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一个共享共治的平台,减少网络乱象离不开平台和政府监管,也要靠网民自律和网民举报,在此过程中,党员干部应当“亮身份”、做表率,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进网络生态空间更加清朗。
党员干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地认识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里如果天朗气清、生态良好、安全可靠,给网民带来的是新气息、新风尚,营造的是良好的氛围;而如果是乌烟瘴气、生态恶化、污浊混乱,不仅扰乱正常的网络秩序,对个人和社会也都将带来损害。网络空间很大,人人、处处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广大网民也应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网络空间风清气正,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说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
党员干部在网络平台“亮身份”,不是指以职务身份注册账号的行为,而是要铭记党员身份,规范自身网络行为,在网络行为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以实际行动树立合格党员形象,影响带动身边一批人养成良好网络习惯。一方面,向身边的亲人朋友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互联网法律法规,推荐《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党媒党刊党端App,和朋友们一起关注订阅本地权威信息源推送信息,在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社交平台分享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等体现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作品;另一方面,面对各类不良信息和违法信息要积极举报,并给亲朋好友提个醒,不信谣、不传谣,对于不了解情况的进行及时地宣传介绍,对于认识模糊的及时廓清,对错误看法及时引导和纠正。
一个党员干部带动身边一批十几个人,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就可以在一个“圈子”、一片区域里形成网络空间清朗小气象,众多此类区域网络空间连成片,就必将影响甚至改变整个网络空间大气候。促进网络生态空间更加清朗,党员干部大有可为并应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