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望舒
当地时间5月24日早上,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将于6月7日辞职。
什么?梅姨这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梅姨这一次真要“没”了?
等等,让我们先平静平静,回忆一下梅姨上任这三年来,都干了些啥?经历了哪些困难重重的关卡?
【第一关:留欧派来主持脱欧】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脱欧”公投。接近52%的选民投了赞成票,英国的命运由此改写。同时改变的,还有时任英国内政大臣特雷莎·梅的仕途。
作为卡梅伦政府最稳定的内阁大臣之一,特雷莎·梅从2010年5月卡梅伦刚上台时就执掌英国内政部,到英国“脱欧”公投时,她已在这个“最难干的内阁职位”上卓有成效地工作了6年,成为英国自1892年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内政大臣。
2016年7月,花甲之年的特雷莎·梅在保守党党首竞选中胜出,获得英女王任命,从卡梅伦手里继任首相之位。她是继撒切尔夫人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出任首相的女性。
2016年7月13日,特雷莎·梅正式就任首相后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前发表讲话,旁边是她的丈夫菲利普·梅
此次继任,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因为前任首相卡梅伦提出脱欧公投时就已对外说明:公投结果脱欧,他将不再担任首相,卡梅伦言出即行,保守党另举贤明,梅姨走马上任。
特蕾莎·梅原本的态度是希望英国留在欧盟,在公投时她明确站在“留欧派”一边。
但在脱欧公投结果指向脱欧后,她选择尊重民主的意见,“脱欧就是脱欧,对决已经结束,公众得到了裁决”,“英国不会再留在欧盟,不会重新加入,不会有第二次公投”。
对于梅姨来说,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践行英国人民的意志,达成脱欧的目的”。
所以在当选之初,特蕾莎·梅留给公众的印象是果断、有领导力的领袖形象。大方向上,她会尊重脱欧公投结果,脱欧也不再有回头路,她将努力推进脱欧。
特雷莎·梅政府起初士气高涨,倾向“硬脱欧”(即无任何协议脱欧,与欧盟贸易关系降为世贸组织关系,将对英国经济几年之内造成重大伤害)。为此,上任刚一周,特雷莎·梅就毅然宣布放弃接任2017年欧盟轮值主席国,展现出决绝的“脱欧”立场。
特雷莎·梅的凌厉作风也反映在她的穿衣风格上。豹纹、铆钉这些元素总能在她的照片中轻易找到。她的形象顾问Audrey Hanna说:“这些看似疯狂的鞋子对提升特蕾莎的人气有奇效。那些豹纹女鞋和斑马条纹的鞋跟几乎成了她的政坛Logo!”
【第二关:脱欧程序谁说了算】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特蕾莎·梅上任伊始就开始施压,希望尽快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即退出条款,展开脱欧谈判。
这是因为欧盟最初比英国要急,如果英国在公投后拖着,脱欧反倒形不成明确的结果,拖下去对欧盟可没好处。
不过,特蕾莎·梅也等不起,毕竟上任之初就承诺要带领英国脱欧,如果继续拖延,民众肯定会怀疑她同意脱欧只不过是缓兵之计,或是为了首相的权位而欺骗民众。
由此,便展开了梅政府和议会的拉锯战。
2016年9月,英国议会上院发布报告,要求政府启动“脱欧”谈判须经议会批准,由此拉开围绕“脱欧”主导权的“府院之争”。
同年8月,一位反对“脱欧”的投资经理人吉娜·米勒发起“脱欧程序案”诉讼,将英国政府告上法庭。最终,2017年1月24日,英国最高法院终审裁定,政府启动“脱欧”程序须经议会批准。两天后,英国政府将一份启动“脱欧”程序的法案提交至议会下院。
发起“脱欧程序案”诉讼的英国投资经理人吉娜·米勒
2017年3月,历经两个月拉锯战后,议会最终批准政府提交的“脱欧”程序法案,在经英女王签署授权后,特蕾莎·梅于3月29日正式致函欧盟,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条,启动“脱欧”谈判。
一切似乎走上了正轨,梅姨也准备大施拳脚。
【第三关:幻想用大选自我加冕】
2017年4月18日,特蕾莎·梅突然宣布6月8日提前举行大选。按照英国法律,下一次大选应该在2020年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四举行。
