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第三届“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正在展示,请看他们的风采...

  由市委人才办、市科协、市科技局等单位主办的赣州市第三届“十大科技人物”评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由市委人才办、市科协、市科技局等单位主办的赣州市第三届“十大科技人物”评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为挖掘候选人的创新创业事迹,展示候选人在各行各业中的科技创新风采,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助力六大攻坚战的良好氛围,现对第三届科技创新人物30名候选人进行逐一展示。

今天要介绍的是:

孙晓琦、陈强、卢志坚、刘海平、赖林生、钟畅明

快来了解一下!

孙晓琦

高科技助推“中国稀金谷”发展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副研究员、美国杜克大学客座教授……拥有这一亮丽履历的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孙晓琦,可谓是高知的代表。而他因为长期从事稀土清洁生产和高质利用技术研究所取得的不俗成果,更为他赢得了中国稀土学会杰出工程师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英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全球奖等众多奖项。

稀土,是世界公认的发展高新技术、国防尖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是二十一世纪新材料的宝库。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减少稀土生产环境污染,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的战略需求。为此,长期从事稀土清洁生产和高质利用技术研究的孙晓琦顺势而为,近5年来,围绕离子型稀土产业链,布置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创新链,在解决稀土清洁生产“卡脖子”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针对我国离子型稀土工业存在的萃取体系不够稳定、资源利用率较低、废水污染、放射性废渣污染、酸碱消耗过大、高丰度稀土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他通过对溶液配位化学、萃取剂设计制备等系统研究逐一突破。在浸出液富集领域,他研发的萃取沉淀法富集技术,与碳铵或草酸沉淀法相比,沉淀剂溶解度低,无废水产生,可循环使用,稀土富集物增大10至100倍,易于分离;在稀土固废处理领域,他研发的放射性废渣处理技术可显著减少放射性废物体积,回收废渣中的稀土和放射性元素;为提高稀土产品质量,他研发了萃取法高纯稀土工业生产技术,建成了年产10吨级高纯稀土工业生产示范线……同时,上述研究工作的论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众多国际期刊发表。

作为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福建省稀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孙晓琦所组建团队仅博士研究生便培养了4人,还有硕士研究生16人、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人,在稀土资源清洁生产和高质利用领域具有较强研发实力。截至目前,他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4件,已授权专利6件,并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科院STS区域中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等多个科研项目。中科院简报以“中科院突破稀土分离关键技术推动我国重稀土战略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为题报道了他的研究工作,中央领导及江西、福建的主要领导均对简报作出批示,要求加快研发及产业化进程。

2017年,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与江西理工大学、赣州稀土集团签署协议联合共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赣州稀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赣州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和工程化实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2018年,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选派孙晓琦研究员挂职兼任赣州稀土集团技术副总经理,筹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赣州稀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孙晓琦说,他将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推动赣州稀有金属产业向可持续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助力赣州“中国稀金谷”建设。

陈强

小蘑菇催生大产业

近日,被誉为“蘑菇大王”的陈强出差一回到安远,便走进食用菌培育工厂。看着杏鲍菇的喜人长势,他笑容满面。

陈强是福建宁德人,1999年,大学毕业后放弃公务员工作来到安远,与黄巧珍等人合作,投资200多万元试验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通过种源训化,模拟自然环境,成功研究出适应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各项技术指标,实现了产品的周年生产,该技术成功填补了国内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空白。2005年,陈强牵头组建了安远县天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总经理。

为实现科技兴企,提升公司研发能力,2010年,陈强组建了江西省首家民营科技研究院——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研究院以食用菌新品开发为研究方向,近几年完成研究成果9项,专利技术12项,代表江西省制定食用菌产业地方标准7项,实施成果转化2项。研究院由于技术业绩突出,2013年被市科技局认定为企业研究中心,同年被省民营企业局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014年被省发改委认定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面对成绩,陈强没有自我满足,由他带头开发的“白雪菇周年栽培技术研究”技术,通过人为控制车间内温、湿、光、二氧化碳等技术指标,实现了周年生产,而且每袋产量471克、商品菇率95%、生物转化率120%,为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2016年,陈强主持研发推广的液体菌种制、接方法,革命性改变了传统的固体菌种接种模式。该技术不但大幅度降低了食用菌生产成本,而且填补了江西省使用液体菌种接种空白。当年,公司被省工信委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18年公司被省工信厅认定为“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和工业消费品“三品”战略示范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60万元,利税1650万,出口创汇240万美元。

小蘑菇催生大产业。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陈强采用“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与全县7个深度贫困村600多户贫困户通过“棚室挂袋黑木耳种植项目”实现脱贫。2018年项目启动后,实现农民增收1100万元,户均增收1.8万元。

