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正从电子商务“荒漠”逐渐成为“互联网+”行业的蓝海。然而,老挝支付环境的现状,正制约着该行业的发展。最新消息表明,老挝政府正在起草计划,推进互联网支付的发展和普及。
移动支付仍处探索阶段
近年来,通过银行系统使用电子钱包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2017年末,一张老挝商贩在街头卖烤香蕉的照片曾走红各大社交媒体,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她的摊子上摆着一个可以扫码支付的二维码。此类在中国已经司空见惯的场景,在老挝仍屈指可数。
虽然近年来,大量中资企业的进驻使老挝不少商铺已经开始支持扫码支付,但在大多地方,消费仍是以现金为主。
图源:老挝中文网
为此,老挝外贸银行(BCEL)一度决定在老挝引入网络支付方式。有官方消息显示,该行可在开通网上银行服务后,下载银行的网银APP,之后通过扫描商店产品上面的二维码进行支付。
然而,由于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和体验感等原因,BCEL的普及率并不理想。
整体来看,老挝虽已有网上支付涉足的痕迹,但并未形成普遍现象。
政府发力推动行业发展
为使老挝的发展适应全球化需求,老挝中央银行目前也正在起草促进无现金支付的计划,以推进老挝互联网货币交易。
由于老挝政府、商业银行、商业运营商和公众对非现金支付普遍重视的态度,老挝支付系统司官员Soulysak Thamnuvong 5月17日向老挝媒体透露,该司预计今年年底向老挝政府提交促进无现金支付的计划。
虽然,老挝已有一些银行推出了二维码和应用程序供客户使用,客户可以通过这些系统进行网上转账和汇款(如老挝外贸银行为其客户提供的BCEL One或BCEL One Pay等应用;开泰银行与老挝电信公司合作推出的QR KBank应用等),但客户仍然面临障碍。Soulysak表示,除了支付习惯外,还因为他们只能在有账户的银行付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挝中央银行已授权建立全国支付网络系统,通过互联网将相关银行链接起来。
但仍需注意的是,由于支付习惯的培养和支付系统的完善都需要时间,所以老挝不可能立即从现金支付转为无现金支付。
PwC:东南亚致力发展移动支付
相关消息显示,亚洲许多国家感受到目前生活对现金的严重依赖,这很好地推动了支付类金融科技的崛起。
全球最大专业服务机构之一的美国普华永道(PwC)的一份在谈到东南亚的支付业务时指出,东南亚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在努力发展本国的数字支付,因为数字交易更容易监管和控制,还能给本国人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东南亚移动支付方式的普及过程中,不少国家选择引进中国已经成熟的支付平台,还有一些选择追随中国的脚步。如新加坡的平台Grab。Grab希望追随中国的脚步,推出一款集送餐、网上购物、自行车分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超级app,并推动他们的电子钱包Grab pay的发展。
此外,来自印尼的Go-Jek也涉足了数字支付,这得益于于印尼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为了加强对支付的控制,Go-Jek已经收购了三家金融科技公司Kartuku、Midtrans和Mapan,这三家公司涉及到的业务有线下支付处理公司,在线支付门户网站。Go-Jek还运营着移动钱包Go-Pay。
与此同时,中国的数字支付企业也已逐渐打开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蚂蚁金服为全球扩张计划已经进行了140亿美元的收购或并购案,同时与马来西亚移动支付智能卡Touch N Go合作开发自己的TNG钱包。目前,马来西亚人已能够在当地使用微信支付。
而最新数据显示,泰国央行也已与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合作,启动了一项跨境资金转移计划,希望降低外来务工人员在地区间转移资金的成本。这些国家或许将在2019年联手推出二维码支付系统。
(综合自老中总商会,CAMIA观察、中国新闻网、老挝中文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