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苏索
长大成年后的我们,
不愿去承认当初的懵懂
性教育是永恒的话题,性启蒙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也尤为重要。
相信在当年那个单纯得亲一口就以为会怀孕的年代,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性启蒙对象,或是一本性启蒙读物。
在A片还没盛行、苍老师还没走红前,你是不是也曾经对着那些印着漂亮姐姐的杂志封面,想入非非、激情澎湃、浮想联翩?
这是青春的印记,也是几代人的集体回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些年启蒙了无数青少年的杂志吧!
01
《大众电影》
说到改革开放后影响最大的性启蒙杂志,不得不说早期的《大众电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互联网还没有诞生,想(yi)象(yin)素材匮乏,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基本上来源于长辈的荤段子和流氓话。
这时候,一本石破天惊的杂志冲击了所有中国人的心灵。
那就是《大众电影》。
这本杂志最出名的封面,当之无愧属于下面这一张:
《大众电影》1993年2月刊的脱销,很大一部分功劳归于封面的刺激。
石兰是当时很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她的这张半裸胸照,放在今天,也几乎是挑战了广电总局的审查限度:有凸点,隐约还看得到一点儿乳晕……
令人窒息的性感,让这本杂志像《红楼梦》中贾瑞爱不释手的风月宝鉴一样,被当年很多男孩和男人视若珍宝。
当然,这并不是《大众电影》第一次大火。
1950年6月,在上海创刊的《大众电影》,一直备受读者欢迎。1966年,《大众电影》因“文化大革命”而停刊,文革后,又于1979年1月在北京复刊。
复刊后的第5期,封底是英国爱情电影《水晶鞋与玫瑰花》的一张剧照。
就是这张似乎平淡无奇的剧照,引发了一次全国性的轩然大波。
《水晶鞋与玫瑰花》剧照
现在看来如此普通的一张照片,在那个时代看来,代表着堕落和腐朽。
这个事件,也引发了当年很著名的一次社会大讨论。还好,改革开放的时代来临了,争议终将平息,人心终将前行,社会终将进步。
时过境迁,回头看巩俐、石兰她们那些鲜活的肉体,不禁让人感慨:那不仅是她们的青春,也是中国的青春。
那是“80年代的新一辈”那代人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我们第一次体会到,性感不是罪恶,性感很美,很好。
02
《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虽然此“性”非彼“性”,但其实两个“性”的本质确实都是善。
《人之初》里大谈的性健康知识,就属于后者。
这本读物风靡了整个90年代,甚至当时还只是个孩子的部分90后,对它也是记忆尤深。
光看那些大标题,就已经足以让青少年面红耳赤:
《性瘾是不是流行病》、《按摩棒的那些秘密》、《性自由运动中的吸血贵族》……
爸爸和妈妈们可能不知道,自己费尽心思藏起来的杂志,在他们不在家的时候,不知道被对初涉人事的孩子偷偷翻出来,激动难耐地翻阅了多少次。
隐晦的性描写,让小小年纪的孩子产生了好奇,继而是兴奋。
在所谓的成人书刊中,青少年第一次接触到成人的世界,对性这件事开始形成了自己的观念。
真的不能小看孩子的求知欲和接受度。
《人之初》的标题和现在各种媒体的“标题党”一样,会引起极大的好奇心。
聪明的青少年一眼就能从标题中抓住重点:
《天哪,“我居然爱上形婚的那个她》,关键词:同性恋、形婚 ;
《为了他,我做了手术》,关键词:处女膜修复手术;
《因为拼车,我有了一段不一般的经历》,关键词:车震;
《“阿姨,您的儿子真的不是您想象的那样了!”》,关键词:嫖娼;
……
有朋友说,他五年级就翻阅过《人之初》:“书中的‘避孕套’等性用品,男女性器官的专有名词,不绝于目,收获甚多,摆正了我对性的态度,以至于对初二上学期《生物》课本第8、9页的插图不屑一顾。”
他说,自己长大后其实很感谢父母,因为这提高了他对性的接受度。
傻孩子,你又怎么知道当年父母不是故意让你找到这本杂志,用这种方式来代替羞于启齿的他们完成必须完成的性教育呢?
这也许就是父母的苦心吧。
03
《茶余饭后》
除了健康科普类杂志,当时还有路边摊的小黄书、武侠小说、以人体艺术欣赏为名的摄影画册、法制类报纸……它们以雷霆万钧之势,一起冲击着中国青少年的纯洁心灵。
《茶余饭后》是90年代流行的一本杂志。
有人这么回忆:
在署名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杂志《茶余饭后》中,封面是3张彩照,一幅是裸体女郎,一幅是男女接吻,一幅是近乎裸体的女郎躺在床上,右下角配置了一幅大大的男女交欢的彩色插图。
杂志编者在全书56个题目中,“精选”了“肉体女招待”、“初次性交的滋味”等5个题目放在封面,似乎在宣告这是一本“全天候”的低俗杂志。
杂志文章的笔触到底有多大的魔力,竟可以启蒙千万少年呢?
