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楚民风 | 揭秘土家族:一个古老又新兴的民族

在美丽的湘西边区,聚居着一个古老又新兴的民族。他们自称“毕兹卡”,对人热情好客,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古朴的人文风情及浓郁的民族特色让湘西这块土地,变得尤为神秘。

null

为什么说这个民族古老又新兴呢?“古老”,是因为该民族为夏商之际中国西南远古地区“巴人”的主体后裔;“新兴”,是因为直到1956年才通过民族识别,被确定为单一民族。

这个民族,就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排名第七位的土家族。

null

中国有2个土家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个土家族自治县及71个土家族民族县。其中,湖南省为土家族人口第一省份,主要分布于18个县市区,即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境8个县(市)、张家界全境4个区县、常德的石门县和桃源县及怀化的沅陵、芷江、溆浦和麻阳。

土家族服装

现在的土家族服饰,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两三层花边;男装为对襟短衫。在过重要节日时,服装会格外隆重,如在“过赶年”时,男性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女性上穿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穿镶边筒裤或罗裙,并佩戴金、银、玉各种饰物。

null

之前我们也了解到,苗族也非常喜爱佩戴银饰,那么土家族和苗族佩戴银饰上有何区别呢?划重点:苗族银饰种类繁多,常佩戴的有银凤冠、银帽、银项圈、银披肩、银手镯等,而土家族佩戴银饰以朴素见长,不如苗族的银饰这么丰富,一般不是太显眼。

null

苗族服饰

null

null

土家族服饰

“改土归流”后,土家族服饰受到汉服饰影响,有色必有红。红色有着热烈、鲜艳、醒目之感,因此喜红者诸多。久而久之,不但在服饰上而且在生活上也形成了无红不成喜,有喜必有红之俗。现土家族的男女服饰均为满襟款式,再加以土家族的家织花边,仍保留着该民族服装的浓厚特色。

土家族习俗

01

土家族摆手舞

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及古老风俗的节庆舞蹈, 主要是土家人追忆祖先创业艰辛、缅怀祖先功绩,展示土家祖先的生活场景,故整个活动中都有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土家族摆手舞被誉为“土家人民历史的艺术写真”及土家族民间舞蹈的“名牌”。

null

null

摆手舞原是服务于祭祀和祈祷活动的舞蹈,跳舞的场地主要是摆手堂前,场面隆重而热烈。其动作特点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动作幅度较大,协调性要求高。但节奏鲜明,具有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按活动规模,可以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按舞蹈形式可以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按举行时间,可以分为“正月堂”、“二月堂”、“三月堂”、“五月堂”和“六月堂”等。

null

null

“大摆手”: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规模大、套数多,持续七至八天,以祭“八部大神”为主,歌曲具有史诗性质。表演人类起源、民族迁徙、抵御外患和农事活动等,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在“摆手堂”(即土王祠)前举行。

“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持续一至三天,歌多为苦歌、恋歌,系抒情性作品,以祭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和各地土王为主,表演部分农事活动,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

null

02

山歌

同侗族一样,土家族也爱唱山歌。山歌类型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和盘歌等,在调式上,徵、羽调式较多,宫调式较少。部分民歌有调式交替现象;曲式结构上以二乐句、四乐句、五乐句的乐段结构较多;在一些偏僻山寨,有一个乐句不断反覆的乐句式结构。

null

在各种民歌中,多段(联曲)体结构比较普遍;旋律多为级进,与语言紧密结合,富于吟诵性。其中土家族民歌《龙船调》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民歌40首大联唱》优秀民歌。

 

03

八宝铜铃舞

八宝铜铃舞,又名“解钱”,是流行于湘西的土家族祭祀舞蹈,在土家人祭祀先祖、祈求先祖保佑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之时,会请来老土司跳神舞:舞者着八幅罗裙,戴凤冠,右手持牛角号(或舞师刀),左手持铜铃,边舞边吹,边舞边唱。与其他祭祀活动的阴森沉默不同,跳八宝铜铃舞时气氛喜庆欢快。

null

八宝铜铃舞有两种:坐堂与行堂。坐堂,顾名思义,老土司坐在凳上用手来完成动作,动作较少;行堂,意为走,舞者不停地行走,动作繁多。内容上除少量表现请神还愿外,大量舞蹈动作表现的都是一整套叙述土家族先民远古骑马游猎与迁徙的历史内容,例如喂马、逗马、上马、下马、奔马、赛马等动作。

null

 

