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发展中,动作的发展是被普遍忽视的重要领域。热衷于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教班、辅导班的家长们,您是否关注过您孩子的运动IQ。运动协调能力包括精细动作,手眼协调,大动作以及平衡能力。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走直线的时候身体总是晃来晃去;走路的时候撞到东西或者稍微被东西绊到就会摔跤;
在上体育课时,有的孩子能够在平衡木上轻松自如地走动,有的孩子却情绪紧张,摇摇晃晃地前进,一个不小心就掉下来……
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身体表现其实在向我们传递着孩子平衡能力薄弱的信号。
平衡感是一种什么感觉?
平衡是人在动态或者静态条件下维持一定身体姿势的能力,特别是在较小的支撑面上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姿势调节和身体平衡需要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系统和视觉系统协同作用完成。
首先三个系统将感受到的加速度及空间位移变化信息传入中枢系统,中枢系统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再经过前庭脊髓传出信息作用于效应器官,最后通过肌肉的紧张与放松调节身体姿势。
人体平衡能力分为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静态平衡能力是指维持人体重心于姿势相对静止的静态姿势能力。动态平衡能力是指在运动状态下,对人体重心和姿势的调整和控制能力。
平衡感器官即前庭神经核,属于感觉系统,当人体进行加减速运动时,它会主动调整头部倾斜的位置,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这样就可以防止身体因倾斜而摔倒或者撞到东西来保护身体免受伤害。
孩子平衡感的发育进程:
3~6岁幼儿处于平衡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外有研究表明,平衡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成熟,类似于成年人的姿势平衡方式在儿童7岁后开始出现,4~11岁儿童能够把注意力专注于姿势的控制上,儿童自动控制姿势用以提高姿势稳定性的能力从4岁开始显著提高。
平衡感的重要性
在12岁的时候,儿童在对本体感觉系统、前庭系统和视觉系统的信息整合方面表现出与成年人相似的方式,但其姿势晃动程度仍然比成年人大很多,大约在15岁左右,其平衡能力才与成年人基础持平。总的来说,孩子的平衡能力的发展贯穿其生长发育全过程。
平衡感不好的孩子容易出现跌倒、拿东西不稳、眼睛不能盯住目标等现象,平衡力的发展是其他感觉发展的基础。
其实,孩子的平衡感能力与感觉统合的发育密切相关,想要孩子的平衡感提升,家长首先要重视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