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玄参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是玄参科草本植物,植株可高达1

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是玄参科草本植物,植株可高达1米多,有数条支根,纺锤形或胡萝卜状膨大,《本草经集注》:“茎似人参而长大,根甚黑,故得参名。”,主要生长在海拔1700米以下的丛林、竹林、溪流或者草丛中。

玄参的药用首见《神农本草经》:“玄参,味苦,性微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馀疾;补肾气,令人目明。一名重台。生山谷。”清代避讳康熙玄烨之名,改“玄”为“元”,故又名“元参”。

玄参性味苦、甘、咸、微寒,入肺、胃、肾三经。功效主治 :温热病热及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由于元参的药性苦寒,甘咸滋肾,因此也是中医在滋阴降火这一方面最为常用的一味药。

玄参在中医上的运用主要为以下几种:

1)、清热凉血:由于玄参性寒,能清营血分之热,因此常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温邪入于营血,伤阴劫液口渴舌绛,内陷心包烦燥神昏;口渴舌绛、烦燥、夜寐不安、神识不清、身发斑疹等症,常配生地、丹皮同用(清营汤),也可合鲜生地、麦冬、黄连、连翘、银花、竹叶卷心等作用于上述诸症。

2)、咽喉肿痛:为喉科常用药品,治虚火上循尤佳,无论外感风热所致咽喉肿痛或阴虚、虚火上炎所致咽喉肿痛 ,皆适用于玄参,感受风热者可伍用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等品;虚火上炎者则与养阴药同用,如鲜生地、麦冬;目赤有阴虚火旺症候,合用生地、石决明、夏枯草、青箱子、密蒙花等;瘰历结核者则与贝母、牡蛎等同使。

3):养阴生津:玄参质润多液,能清热邪而滋阴液,万用于热病伤津的口燥咽干、大便燥结、消渴等病证。

4)、泻火解毒:可治各种热毒炽盛之热证,取其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治疗发热、咽肿、目赤、疮疖、脱疽等。

5)、软坚散结:玄参味咸能软坚而消散郁结,可治疗痰火热结所致的颈部瘰疬(颈淋巴结肿大),药用常合贝母、生牡蛎(消瘰丸);“治疗颈淋巴结结核(酌加:百部、黄芩、香附、青皮、炙穿山甲、赤白芍等)、颈淋巴肉芽肿(酌加:连翘、天花粉、蒲公英、柴胡、赤芍、皂角刺、穿山甲、牛蒡子、小金丹(吞服)等。”“甲状腺肿大(酌加:黄芩、知母、生赭石、郁金、白芍、炙穿山甲、橘红、旋覆花、黄药子等)”(《用药心得十讲》)。

玄参与其它滋阴药物的作用区别,《用药心得十讲》:

“生地黄与玄参都能滋阴,但生地黄甘寒补阴,偏于凉血清热,适用于血热之火;玄参咸寒滋阴,偏于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上浮之火。”

“苦参苦寒,泻火燥湿,善治外部皮肤湿热疥癞;玄参咸寒,降火养阴,善治内部肾阴不足,骨蒸痨热。”

“麦冬养阴,偏于润肺;玄参养阴,偏于滋肾。”

《施今墨对药》中,玄参分别与板蓝根、苍术、麦冬结对:

1)、板蓝根:“伍用功能:板蓝根味苦性寒,功专清热解毒,清热凉血,利咽消肿;玄参甘苦而寒,质润多液,功擅泻火滋阴,清热凉血,养阴润燥,除烦止渴。二药均为苦寒之品,故协同为用,以增强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清利咽喉、消肿止痛之功。主治: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引起的咽喉肿痛、口干口渴、舌红、脉细数等症。”

2)、苍术:“伍用功能:苍术苦温燥湿,辛香发散,动专健脾燥湿,升阳散郁,祛风明目。”“苍术突出一个燥字,玄参侧重一个润字。二药伍用,以玄参之润制苍术之燥,又以苍术之温燥制玄参之滞腻。两药参合,一润一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建中宫、止漏浊、降低血糖甚妙。”

3)、麦冬:“玄参色黑,偏于入肾;麦冬色白,侧重入肺,又兼走胃。二药伍用,一肾一肺,金水相生,上下既济,养阴生津,润燥止渴甚妙。”

玄参的化学成分:含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类,植物甾醇,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皂苷,挥发油,糖类,生物碱及微量单萜、二萜成分。

玄参的现代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的作用:玄参流浸膏微量对蟾蜍有轻微强心作用,剂量稍大则使心脏呈中毒现象;对蟾蜍下肢血管有扩张作用,且不受剂量大小的影响。

2)、对血压的作用:玄参流浸膏给麻醉兔静脉注射,小量能使血压先略有上升,继则下降,大量则仅使血压下降;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乙醇浸出液及煎剂,对麻醉犬、猫、兔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健康犬及“肾型高血压”犬,口服煎剂2g/kg,每日2次,均表现降压作用,对后者的降压作用较前者更显著,剂量减少时,降压作用的出现则延缓。

