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年幼,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离世。慈禧临死之前,指定仅3岁的溥仪为下一任皇位的继承人,由溥仪的生父,25岁的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那么就有一个疑问:溥仪正值冲龄,而载沣正值盛年。中国古语有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那么载沣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呢?

溥仪年幼,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幼年溥仪

一、慈禧太后的意志无人敢违背。

慈禧太后原为咸丰皇帝的懿贵妃。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皇帝以木兰秋狝为名,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861年病逝于此。咸丰死后,懿贵妃的儿子载淳即位为帝,年号“同治”。同治年幼,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从此开启了慈禧太后掌握国家实际最高权力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序幕。同治无嗣而终,慈禧为了能继续保持至高无上的权力,选择过继自己的侄子加外甥,醇亲王的儿子载湉为帝,年号“光绪”,继承的是咸丰皇帝的大统。时间到了1908年,慈禧在垂危之际,选择了仅三岁的溥仪为新的皇帝,继承自己的亲儿子,同治皇帝的大统,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慈禧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自然不会不知道“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的道理。慈禧选择溥仪为帝,完全是出于自己的私心。但因为她已经掌握帝国最高权力达近半个世纪之久,虽然命不久矣,在统治集团内部,依然没有人敢违背她的意志。

溥仪年幼,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慈禧太后

二、载沣没有必要。

溥仪虽然入嗣同治,兼祧光绪。虽然名义上已经是别人的儿子了,但毕竟实际上还是载沣的亲生儿子。载沣没有必要抢自己儿子的皇位。另一方面,慈禧太后指定载沣为摄政王。载沣虽然没有皇帝之名,在帝国最后三年的时间里,却是掌握着真正皇帝的权力。所以,载沣没有必要自己去当皇帝。

溥仪年幼,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摄政王载沣

三、载沣自己当皇帝可能会导致皇族内部的分裂和更大的国家动乱。

慈禧太后临死之时,皇族内部正值盛年的皇族宗室,不止载沣一人。由溥仪当继承人,是慈禧太后钦点的,没有敢违背。但如果载沣想自己当皇帝,不免让其他正值盛年的宗室,也有当皇帝的野心。当时大清王朝已是摇摇欲坠,如果在这个时候出现皇族内部因争夺皇位而发生争斗,势必会导致统治阶层内部的分裂和国家更大的动乱。

溥仪年幼,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清末起义图

四、载沣有一定的政治洞察力,政治野心较小。

载沣即位摄政王时,大清王朝烽烟四起,摇摇欲坠。面对着这样一个烂摊子,载沣的政治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很大,他对于大清的前途也不看好。所以等到载沣卸任摄政王回到王府的时候,对妻子刘佳氏说:“终于可以回家抱孩子了”。表现出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所以在大清亡国以后,载沣更多的把眼力放在如何维护皇室优待条件上。对于一些满清遗臣寻求复辟,载沣并不感兴趣。1917年张勋复辟,载沣也表现的比较冷淡。后来溥仪要去东北,载沣也是极力劝阻。再到后来,载沣受溥仪邀请去了东北,只月余便返回北平,不问政事,只至新中国成立后在北平离世。所以说,载沣的政治野心较小,在他当摄政王时,面对那样一种政治形势,也没有必要自己当皇帝,把自己放在火上烤。

溥仪年幼,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载沣老年

综合以上几点因素,虽然在大清王朝的最后三年时间,摄政王载沣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但却并没有当皇帝。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