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部位和疾病方面的东北方言

编者注:现在市面上出版过几本东北方言词典类书籍,但词量最多的也就近七千条。但我们满族民俗专家作者富察

编者注:现在市面上出版过几本东北方言词典类书籍,但词量最多的也就近七千条。但我们满族民俗专家作者富察晨枫经自己搜集整理,有可能突破一万二千条。现在还处在收集和准备阶段,准备分类为:歇后语,谚语及俚语,东北动植物以及农舍等。我们陆续发表。

人体部位和疾病方面

   东北方言(一)

脖梗子:后颈部。

膀子疼:多是肩周炎。

膀子:肩膀。

奔儿喽:前额。

脖罗盖:膝盖。

抽筋儿:肌肉痉挛。

错环儿:脱臼。

窜稀:腹泻。

肚囊子:腹部。

肚囊抽儿:腹部或肚皮。

肚(堵)子:胃。

臭膀子:腋臭。

粗脖儿:甲状線肿大。

大腿腋子:大腿上部内侧。

大腿里子:同上。

大腿棒子:小腿。

大姆哥:姆指。

大肠干燥:便秘。

大脖筋:颈椎。

耳台子:耳后脑部。

馋坑儿:颈后脑下的小凹坑。

腚沟子:股沟。

腚锤子:臀部。

大肠头子:直肠部分。

干棒骨:小腿骨。

孤盖儿:颧骨。

耳锤儿:耳廓下部。

后背心:后背。

耳残:耳垢。

哈拉巴:肩胛骨。

肝:肝乎。

后丘子:后腰部。

花花肠子:输卵管。

花柳病:梅毒。

 人体部位和疾病方面
   东北方言(二)
吹泡:脲泡。膀胱。
黄瓜肉:小腿上的肉。
踝棒骨:脚踝骨。
护心骨:胸肋间长出的兴型软骨。
护心支:胸间膜。
后脑海:后脑部分。
后脑勺:后脑。
肩膀头子:肩或肩膀。
肩膀子:肩膀。
脊梁杆子:脊梁。
脚掌子:脚底。
脚后跟:脚跟。
胯骨轴子:股骨,股骨头。
胯骨疼:股骨头坏死或股肌拉伤。
卡巴裆:胯裆。
卡巴车:下颌骨。
连替:脾。
肋巴子:肋两侧。
肋插子:肋骨。
肋巴扇子:整个肋骨。
卵子:睾丸。
脑瓜子:头部。
脑瓜顶:头顶部。
闹肚子:肠炎,腹泄。
砍头(轻音):颈部生疖而溃疡。
尿截:前列線肿大或尿道结石。
闹手:手部长疔疖形成溃疡。
脑瓜盖儿:头顶。
闹眼睛:眼底出血。
闹嗓子:咽炎。
脑袋疼:感冒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头部不适。
摸摸:乳房。
摸摸胖(Pang一声)子:大的乳房。
闷头:疮疖。

人体部位和疾病方面
   东北方言
屁股蛋子:臀部。
屁乎沟子:股沟。
气嗓头儿:喉节。
跑肚:腹泻。
前腔子:前胸。
拧瘩:瘿,甲状線肿大。
腔子:胸腔。
前心坎子:前胸。
腮帮子:腮。
上牙膛:口腔上颌。
嗓葫芦:喉节。
生耳底子:中耳炎。
闹嗓子:咽炎。
肾子儿:睾丸。
手指盖:指甲。
烧心:胃返酸。
手指篷儿:指甲边缝。
手豁豁:手虎口。
手脖子:腕部。
牙花子:牙龈。
腰子:肾。
腰梁杆子:后腰部分。
腰梁骨:腰椎。
腰疼:腰间盘突出或腰肌拉伤。
腰犬:身体两侧肋与胯骨间的部位。
腰弦(闲):腰间盘或腰肌。
小哞(mia一声):小指。
下巴颏:下颏。
囟脑门儿:脑囟门。
眼窝儿:眼框。
心坎子:前胸。
手爪子:手指头。
踝棒骨:小腿骨。
心口疼:多指胃疼。
心眼儿:指心脏。
嘎唧窝:腋窝。
窟窿骨:锁骨。
奔儿喽:额头。
心口窝。前胸两肋交汇处。
嘴丫子:嘴或嘴角。
乍腮:腮線炎。 

作者富察晨枫

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