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4
人类的繁衍生息,均与男女之间的性爱以及生育直接相联系的。古汉字对于性爱以及生育问题的关注,表明那时的人们的性爱观念,以及生育观念。传宗接代对于动物来讲是最高使命,看看鱼千里奔波,舍命到原场地生下鱼籽,繁衍 鱼;自然对于万物之灵的人类来讲,生儿育女更是人生命里的头等大事。这也充分体现在汉字文化里。
对于性爱,对于人类自身繁殖的工具-生殖器,对于生育,古汉字均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上,给予田园诗般的描写。如果,那时对于性和生育问题,采取一种如同宋明理学时期那样的态度,或许,中国大地上就不可能出现像今天这样人数众多的汉族,也就不可能造就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56个民族了。我们现在来看先祖们对于性和生育文化上的造字,可以看到先祖们的高度睿智和科学性。他们在这些字上所做出的哲学总结和概括,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母 甲骨文中“母 ”字,形状像是胸部突出两个乳房的女性;为了书写的美观,将其形状转动了90度。《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古代食物缺乏,母乳是孩子生下后最重要、最直接的食物,直接关系孩子的安危与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突出乳房是抓住了事情的关键。在女性中,被称为“母”的,指的是那些成年的,有生殖能力或者可能具有生殖能力的、具备了作母亲条件的女性。“母 ”字本义:母亲。
引申后,“母 ”字指的是所有哺乳动物中的雌性动物。比如:母猪、母牛、母羊、母马(牡马)、母鲸、母老虎、母狼、母豹、母猴、母犀牛、母驴、母猫等。“母 ”字也指禽类中的雌性动物。比如:母鸡、母鸭、母鸟、母鹅等。昆虫中的雌性动物,一般不用“母”称呼。比如:雌性蚂蟥、雌性蚂蚱等。
由母字组成的词组有:母亲、母性、母系、慈母、姑母、舅母、母国、母校、母音(元音)、螺丝母等。
每:母字头顶上方有个发簪,换言之是有着发簪的成年且成婚的女人(母)。这就是甲骨文中的母。
在人类的婚姻关系中,一般的民族都走过从群婚到对偶婚姻的过程,这对于汉族也是一样的。到汉字形成时,群婚被排除,代之以对偶婚姻,汉族中的对偶婚姻早已经存在。当然,在汉字中也就有对偶婚姻的伦理道德思想观念了。正是这种对偶婚姻思想,造就了汉字中一系列的对偶婚姻的字和词组。
每字。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配对成为夫妻,是几千年来世界各国的对偶婚姻里的正常现象;当然,也不排除离异后的男女的再婚,以及也有男女之间的“情人”现象。不过,在汉族的婚姻观念中,对于“情人”现象往往是排斥的。在数千年汉族婚姻的历史中,男子如果有权有势,“纳妾”成为正常现象,这是一个男子与一群女子的婚姻。不过,这种畸形婚姻,在社会上只存在于极少数的人和家庭中。整个社会上比较盛行的还是普通百姓的“对偶婚姻”。也就是,按照正常情况,一个成年的男子与一个成年的女子成婚。
母字,本来是与公字相对应的。公母,表示的是男女的性别。动物里也用公母来分别其性别。比如:哺乳动物的雌雄性别差异,甚至表示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的性别差异。既然母字的第一个含义是指明其性别。比如,禽类里的母鸡、母鸭、母鹅、母麻雀;鱼类里的母鱼;爬行类里的母蛇、母乌龟、母鳄鱼,昆虫里的母蟑螂、母螳螂等。因此,母字的初始含义是性别上的。
在人类生育文化上,母字与每字的区别是微妙的。既然母字一开始是指的性别,也就是在生育学上,母是可能变成后代的母亲的潜能的;但是,一个女孩(母)要变成真正的母亲,必须在成年后,插上已经与自己丈夫结婚,其标志是已经插上女子发簪,这样她就有了变成后代母亲的可能。
每字的第一个本义是:成婚后的女子。
每字的另一重要含义是:成婚后的女子,即一个具有生殖能力的女人与一个具有生殖能力的男人结合在一起,就能够生殖繁衍出新人口和后代来。
汉字中,包含有“每”字因素的字,往往都有生殖繁衍后代的含义。例如:敏、海、繁、梅、霉、酶、莓、誨、悔、晦、脢等。下面就列举如下字进行解释。
每字有一些转义,例如,每天、每人、每处等义。
由每字组成的词组有:每处、每当、每况愈下、每每、每年、每人、每日、每时每刻等。
