳为天,重浊之气下降为阴为地。

故”男清女浊,男动女静。“更是上升的了阴阳思维,让我们更加更了解,也更加明白,在大道中,阴阳也是自然而然中无处不在的规律。

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又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动为阳,静为阴,我们为什么要练习静坐呢?

因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因为”静极而复动“;因为”静曰复命“,最终达到”复归于婴儿“,也就是拥有像刚落入后天的婴儿一样的体魄,这不仍是后天返先天吗。

按阴阳而论,阴阳无处不在。

例如:就拿人体内脏而言,仍有阴阳的关系,如心脏与小肠;脾胃;

肝胆;肺与大肠;肾与膀胱等等,中医称此为互为表里,像夫妻关系一样,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任何一方出问题,另一方就会有所表现,也就是阴阳互根。

在风水四象中,我们也知道,左为青龙为阳,右为白虎为阴,而在中国传统画作中,我们也经常看到龙头略下降,而虎头略上仰的景像,为何呢?

null

这就是”降龙伏虎“之意,在静坐修心中,一语即可道破,就是离火下降入坤位,坎水上升入乾位,而得水火既济的炼丹之境。

了解了阴阳,接下来我们再理解“降本流末”就容易的多了。

何为本,何为末?

其实从清静经的名子上已经告诉我们,静是本为阴,动是末为阳,这也是老子为什么讲“万物负阴而抱阳”,而不是负阳而抱阴。

在阴阳论中,阴阳互根的原理让我们很容易理解成“静生动,动生静”,好像很有道理似的,实则非然。老子在道德经中从来也没有这样讲过,而是用“静极复命”来表述,白话就是,练习静坐久了,达到一定程度,身体和心性可自然修复如初,即老子“复归于婴儿”。

就拿我们人类而言,我们都是从母体而生,没有那个人是从父亲肚子里生出来的。

也就是说“动生静,静生动”是大自然整体的一种现象,而非指一物而言,也就是说当这个动生了静以后,再因静而生的动,已经不是一物了。

举例讲:

一棵苹果树,当苹果成熟后就会落在地上变成树的肥料,滋养大树后,又会长出苹果,但此苹果而非彼苹果了。

关于本与末的关系,延伸开来:

一、人是万物之本,万物为人之末。

因为我们学习的是静坐,此文为清静经, 所以这里的万物更多指的是我们人自身,包括肉体上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也包括精神上的思想,心性与智慧;而人作为万物之灵,具有特别的后天意识,用科学的词讲,叫独立意志。

二、人又为天地之末,天地又为人之本。

这里的天地,以人而言,就是呼吸,像天地日月一样,要无时无刻的进行。若没有呼吸人也就不在了;以自然而言,就是要遵循天地的自然之大道,否则人类也会自取灭亡。大概是这样的含义。

故若我们通过有局限的后天意识去了解了大道,也能克制自己去按天地之理去修炼清静之道,也就是静坐,则可返先天,也就是“而生万物”的真实含义。

总结为本,就是体,末就是用,两者不能分离开来,天不失其本,则天且长且久,人不失其本,则为佛为仙。

此为”降本流末,而生万物“,的真实含义。

吕氏春秋曰:人能一窍通,则不死,其寿在神。

圣经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道经云: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夜来铁汉自思量,长生不死由人做。

关于后天返先天,何为先天?

就是无极,就是大道,对我们练习静坐者就是人守的玄关一窍。

儒家称为:灵台、至善、太极、无思无虑之天、己所独知之地。

佛家称为:灵山、虚空、皇极、南无涅槃之天、阿弥陀佛之地。

道家称为:灵关、金庭、 无极、三清紫府之天、万殊一本之地。

在儒得此窍而成圣,在道得此窍而成仙,在释得此窍而成佛,其实殊途同归。

静坐修心,延年益寿,改善心性,找到真我

本文发布自“站长带你飞”平台,版权所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