3)、抗菌作用:试管内玄参水浸剂对须疮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及羊毛状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玄参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也有抑制作用;玄参叶的抑菌效力比根部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尤为明显。

4)、玄参流浸膏对正常家兔皮下注射(5g/kg),可使血糖略有降低;对大肠杆菌引起的人工发热无解热作用;玄参所含皂甙有显著的溶血作用,并能引起局部刺激。

玄参的成品性状鉴别:成品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及北玄参的干燥根,呈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玄参的药用禁忌:寒滑腻滞,故脾胃虚寒、胸闷食少便溏者忌服,反藜芦。

玄参的相关资料文献记载:

《本草经集注》:“茎似人参而长大,根甚黑,故得参名。”“恶黄耆、干姜、大枣、山茱萸。反黎芦。”

《本草图经》:“二月生苗,叶似脂麻,细茎青紫色,七月开花青碧色,八月结子黑色。亦有白花茎方大紫赤色而有细毛;有节若竹者,高五六尺;叶如掌大而尖长如锯齿;其根尖长,生青白,干即紫黑。新者润腻,一根可生五七枚。”

《医林纂要》:“虚寒则忌。”

《本草正义》:“玄参,禀至阴之性,专主热病,味苦则泄降下行,故能治脏腑热结等证。味又辛而微咸,故直走血分而通血瘀。亦能外行于经隧,而消散热结之痈肿。”“玄参苦能清火,甘能滋阴,且降性亦缓。”

《广利方》:“治瘰疬经年久不差,生玄参捣碎傅上,日二易。”

《医学启源》:“治心懊憹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

《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其消瘰疬亦是散火,刘守真言结核是火病。”

《药品化义》:“戴人谓肾本寒,虚则热。如纵欲耗精,真阴亏损,致虚火上炎,以玄参滋阴抑火。凡头疼、热毒、耳鸣、咽痛、喉风、瘰疬、伤寒阳毒、心下懊憹,皆无根浮游之火为患,此有清上澈下之功。凡治肾虚,大有分别,肾之经虚则寒而湿,宜温补之;肾之脏虚则热而燥,宜凉补之;独此凉润滋肾,功胜知、柏,特为肾脏君药。”

《本草经疏》:“玄参正禀北方水气,而兼得春阳之和,故味苦而微寒无毒。《别录》兼咸,以其入肾也,为足少阴经君药。黑乃水色,苦能下气,寒能除热,咸能润下软坚,故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者,益阴除热,故补肾而明目也。” “血少目昏,停饮寒热,支满,血虚腹痛,脾虚泄泻,并不宜服”。

《本草备要》:“苦、咸,微寒。色黑入肾。能壮水以制火,散无根浮游之火,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益精明目,利咽喉,通二便。治骨蒸传尸,伤寒阳毒发斑,亦有阴症发斑者,懊侬、郁闷不舒。烦渴,温疟洒洒,喉痹咽痛,本肾药而治上焦火症,壮水以制火也。肾脉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系舌本。肾虚则相火上炎,此喉痹、咽肿、咳嗽、吐血之所由来也。潮热骨蒸,亦本于此。(此与黄耆能治下焦带、浊、崩、淋同义。)瘰疬结核,寒散火,咸软坚。痈疽鼠瘘(音漏)。脾虚泄泻者忌用。”“蒸过焙用,勿犯铜器。恶黄耆、山茱萸、姜、枣,反藜芦。”

《雷公炮炙论》:“使用时勿令犯铜,饵之噎人喉,丧人目。”

《本草正义》:“玄参,禀至阴之性,专主热病,味苦则泄降下行,故能治脏腑热结等证。味又辛而微咸,故直走血分而通血瘀。亦能外行于经隧,而消散热结之痈肿。寒而不峻,润而不腻,性情与知、柏、生地近似,而较为和缓,流弊差轻。玄参赋禀阴寒,能退邪热,而究非滋益之品。《别录》所称补虚益精等辞,已觉言之过甚,乃《日华》竟称其补劳损,而景岳直谓其甘能滋阴,濒湖且谓与地黄同功,俗医遂用之于阴虚劳怯,则无根之火岂宜迎头直折,速其熄灭?且当时并不显见其害,甚且浮游之火受其遏抑,而咳呛等证,亦或少少见瘥,昧者方且归功于滋阴降火,而不知一线生阳,已渐消灭,从此不可救疗矣。此阴柔之害,与肆用知、柏者相等,则滋阴二字误之也。疗胸膈心肺热邪,清膀胱肝肾热结。疗风热之咽痛,泄肝阳之目赤,止自汗盗汗,治吐血衄血。”