豆瓣鹅组有用户说:
当年十三岁的我偶然买了一本,里面一篇文章详尽且系统地议论了“到底是高潮带来了射精还是射精带来了高潮?”
当时还不会射精的我从字里行间嗅出了射精的大概体验以及在思考上大致体会了笔者的步调,我困顿又憧憬。
可以说这是一本披着妓女的外衣却操着老学究的心的杂志。
作者老辣的文字功底,加上读者汪洋恣肆的想象力,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无独有偶,这样一本“成人杂志”,很多人都是不小心看到的。
“在爸妈的桌子上做作业,发现《茶余饭后》,随手翻阅。”——谁知道爸妈的《茶余饭后》这么猛烈呢。
不过在谈性色变的时代,没有父母的引导,不堪入目的描写也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
比如,某期内容里关于强奸犯的描写:
“男人淫笑着,双腿间恶毒的黑蛇仿佛在向我示威,他像野猪一样扑向我,嘴里的恶臭堵住我的呼吸……”
不知有多少少女,看过这段描写后,脑海里的阴影直到长大都没消散。反正我现在看着一小段,心里还会发毛。
这种不太正常的“启蒙”,也是很无奈了。
04
《家庭医生》
和《茶余饭后》一起冲击着青少年情欲冲动的,还有至今仍然一纸风行的《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主办,是一份面向大众的医学科普读物。
经过27年的潜心耕耘,《家庭医生》在行业和民众心目中建立了强势的品牌影响力。
作为科普读物,《家庭医生》赢来了不少忠实读者,多少家庭都是它忠实的订阅用户。
有人说,这是一本启蒙无数青少年成长的性杂志,因为它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性知识科普文章和情感故事。
有一个案例给无数读者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说的是一对夫妻结婚数年,妻子一直没有怀孕,后来去求医,医生经过检查,震惊地发现妻子还是处女!
原来,这是因为夫妻以为只要接吻就能生孩子,而且他们也分不清阴道和尿道。
性知识的匮乏啊,真是害人!也不知道他们后来分清楚了没有……
《家庭医生》里那些借各种狗血故事普及的性科普文章,让十来岁的少男少女们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体,并学会接纳和保护自己,让他们在没有性生活之前就知道了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功德无量。
05
《知音》
《知音》作为全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肯定有很多人看过。
我相信它也是很多青少年的启蒙读物。
知乎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评价《知音》这本杂志?”
不少人说它就像“小黄书”,或是“性启蒙读物”。
其中一位匿名知友这样说:
知音可是我的启蒙读物啊~
小时候,家里书少。可偏偏喜欢看书。于是乎,就看起了麻麻订阅的知音。所以我就成了一个早熟的孩子。
后来班上男生讲些少儿不宜的话题时,别的女生都不懂时,我也憋着不懂。可无奈演技太差……羞~~
确实,《知音》是很多家庭的厕所读物,而有着超高好奇心的孩子,肯定难免翻看几次。
觉悟高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宿舍里的性教育科普讲师。
《知音》刊载内容以悲惨曲折的爱情故事、名人轶事为主,受众以农村家庭主妇为主。
它的标题风格之明显,以至于产生了“知音体”。
不少妈妈的床头都放着一两本《知音》。对于啥也不懂的孩子来说,里面有些情感故事的描写已经足够刺激,可以说是彻底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有人说:“一旦产生了快感,难免会控制不住的想去看这些,但内心又觉得不对,特别纠结。最后一气之下就全扔到了垃圾箱,并告诉自己不能这么堕落了,长大后想起来觉得特别好笑。”
可爱的孩子当时肯定也不知道,自己这就被启蒙了,丢掉也没有用。
06
不知在哪里看过这样一句话:“在性的探索上,青少年就像孤独的科学家渴求真理,贫穷的画家渴望昂贵的颜料,无论是欲望本身,还是对欲望的解释。”
不管是杂志内容还是杂志封面,都刺激着青少年的荷尔蒙,点燃了不少人青春期的爱欲。
自从看了这些杂志,你是不是也曾好奇为什么父母同住一个房间,自己却一个人睡?
是不是也曾向往未来会有一个情投意合的爱人,和你探索未知的愉悦?
欢迎来到大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