卢志坚

为民爆行业科技进步而奉献

在旁人看来,卢志坚的工作是单调而枯燥的,身为一名化工高级工程师、高级爆破工程师,他往返于家与实验室,对着冰冷的机器和电脑,一个人分析、计算、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正是这份耐得住寂寞的科学钻研精神,使他成果丰硕,屡获嘉奖,并由此展现出自己独有的人生价值。

1993年,卢志坚从南昌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赣州有色冶金化工厂工作,2009年又赴南京理工大学攻读化学工程硕士。在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中,2000年,卢志坚挑起了单位电雷管、导爆管雷管与导爆管等产品的换发生产许可证的大梁,并通过了省国防工办组织的鉴定验收。2001年,为满足矿山对导爆管的回弹性的特殊需要,卢志坚带领团队从导爆管选型、配方研制、工艺设计,到试生产、技术文件与标准编制,一步一个脚印,成功研制出了新型弹性导爆管。产品投入生产后,每年新增利润达5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此次成功给了卢志坚事业发展的极大信心,促使他加快了科技研发的步伐。

2002年7月,他主持了公司批准实施的《雷管安全编码自动线技术改造项目》,设计了自动化的雷管激光编码生产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纸壳火雷管、导爆管雷管、电雷管多种成品雷管的自动编码,使雷管生产有序,编码清晰。

2006年2月,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铝壳雷管研制项目的试验工作。试验采用铝壳管材替代铜壳管材装配火雷管、导爆管雷管,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雷管编码清晰度也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在应用结合缝点漆工艺后,有效提升了运输、加工等环节的安全性。该产品于2007年5月正式投入生产,年产量1100万发,节约成本约200万元。

2010年,卢志坚参加了《膨化炸药引进改性剂》项目,该项目引进了可以改善膨化炸药因为容易吸潮而出现结块硬化现象的改性剂,解决了膨化炸药在空气湿度大、气温高的季节炸药易结块的问题。

2013年作为乳化炸药生产线局部技改项目成员,对乳化炸药生产线进行了局部改造,由安全性较低的二级乳化方式改为安全性较高的一级乳化,将间断式敏化方式改为连续自动敏化方式,提高了自动化生产水平。

……

2018年,他成功申报了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该项目根据“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和工信部《民爆安全生产少(无)人化专项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民爆行业集团化管理特点,以企业安全运营数字化为核心,实现了传统中低温敏化乳化炸药制造业向无人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智能制造转型。

多年来,卢志坚研发的产品多次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其中低能导爆索获得2018年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被评为国内领先水平。获得授权创新专利10项,另有十几项专利正在申报受理中,其中《一种乳化炸药的快速破乳剂及其应用》《一种延期导爆管雷管用的高精确性钨系延期药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延期导爆管雷管用的高秒性钨系延期药及其制备方法》等3项发明专利进入了实审。为此,他还获得“2017年国防科技系统七星标兵”的荣誉称号,并享有省科技厅科技专家库成员以及省标准化专家的身份。

二十五年,对于庸碌无为的人来说或许很长,但对于心怀事业梦想的人而言却需要分秒必争,因为他们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勇攀高峰,卢志坚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说,人生的下一个二十五年,他还将为民爆行业科技进步默默奉献,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

刘海平

矢志不移廿五载 只为稻花千重浪

1994年,刘海平从赣州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水稻育种科研工作。踏实沉静的他,与农业育种工作颇为契合,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职业精神引领下,他一步一个脚印,勇攀科技创新高峰。25年的坚守,使他取得了不凡成就,为我省水稻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水稻育种不是在温室中的轻闲工作,而是要长期“泡”在田间进行科研观测和选育研究工作。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常有的事。而且受自然条件限制,风险大,今年育种失败,就得等明年再试,如果是培育新品种,周期更长。一般,农民种地还能避开高温,可他们得根据自然规律,坐等水稻开花,那正是最炎热的时候。顶着高温测数据、看材料、赶花粉,更是“家常便饭”。不仅如此,为了加快育种进程,刘海平连续多年每年赴海南进行为期半年时间的南繁育种。常年风吹日晒,高温酷暑,使他看上去就像一名黝黑而朴实的农民。

就在这样勤恳的工作中,刘海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科研任务,通过江西省科技成果鉴定的科研成果有13项、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项目有2项,其中有多项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他还主持、参与了包括国际水稻所、中国水稻所、中国农业大学项目“国际、国家旱稻区试和抗旱节水稻作新品种选育”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1999年,在获得人生的第一个专业奖项——赣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后,刘海平又多次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实践的同时,刘海平时刻不忘思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后在多种学术期刊或出版社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有些还参与了国际性的水稻学术研讨会交流并发表。

自1998年至2014年,刘海平参与育成并通过的省级审定品种32个,其中杂交稻组合20个,不育系12个,累计种植面积五千万亩以上,增产粮食25亿公斤以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让更多的人能由原来的吃饱到现在的吃好、吃健康。这是刘海平的心愿,他也将为此更加不懈地努力。