《医学衷中参西录》:“玄参,味甘微苦,性凉多液,原为清补肾经之药。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烁热,解毒消火,最宜于肺病结核,肺热咳嗽。《本经》谓其治产乳余疾,因其性凉而不寒,又善滋阴,且兼有补性,故产后血虚生热及产后寒温诸症,热入阳明者,用之最宜。愚生平治产后外感实热,其重者用白虎加人参汤,以玄参代方中知母,其轻者用拙拟滋阴清胃汤(玄参两半,当归三钱,生杭芍四钱,茅根三钱,甘草钱半)亦可治愈。诚以产后忌用凉药,而既有外感实热,又不得不以凉药清之,惟石膏与玄参,《本经》皆明载治产乳,故敢放胆用之。然石膏又必加人参以铺之,又不敢与知母并用。至滋阴清胃汤中重用玄参,亦必以四物汤中归、芍辅之,此所谓小心放胆并行不悖也。《本经》又谓玄参能明目,诚以肝窍于目,玄参能益水以滋肝木,故能明目。且目之所以能视者,在瞳子中神水充足,神水固肾之精华外现者也,以玄参与柏实、枸杞并用,以治肝肾虚而生热,视物不了了者,恒有捷效也。又外感大热已退,其人真阴亏损,舌干无津,胃液消耗,口苦懒食者,愚恒用玄参两许,加潞党参二、三钱,连服数剂自愈。”

《名医别录》:“生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定五藏。”

《幼幼集成》:“玄参地黄汤:治妇女痘疹作热,经水不依期而至,此妄动也。怀生地、润玄参、粉丹皮、绿升麻、黑栀仁、炒蒲黄、生甘草、灯心十茎,水煎,热服。”

《药性论》:“能治暴结热,主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散瘤瘿瘰疬。”

《外科证治全生集》:“元参:蒸晒,忌铜器。消痈,滋阴降火,利咽喉,通小便。”

《品汇精要》:“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

《日华子本草》:“玄参,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燥,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

《类证活人书》:“玄参升麻汤: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故身斑如锦文,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玄参、升麻、甘草(炙)各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服。”

《丹溪心法》:“治三焦积热:玄参、黄连、大黄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小儿丸粟米大。”

《温病条辨》:“增液汤: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玄参一两,麦冬(连心)八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

《圣惠方》:“玄参散,治伤寒上焦虚,毒气热壅塞,咽喉连舌肿痛:玄参、射干、黄药各一两。上药捣筛为末,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治急喉痹风,不拘大人小儿: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两。为末,新汲水服一盏。”

《医学心悟》:“消瘰丸, 治瘰疬初起:元参(蒸)、牡蛎(醋煅,研)、贝母(去心,蒸)各四两。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开水下,日二服。”

《补要袖珍小儿方论》:“解诸热,消疮毒:玄参、生地黄各一两,大黄五钱(煨)。上为末,炼蜜丸,灯心、淡竹叶汤下,或入砂糖少许亦可。”

《得配本草》:“玄参一名黑参,恶黄耆、干姜、大枣、山茱萸。反藜芦。微苦,微寒。入足少阴经。清上焦氤氲之热,滋下焦少阴之水。治伤寒沉昏身热,疗温疟寒热发颤。退无根浮游之火,为清肃枢机之剂。得花粉,治痰结热痈。配大力子,治急喉痹风,配甘草、桔梗,治咽喉肿痛。配升麻、甘草,治发斑咽痛。佐二地,除阴虚火动。煮猪肝,治赤脉贯瞳。研末,敷年久瘰疬,塞鼻疮。用蒲草重重相隔,蒸熟焙用。勿犯铜铁器,犯则噎喉伤目。脾虚泄泻,肾经痘,二者禁用。肾水本寒,虚则燥热,非凉补不能滋。水之不足,至有虚而宜温养者,亦肾经之不足也,由精水虚乏、肾气散而无附故尔。所以补水之中,宜加人参、杞子、菟丝之类,以助其阳。阳气盛,阴水自生,非滋水专恃乎凉剂也。但补水之阳,先天之不足者居多;滋水之阴,后天之失守者过半。且近今天运日薄,生水之源日浅。人之真水,禀受无多,而戕贼之者十有八九。酒色之徒,劳伤之辈,将此一勺之水,消耗殆尽,未有不损乎其脏者。所以阴虚火动者比比矣。李士材云:肾之经虚则寒,肾之脏虚则热。玄参助补阴之剂以滋水,劳瘵者所必需也。”

《济急仙方》:“治赤脉贯瞳:玄参为末,以米泔煮猪肝,日日蘸食之。”

《外科正宗》:“ 玄参解毒汤:玄参、山栀、黄芩、荆芥、桔梗、生地、葛根、甘草。治咽喉肿痛。”

《河北豍院经验方》:“ 四妙永安汤:玄参、当归、银花、甘草。治闭塞性脉管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