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房企的高周转模式背后,是蜜饯还是砒霜?

近年来,南沙的城市建设逐渐进入快车道。在年初出炉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长达2.7万字的纲要内容中

近年来,南沙的城市建设逐渐进入快车道。在年初出炉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长达2.7万字的纲要内容中,“南沙”字眼出现了14次,超越了大湾区内地除广州、深圳、珠海外的其他珠三角城市,意味着南沙地位再次获得“加持”。风口之下,区内的房地产市场随之迎来又一波价值看涨之势。

南沙逸涛湾的前世今生

提到南沙,不得不提到一位百亿地产大亨,广东湛江吴川十大富豪之一,南沙地王——韩庆云。1999年4月,韩庆云成立了广东逸涛集团有限公司(博澳鸿基集团),公司总部设在广州南沙,注册资本为1亿元。早年间,逸涛雅苑、逸涛万国园、逸涛半岛别墅区等多个项目都是博澳鸿基集团成功开发的案例。

这其中,“逸涛湾”是南沙逸涛地产项目的统称,位于南沙环市北路1号,由逸涛地产集团投资开发。该楼盘位于金洲中心地段,东接金洲商圈,具体项目又规划了几期。阳光城领悦和别墅区,都属于逸涛湾二期,后更名为逸涛半岛三期项目。

逸涛湾的“烂尾”名声,源于其非法合资(合作)建房导致项目搁置波折。其集资约3亿元的逸涛半岛三期,在延迟长达六年(竣工日期显示为2007年12月31日)的时间里,由于不合规、开发商非法运作项目、相关审批无法通过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无法开工。

最终在2012年,逸涛集团与业主重新达成协议,逸涛集团将半岛三期中的330套别墅建成并归还业主,业主只需支付建房所需的建材成本,而地价仍以2005年签订的销售协议价格执行,并规划在2012年年底别墅建好交付。但工期还是一拖再拖,房子建建停停,一直到2017年才正式建设。

(逸涛官网发布的逸涛半岛三期开工,2012年3月)

2016年9月,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以204,907.11万元人民币,收购逸涛万国房地产50%股权。

阳光城的收购动作,为逸涛提供资金担保,在重新冠名后,销售存货项目,运作新项目。逸涛湾随之以阳光城的全新面目亮相市场,并在近年的南沙置业热潮中扶摇直上。

闽系黑马:连年飞速成长,纠纷屡屡发生

阳光城的收购底气来自于其连年的飞速增长。从披露数据看,其销售金额从2012年的20亿,到2015年的200亿,再到2018年1400亿(前7月为800亿,推算今年1400亿以上),保守估计6年时间实现了20亿到1400亿的70倍成长率,这家闽系房企为什么能获得此般飞速发展呢?

在行业人士看来,阳光城的快速开发、快速销售去化战术,将项目从取地到开盘的周期逐渐缩短到6-9个月。而产品标准化、提高管理效率等手段,也确保了保障快速开发;但近年来,多城市的项目频频遭维权透露出隐忧......

2015年,位于福州市浦上大道百花洲路上的“阳光城新界”项目就因为“不阳光”销售,被指涉嫌欺诈促销宣传以及未获得销售许可证就收取认筹预订金等,而遭遇了大规模的买家维权风波。

同年,上海浦东新区阳光城愉景湾项目宣称是观澜小学和南门幼儿园的学区房,然而业主们近期获悉原来一直期盼的观澜小学根本就未列入,该配套被政府主管部门确认为川沙实验小学。此外,项目产品飘窗设计等细节品质上也与宣传存在较大差异。

也是同一年,厦门阳光城翡丽湾124名业主登报声明拒收房。业主申诉称,事件导火索始于阳光城私改规划,将小区近两千平方米公共绿地变成别墅庭院,侵占高层业主的权益。在业主看来,侵占的绿地不归还属于“变更规划”的违规行为,未达竣工验收合格标准和房屋交付的条件,于是联名拒绝收房。

2018年,西安阳光城除了沣太花园和西西里、上林雅苑被业主爆出有问题,阳光城官邸也被爆出精装房变“毛坯”的虚假宣传问题。阳光城官邸2号楼盘对外宣传是精装房,对客户承诺的装修标准是每平方米2000元到2500元,开发商和客户签订的正式合同却不包含精装部分,让业主和第三方装修公司签装修协议。

跌跌撞撞中前行

在纠纷投诉不断发生的同时,阳光城仍在积极扩展市场。2016年7月初,阳光城集团通过竞标获得广晟49%的股权,正式进驻广州。并在短短3个月内先后4次收购,共获得13宗地块,累计持有面积高达300万平方米。事实上,如今的阳光城·丽景湾,是由原来的广晟海韵星洲、南沙塞纳河畔、逸涛·雅苑等楼盘组成的。原生项目的品质参差,也对阳光城后期的后期的品质管控带来了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追溯到2014年,原广晟海韵兰庭因施工问题导致附近小区路发生塌陷,工地监理单位最承认地陷和施工有关。至于事故的原因,业主全都指向位于广晟海韵兰庭旁边的一个正在施工的楼盘——广晟海韵君兰,正是同一个开发商同地段开发的另一个项目。

另一方面,由于收购原因,阳光城丽景湾是由不同地块组建而成的,分布范围较广,每个组团所处地段及所享配套有一定差异。早前在售的熙悦组团号称距离地铁口仅900米。但实际行走距离则需1.7公里,从金洲地铁站(A出口)到进港大道这一段路仍未正式开通,而开通后步行到项目至少也要20分钟。不同组团的实质居住体验,也大不相同。这也是业主在阳光城大笼统品牌下的差异性感受原因所在。

高周转下的市场扩张,项目并购带来的问题照单全收,伴随而来的是多发的纠纷。种种中国房地产野蛮生长时期的矛盾与弊端,都在阳光城各地社区中一一展现。

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阳光城在高周转发展模式下暴露出的弊端,企业的过快扩张而忽视了市场美誉度的培育,长期积累下来对于企业的口碑影响不容小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