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学校旧址、山城步道……7个打卡地让你记住重庆老社区味道

在重庆渝中区,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街巷特色的老社区如今成为不少外地游客的打卡地,大溪沟人和街社区就是其中之一。人和街特色老社区有哪些看点?今(22)日下午,人和街社区组织了辖区单位70名青年,通过打卡的方式,向年轻人推荐了社区的历史文化遗迹、山城步道以及老字号的社区美食,一起去看看吧。

中法学校旧址

老巷子里的老房子“大有来头”

位于人和街社区蒲草田巷子里的一栋黄色老房子就是今天的打卡地之一,人和街社区负责人陆远秀告诉记者,这栋中西式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是人和街的骄傲,“它是重庆最早的中共党组织诞生地——中法学校旧址,在这次特色老社区打造前进行了修缮。”

记者看到,大树掩隐之下,中法学校旧址硬山屋顶、灰瓦黄墙、条石基础,仿佛穿越到百年之前。

据渝中区文管所资料显示,1925年8月,吴玉章受中共中央的派遣回四川工作,为了更加有效地培养革命干部,吴玉章决定在重庆筹建一所干部培训学校——“中法学校”。 吴玉章的想法得到了杨闇公和冉钧的一致赞同,最后租下大溪沟谭家花园和懋园的一部分作为校本部,又在附近居民楼中租了一些房子作宿舍,基本完成了各项筹备工作。因该校有大学部,故又称为“中法大学”。

1925年9月10日,中法学校正式开学,学生是从重庆女师、江北中学、重庆联中等招来的进步青年,聘请了杨洵、冉钧、周贡植、李嘉仲、肖清华、童庸生等中共党员和留日归国的经济学家漆南薰任教师,吴玉章任校长。1926年1月,在大溪沟中法学校的一栋小楼里,成立了以冉钧为书记的中共重庆党支部。

在今天人和街社区巨大的文化墙上记录了这一历史。

社区文化墙

有一面墙叫“棫园”

位于社区内的张家花园步道上接中山二路,下接嘉滨路,被网友称为最具书香步道。这条步道两边大多是爬满常春藤的灰墙青瓦,有些年生的黄葛树随处可见,步道不仅安静古朴,而且还有巴蜀学校旧校门遗址、棫园等知名的历史遗存,曾经聚集了不少文化界人士。

今天打卡地之一就是步道上的棫园,说是“园”,如今步道上仅剩了一面充满岁月痕迹的门墙,门墙上面写着“棫园”两个字,木门旁边挂了一块“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牌子

这个院落原为张家花园六十五号,原巴蜀中学宿舍。刻在石墙上有些斑驳的文字介绍,1938年8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从武汉迁到重庆,设会址于此。此后这个小小的地方就成了抗战时期全国文艺界的中心。

当时,这里名人聚集,郭沫若、老舍、巴金等一些文艺大家多在此聚会。

陆远秀告诉记者,在此次特色老社区的打造中,还打通了山城第八步道,使得大溪沟片区内的红球坝步道和张家花园步道得以连接,并延伸至滨江路。

山城步道上穿梭打卡的年轻人

7个打卡地让你记住特色老社区味道

加上中法学校旧址、山城步道,现场,青年们花了一个多小时还打卡了社区内的红军楼、新打造的儿童游乐园等7个打卡地。

比如,社区旁边的6层红色大楼就是知名的红军楼。这栋才完成外立面改造的大楼其实已有60年历史,从建成之初就住在这栋楼的老居民杨瑞兰曾告诉记者,这栋楼最先不叫红军楼,只是当时一起搬进来的时候住了不少老红军、南下干部,于是被称之为红军楼。

“去年底,我们人和街特色老社区打造完成,不仅对社区楼宇的外立面和社区环境进行了提升,还挖掘了社区中法学校、红军楼等历史文化。”陆远秀希望通过7个打卡地让大家记住特色老社区的味道。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何浩 文/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