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满楼
甲午战争结束后,北洋水师被清廷解除编制,就此告别历史。
然而,在销烟散去后,一位署名“冤海述闻客”的人于1896年写了一本名为《冤海述闻》的小册子,其中极力为被处斩的逃将方伯谦喊冤翻案,一时引发关注。
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这位作者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首先,甲午海战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主帅丁汝昌的战术轻敌和指挥不力,这才被日本舰队各个击破;
其次,海战中首先逃跑的不是济远舰而是广甲舰,济远舰因为被敌方船舰击中数发炮弹,这才被迫撤离;
其三,方伯谦被杀的主要原因不是逃跑,而是被丁汝昌挟私怨报复,因为后者曾与方伯谦在刘公岛争地造屋,由此怀恨在心,乘机报复。
“冤海述闻客”的小册子出来后,多数人都认为是方伯谦后人有意炮制,但由于其中透露的一些细节也不无参考价值,因此这本小册子也引起了很多历史研究者的兴趣。
那么,是否如这本小册子所说,方伯谦当年并非因逃跑而被处斩,其被杀是冤枉的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这里先说一个小细节。当年大东沟海战结束后,定远、镇远诸舰均挂红旗返回旅顺,以示血战而归,唯独济远舰没有。事后,方伯谦被逮下狱。
据说,看在多年同学的情分上,镇远舰管带林泰曾想与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联名为方说情,但后者断然拒绝说:
“这事我绝不参与。试想大东沟血战之时,他明知全军将覆而欲脱身事外,袖手以观我辈之沦亡,试问那时他在哪里?”
最终,方伯谦被军前正法。
那么,方伯谦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方伯谦,字益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生,后与刘步蟾等人被公派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校留学,北洋舰队成军后任济远舰管带。
据军中洋员回忆,方伯谦为人好表现、好议论,在舰队管带中属于比较活跃的将领。
另外,方伯谦私生活上也很会享受,北洋舰队所到之处如烟台、威海、福州等都购有房产,而且每处都纳有妾侍(共六房)。
方伯谦的如此做法,与独居军舰、军旅生涯中仅回过3次家的“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方伯谦的生活态度与其个性有关,同时与北洋舰队的待遇有着密切关系。作为济远舰管带的方伯谦,其年薪接近4千两白银,这在当时无疑是不多见的。
此外,《冤海述闻》中所说的也没有错,方伯谦在刘公岛上建了不少房产以供出租,甚至还拉洋员入伙,很有生意头脑。
而在仕途上,方伯谦也是春风得意,尽管比不上学业更优秀的刘步蟾、林泰曾,但在同期学员中毕竟稳居舰队管带之职。
战争爆发前,方伯谦还屡次上条陈给李鸿章,奏请速添快船,改善装备,将舰队聚零为整,“有事则全队出北洋游弋,若遇倭船,便于邀击”,可见其见识并不算差。
而且,当时方伯谦能与李鸿章直接往来,足以证明其在舰队中的地位。
至少在丰岛海战前,方伯谦的表现还算正常。
有推测说,“济远”号大副沈寿昌在丰岛海战中脑部中弹,脑浆鲜血喷了旁边的方伯谦一身,后者由此失魂落魄,似乎跟变了个人似的。
更离奇的是,有多位目击者证明,方伯谦率“济远”号西撤时,除挂白旗外还悬挂了日本国旗。
或许有人要问,其日本旗从何而来?怎么会想到携带日本旗呢?
悬挂他国国旗以迷惑对手的战术,日本舰队也采用过,如其军舰即挂过英国旗,开战前才换成本国国旗。
但是,提前准备并悬挂敌国国旗,就未免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
当然,在以一敌三的不利局面下,方伯谦在丰岛海战中毕竟率“济远”号全身而退,保船而归,挂旗或逃跑之事也就没有被深究。
孰料,在之后大东沟大战中,方伯谦竟然不顾大局,率舰先行脱逃,这无论如何,都不能为国法所容、为军法所宥。
事后,李鸿章在参奏逃将时称:“兹据丁汝昌查明,‘致远’击沉后,该管驾方伯谦即先逃走,实属临阵退缩,应请旨将该副将即行正法,以肃军纪。”
当时,方伯谦声称全舰火炮都已经被敌人打坏,但经检查,火炮实际上是被气锤砸坏的。而且,为了遮盖真相,济远舰弹药消耗竟然比坚持到底的定远诸舰还要多。
可笑的是,方伯谦竟以为自己是总兵衔,而清朝历史上极少有处死总兵的先例,其自认不过革职而为之心存侥幸。
直到清廷命令下来,方伯谦这才痛哭流涕,追悔莫及。
这时,他还设法央求毅军老将宋庆为之求情,后者冷冷道:“我恨无海军生杀之权。自我操,则七月间已在军前正法,尚复令尔重误国家大事耶!”
当年9月24日,方伯谦被押至旅顺黄金山下处斩,时年42岁。
由此,就总体而言,方伯谦一案事实清楚,处刑得当,算不得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