04

土家族梯玛歌

土家族梯玛歌,是土家族长篇史诗,它集诗、歌、乐、舞为一体,表现内容有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祭祀、民族迁徙、狩猎农耕及饮食起居等广泛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梯玛歌的唱词主要以土家语为表述语言,形式上是韵文及散文的综合体,有对唱有合唱,因独特、稀有的文化形式及珍贵的文化价值,被誉为“研究土家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null

null

土家族节日

01

赶年节

赶年节是土家族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即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

null

为什么要提前过年呢,因为“怕地主家没有余粮了吗”。答案肯定是NO!

传说在明嘉靖年间,土家族先民跟随胡宗宪征倭,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就大大犒赏将士,让士兵们吃饱喝足,再趁机在除夕之夜倭寇放松不备的情况下发起攻击,取得胜利,为了纪念此举,该节日延续至今。

null

null

过赶年节时,土家人要制作糯米粑粑、杀猪祭祖和煮酒,除夕之夜时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圆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名曰“模营”,意思是为了纪念先人。虽然是提前一天“过年”,但土家人在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

02

牛王节

农历四月八日是土家族传统节日——牛王节。节日当天,土家人要身着盛装来到牛王庙,供酒、肉、米,并焚香祭祀牛王,同时放鞭炮、吹唢呐、跳摆手舞。家里还要摆筵席招待出嫁的姑娘和至亲好友。

null

null

为什么要祭祀牛王呢?土家族又和“牛王”有什么联系呢?传说,祭祀的牛王是被玉皇大帝从天庭里贬低下凡来的。古时候土家族先民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生活艰苦,某年遇上天灾,饿俘遍地,臭气冲天。玉皇大帝问众天官是什么这么臭,有的天官说这是凡人庆贺五谷丰收办道场,杀猪宰羊的味儿。牛王则实报是死人尸体的臭味,同时要求下凡帮助农民耕田犁地,以济民生。玉皇大帝同意,并说只准凡人三日一餐。

null

牛王下凡后了解到“三日一餐”难以活命,便擅改圣旨让老百姓一日三餐,同时与谷神商量,让谷物每穗结九九八十一粒,使人间得以饱食。但却因此触怒天帝,玉帝怒斥牛王违反圣旨,贬它下到凡间,长期耕地,只准吃草。土家族人民感激牛王耕种之恩,为它修建宗庙,并定四月十八日为牛王节,并在这一天让牛休息不劳动,还喂养精良饲料,有的人家还给牛披红挂彩,到牛王庙杀猪宰羊祭祀,真诚地表示感谢之情。

null

null

null

土家族美食

土家人主要从事农业,辛勤劳动、性格开朗、生活很有规律,吃的食物大多是自己生产,天然无污染。土家族饮食文化也是灿若星河,“住山靠山,靠山吃山。”这是土家族生活经验之谈,也是土家人的长寿秘诀。

null

茶是土家族人生活必需品,他们喜喝熬茶。茶用大瓦罐置火坑间熬煮,常年不离,是土家人火炕中的“不倒翁”。熬茶多用藤藤茶、老茶叶或茶果等,俗称长寿藤、神茶,学名茅岩莓。

腊肉也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烟熏而成。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盖碗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盖住碗口,下面装有精肉和排骨。为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真诚,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来装。

null

null

合菜,是土家族逢年过节最常吃的菜,时常同包谷烧酒一起上桌;团馓,是土家族风味小吃,用糯米饭加工后炸制而成,常用来泡水当茶为客人洗尘;绿豆面(绿豆磨面制成的面条),米粉(用大米等原料制成,吃起来特别香纯)也是土家人餐桌上的美食之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