赖林生

科技创新结硕果

春到山岗,万木葱绿。日前,记者走进宁都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在一派鸟语花香、鸡鸣鱼跃中,感受着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田园气息。从2009年创办示范园到2011年成立江西省森旺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直至现如今总面积3万余亩的综合性大型休闲旅游度假区,创始人赖林生说,这一切都要依托科技创新所迸发的活力。

苦干是任何创业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巧干则是成功的关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职业农民,赖林生自创业伊始,便秉承科学发展理念。基于对农事的熟悉,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建立一个以果业为主导,蘑菇、油茶、苗木、黄鸡、生猪、渔业等有机农业为核心,集优良品种繁育、有机种养模式、生态循环、休闲创意、乡村旅游、民宿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创业服务平台。

近年来,公司先后实施了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13项,已经完成的10项,正在实施的3项;投入研发经费1136万元,不断取得科研成果,2016年由赖林生主持研发的专利技术成果10项获得国家认定,2017至2018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6项;建立国家级宁都森旺现代农业星创天地,为宁都县乃至赣南各类果业创客群体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吸引了6所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科技人员进入星创天地。其生产的“森旺”脐橙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14年6月,由赖林生负责、宁都县林生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的国家级星火计划塔罗啦血橙丰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通过了国家验收,为我市的脐橙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为普及科技知识,赖林生利用科技示范园的优势,建立了以智能科技、特色创意、品种新奇为主题,突出科普、科研、园艺功能的“森旺智能温室”。室内育有琴叶珊瑚、龙血树、铁皮石斛、金线莲等千余种珍稀植物及名贵药材,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参观、学习、休闲的绝佳场所,为此,2017年被省科协命名为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赖林生深知人才和知识的重要性,他不仅自身抽空进修,获得了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学位,还与江西省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高薪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邀请学校的专家学者到公司传授专业知识,为公司发展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给员工创造学习机会。他充分利用基地项目多,科技含量高,技术人才多的特点,按照“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搭建起了一个帮带平台,通过产业带动、科技示范作用,帮助本地农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用科技创新引领小康之路。至2019年,公司已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脐橙种植2万亩、油茶3万亩,生猪养殖大户120户,黄鸡养殖大户200户。不仅如此,公司吸纳基地周边农户山地、厂房、设施入股参与产业开发经营,使他们既可获得经营红利,又可增加劳动收入。

日复一日,春华秋实。在赖林生的用心经营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综合效益不断显现,2018年实现产值3837.3万元,创利税403万元。他说,要在这片无比热爱的土地上越扎越深,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钟畅明

带领南康家具产业走向智能制造

坚韧、果敢是记者对江西英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钟畅明采访后最深刻的印象。80后的他带领团队成功打造以“低成本投入、高质高效生产”为目标的全国第一条实木家具自动化生产线,并在南康家具研发院建立首个标准化样板车间,助推南康实木家具产业智能制造体系建设。

通过在南康的市场调研,钟畅明清晰地看到南康实木家具产业的生产短板和未来发展的瓶颈。如何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目光敏锐的他希望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来改变南康实木家具发展的困境。

为推动实木家具企业转型升级,解决实木家具企业在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方面的问题,钟畅明带领团队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汇明集团雅思居事业部作为智能制造体系改造项目试点,成立第一届英硕智能南康实木家具产业智能制造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共同推进智能制造体系方案建设。经过不断努力,他和团队已完成从单品(餐椅)自动化到单项自动化能力的提升,成功开发了实木床无人化智造、实木沙发无人化智造、实木餐厅套组无人化智造等生产线。截至2018年6月,企业完成申报10项国家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

科技创新过程中攻坚克难的过程是极其艰辛的,在研发实木家具自动化生产线中,如何实现多机并联至关重要。为攻克这一难关,尽早实现设备之间的并通互联,钟畅明和团队几乎每天都泡在车间工作至凌晨两三点,稍作休息后,早上7时又准时出现在车间。正是这样一种不怕吃苦,敢于碰硬的精神,使得攻坚克难迎刃而解。最终,该项研发获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

如今,智能制造成为南康家具产业的新亮点。钟畅明和他的研发团队打造了一条研发、设计、制造产业链,这一产业链集自动化机械设备研发制造与销售、非标自动化订制、智能化生产线设计规划与输出、机械设备快速维修、智能制造实训车间于一体。但钟畅明认为这还不够。经过前期市场调研,他发现当前南康产业工人出现断层,80后、90后产业工人紧缺。为此,钟畅明与有关学校合作,通过建立产业人才库培养新一代技术工人,实现“产学研用”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永不止步。未来,在南康家具产业的技术变革中,钟畅明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在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领域不断革新,助推南康实木家具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

来源:科普赣州

编辑:彭璐

编审:郭传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