敏:每+攵。“攵”(音fan)古同“攴”。“攴”, 轻轻地击打。“敏”就是使男人与女子(母)交媾,并由此在女性身体上产生一系列明显反应。这里的母是指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她在与成年健康男人交媾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按照医学的观点,在正常情况下,成年的、健康的、可以成为母亲的女性,对于与男性的交媾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健康的男女交媾后,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女性一般会伴随明显的妊娠(怀孕)反应,女性的身体将会发生一系列明显的变化:其一是女性正常每月一次的月经(即“例假”)将会停止;其二是女性的腹部将会逐渐的隆起变大;其三是女性会感觉到嗜睡、疲惫、饭量剧增等一系列的反应,并且这些反应特别明显。在怀孕期间,女子还会伴随着上吐下泻,呕吐不止,以及厌倦、懈怠等种种强烈反映。也就是说,女性对男女性交后,特别是女性身体对怀孕的反应,的确是十分敏感的,这种反应的快速和灵敏是令人惊叹的。
“敏”字的本义是:女性对于性交后的怀孕,反应灵敏和快捷。
引申后,“敏”字也表达人或者动物对于事情的反应灵敏和快捷。有多个表达这方面内容的词:如敏捷,意思是对事情反映快捷,多数用于行动上;敏感,则是指人的神经反映快,多数用于感情、语言、情绪等上。
由敏字组成的词组有:敏感、敏锐、敏捷、灵敏、敏而好学(学东西掌握知识非常的快同时又好学)等。
繁:每+攵+糸。男女性交后,女子就会怀孕,而后,就会生下宝贝儿女。一个成年女子如果能够活五六十岁,一生中可以生育三十年左右,可以生育几个到十多个子女。“糸”是蚕结下的蚕丝,也指的是“糸”的根源“蚕”。蚕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成熟的蚕,先是结茧成蛹,而后蛹羽化成“蚕蛾”,“蚕蛾”则生下“蚕卵”数以千计,蚕卵在正常环境里会孵化成蚕虫。也就是一只蚕可以生下数以千计的蚕宝宝。人类的繁殖也如同蚕一样,可以繁殖下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后代来。
繁字本义:繁殖、繁衍、繁息。引申后, 繁字有众多、盛大、旺盛等含义。
由繁字组成的词组有:繁殖、繁衍、繁息、繁剧(事务繁重)、繁星、繁霜、繁言、繁虑(很多的忧虑)、繁昌(繁荣昌盛)、繁盛(繁荣兴盛)、繁务、繁思、繁多、繁重、纷繁、频繁、繁星、繁忙、繁芜、繁博等。
海:氵(水)+每。“海”与“繁”字在繁殖后代上,其字义是大同小异的。这里的海指的是:能生育的女性(每)与男性交媾后,会怀孕生下许多的孩子。众多母亲子宫中的羊水,能够孕育出千千万万个婴儿的生命,能够生产下许许多多的孩子。辽阔的大海就象人类的母亲那样,海洋里无穷无尽的海水,同样也能够孕育无数的海洋生命、养育许许多多的海洋生物;包括人类最早也是由海洋生物进化而来的。人类繁殖也如同大海养育无数海洋生物一样可观。所谓“人山人海”就是这个意思。
海字的另外含义,则是由于大海的无边无垠,波浪滔天而引申出与大海上述特点相结合的词语来。
由海字组成的词组有:海岸、海岸线、海豹、天南海北、海滨、海产、海潮、海带、海岛、海盗、海堤、海底、海床、海风、海港、海关、海涵、海疆、海角天涯、海军、海枯石烂、海况、海阔天空、海里、海量、海流、海面、海南岛、海难、海蚀、海誓山盟、海市蜃楼、海水、海滩、海图、海外同胞、海王星、山珍海味、海峡、海啸、山呼海啸等。
誨(诲):言+每。这里的“每”,指的是生育出孩子的母亲。“诲”字的字义,指的就是:母亲在平常对孩子用语言进行教育。
对每个孩子来说,世界上没有比母爱更伟大的爱了。而母亲教育自己的孩子,的确是不知疲倦和厌烦的。尤其是母亲在教育自己孩子上,是最无私的、最尽心的,也是最伟大的。母亲在怀孕以后,就开始了对胎儿的胎教。而分娩后,母亲又开始了对婴儿的教育。可以说,母亲在自己的一生中,都在用自己的经验、知识以及善良教育自己的孩子。母亲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也是最伟大的老师。母亲用自己的言语,教育孩子懂得什么是人、人类社会、人们的关系、亲情;教育自己的孩子知道什么是自然界、动物、植物;懂得是什么是危险,什么是幸福,教育孩子认识各种事物,生存的本领以及做人的道理等等。可以说,在孩子出世前的胎教和出世后的教育中,母亲的教育--“诲”,就一直陪伴着孩子的成长。这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享受到的最为温馨的也最有成效的教育。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享受不到母亲的教育,或者是因为母亲过早的去世,或者是因为母亲无力抚养自己的孩子,前者是幸福的,后者是很不幸的。因此,中国有首歌谣唱到:“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棵草”。
