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

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

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

null

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府,

null

廪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毛也,晰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月囷)破,毛直而败。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null

老子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解救已经发生了的灾难,不如防患于未然更容易,疾病发作了再去医治,不如平时就积极防治才高明)今人见背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备之,而务药之。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寿命。(现在有些人不注重预防,不懂的预防疾病的道理,而一味的依赖药物,像这样就是皇帝也不能保证国泰民安,一般人也难以长寿天年)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于未有。

注解:盖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所以圣人求福是在还没有见到吉祥征兆之前,杜绝灾祸忧患是在它还没有露出端倪之先,一般来说,灾祸的发生都是从毫末之微开始的,严重疾病的发作是由微小因素积累而成的)人以小善为无益,故不肯为。以小恶为无损,故不肯改。小善不积,大德不成。小恶不止,以成大罪。(人往往觉得小善事没有什么功德,所以不愿意去做,又以为做了小的坏事,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不愿意去改正,不积小善,难成大德,小恶不改终究会聚成大罪)故摘出其要使知其所生焉,乃百病者也。(根据这个道理和原则,现摘录出常见的影响德心、德性、德行修持的弊端使人知道它发生的渊源,这就是所谓的“百病”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