“教诲”、“诲人不倦”,这是对所有教师、领导者的希望和要求。但是,谁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呢?那就是母亲。诲人不倦的榜样是谁呢?那就是母亲。所有的老师、领导者如果都像孩子的母亲一样对孩子充满着爱,从关心、爱护孩子的角度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你的学生、你的部下就能够在你充满着母爱和严肃的教育中迅速的成长起来,掌握各种生存、生活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
老师在中国自古以来具有崇高的地位和荣誉。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道尊严”。同时,对于老师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老师要“学为人师,行为模范”。老师在每个人的成长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老师像蜡烛一样,诲人不倦,点亮自己,照亮学生,他们也是伟大的。
“诲”有时也会被用作反义词,但这是违背造字者的初衷的。比如:诲淫诲盗。父母亲不可能教自己的孩子去做强盗、去卖淫的。绝大多数父母亲都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走正路的,只有极个别的父母亲因为走投无路,生活无靠,才会被迫让自己的孩子去做坏事。因此,诲淫诲盗一词主要是用在那些黑社会头领以及那些土匪、流氓、老鸨等坏人的身上。
由诲字组成的词组有:教诲、诲人不倦、诲淫诲盗等。
晦:日+每。一般来说,男女之间过性生活,主要是在夜间(即黑夜里)进行的,因为,古代谋生艰难,白天得赶紧干农活、打猎,或者做家务活,男女都很辛苦。因此,男女性交时都是夜间进行。“晦”字本义:男女交媾在夜间进行,因此,有黑暗的含义。
后来,天文学上将“晦”字含义加以引申,将阴历每月的三十日,称为“晦”。《说文》:每月的最后一天。月尽也。《论衡·四讳》: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按照道理,太阳上“白班”,而月亮则上“夜班”,太阳和月亮到天空中照亮世界。但是到了阴历每月的三十日,日月合宿,也就是日月在一起过夜,月亮就没有时间去上班了,也就是说这样的晚间是最黑暗的夜晚,当然,星星还是会高挂在天上的,可是,因为这样的晚上没有月亮,就显得特别的黑暗。这就是“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子与太阳(日),女子与月亮(月)相联系,男子具有阳刚之气,而女子则具有阴柔之气。
晦字有这样的一些用法:晦望(农历每月末一日与十五日),晦景(晦日,晦节),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引申后,“晦”也是不显露自己的本领,如韬光养晦,指的是隐匿光彩、才华、本事、能力,收敛锋芒、踪迹。所谓“黑洞”,指的是能够将光明都吸入进去。养晦,就是“养黑”,就是隐匿光彩等。
由晦字组成的词组有:晦朔、晦明、风雨如晦、晦暝、晦暗、晦涩、隐晦、晦景、晦日、晦节、晦气、韬光养晦等。
毓yu:毓字通育字。毓字的左边是每字,指的是不仅有生育能力,而且可以实际上生育子女的女性,即实际上能够做母亲的女性;毓字的右边是流字少氵(三点水),那个字打不出来,指的是正生的孩子,头先生出来的孩子,这种孩子才有活下来的可能。如果孩子逆生,那么要么因为孩子难产而导致母子俱亡,要么只能够保留其中一个,要么存母,要么留子。
育字指的是正生下来的孩子,需要大人哺育成长壮大。毓字含义同育字,也是需要哺育孩子成长壮大成人。
由毓字组成的词组有:毓德、孕毓、郁毓、毓圣、抚毓、照毓、毓秀、毓养、诞毓、钟灵毓秀、毓子孕孙等。
侮:亻(人)+每。每是已经结婚的女子,但是,在这个已婚女子的身边又出现了另外一个亻(人)(指的是男人),并且男子对这个女子有种种轻薄的表示。这不仅对于这个女子来说是一种侮辱,而且对于已婚女子的丈夫更是一种侮辱。
侮字本义:在已婚女子身边,一个男子的出现和轻薄行为,对于已经结婚的夫妇是一种侮辱。
由侮字组成的词组:侮辱、欺侮、侮蔑、凌侮、外侮、戏侮、侮骂、侮弄、笑侮、侮狎、侮人、侵侮、陵侮、侮谩、谩侮、讥侮、侮害、诟侮、贱侮、诳侮等
悔:忄(心)+每。指的是已经结婚的女子有他心(忄);换言之,就是对于自己的已婚丈夫不满意。这就是悔字的本义。引申后,凡是当事人对于已经做过的事情,说出的话语,均有反悔的表示,这些都是悔的表现。比如,悔过,悔恨,痛悔等。
由悔字组成的词组有:悔恨、悔悟、后悔、反悔、悔改、追悔、改悔、悔罪、翻悔、痛悔、懊悔、悔惭、惊悔、伤悔、感悔、悔怨、惭悔、无悔、悔咎、恼悔、谶悔、悔憾、返悔、悔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