梅姨有自己的小算盘——4月民调显示,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为48%,而工党的支持率只有24%。努努力使保守党在议会扩大议席,特蕾莎·梅的相位就不是“继任”,而是自己打下的江山。之后她将率领“得胜之师”与欧盟谈判,或许仅凭保守党议员就能在议会通过自己的脱欧方案。
特蕾莎·梅为大选造势,做鬼脸变身“表情包”
然而,这一次,梅姨想得太美了。
5月22日晚,曼彻斯特一场演唱会遭炸弹袭击,造成22死59伤。
5月22日晚,曼彻斯特体育场受伤的歌迷
紧接着6月,伦敦又先后发生两起袭击者驾车冲撞民众的恐袭事件,造成严重伤亡。
同时,伦敦西部一栋24层公寓楼“格兰菲尔塔”发生严重火灾,导致79人遇难。
一连串恶性公共安全事件,使特蕾莎·梅面临极大挑战。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更是让工党抓住了“小辫子”,他们指责恐怖袭击的发生,完全是因为2010年起长期担任内政大臣的特蕾莎·梅削减2万名警察所导致。
更致命的是,保守党提出了一项改革计划,规定各项资产估值超过10万英镑的老人必须按照市场价自己支付看护费用,要是钱不够,政府还有权在老人身故后出售其房产以偿付未结算的尾款。
这种榨尽老人最后一点资产的法案一经宣布,保守党的支持率飞速下跌,这项改革计划被工党嘲笑成“痴呆税”。
最终,保守党在大选中灰溜溜地失败了。尽管还是议会第一大党,但保守党议席从大选前的330席缩减到了大选后的318席。而需要获得超过半数议席即326席才能成功组阁。
于是特蕾莎·梅不得不找到支持脱欧的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凑够超过半数议席组成非正式联盟,建立少数派政府。
此次失败一方面导致特蕾莎·梅对内威信削弱,党内逼宫暗流涌动;另一方面,还加大了特蕾莎·梅的脱欧协议在议会通过的难度——除非她能说服这些各怀心思又在议会里占据了更多席位的反对党。
【第四关:和欧盟反复磋商】
在这种局面下,2017年6月,英国与欧盟展开第一阶段谈判。经过半年的努力后,双方于12月达成相对一致的意见,解决了双方居留公民权利和英国退欧“分手费”这两个关键问题,但在英国脱欧后的北爱尔兰地区与欧盟国家爱尔兰之间500公里边界线究竟如何管理问题上未达成共识。
在这第一阶段谈判期间,英国国内发生了两个微妙变化。
其一,由于提前大选失利、在与欧盟谈判中过于让步妥协,执政的保守党内部40名议员要发起对特蕾莎·梅的不信任案。虽然这次逼宫因未达到发起不信任案所需48名议员的门槛而不了了之,但已经显示出党内强硬“脱欧派”对她的不满正在积聚。
其二,也是“脱欧派”不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与欧盟围绕“脱欧”讨价还价的过程中,特蕾莎·梅的“硬脱欧”立场出现松动,并朝着“软脱欧”方向转变。
第二阶段谈判的核心要点是双方经贸关系、安全问题及未来关系框架等。
2018年3月,英欧双方达成协议,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为英国“脱欧过渡期”,其间英国依然遵循欧盟规则。此后,双方致力于解决第二阶段谈判涉及的重点问题,但由于这些事项关乎核心利益,双方均各执一词,英国意欲用“模糊的方式”继续与欧盟保持“往日”密切的经贸往来,而欧盟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英国只想“占便宜”却不愿“担责”。
周日,布鲁塞尔,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与特蕾莎·梅出席欧盟峰会的一个圆桌会议
【第五关:内外夹击下,四次协议都没过关】
脱欧谈判正处于胶着状态,保守党内部却又出现危机。去年12月12日,英国保守党宣布启动针对首相特蕾莎·梅的不信任投票。
或许梅姨自己也没弄明白,为何要赶她下台的不是对面的工党,反而是党内的小伙伴。
所幸投票结果在一个小时内就出炉了,并没有经历过多的煎熬,梅姨最终以200:117赢得多数票支持,保守党议员一年内将不能再发动不信任投票。
梅姨的第一个危机度过了。但当时的她应该早有预料,前方等待她的是更多的危机和考验,而考验她的将继续包括她的党内同盟和对手党。
今年1月15日,对于梅姨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日子。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谈判,梅姨终于拿出了一份协议。
梅姨自信满满,等待议员们可以尊重“人民的决定”,为脱欧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在这场关键性的投票中,梅姨惨败。反对协议的人竟然是支持者的两倍还要多,惊人的432:202的比例,一度成为当时媒体的头条新闻。
尽管梅姨承诺“不会让英国人民失望”,她的脱欧协议还是被议会否决
这个时候要求梅姨下台的声音此起彼伏。在工党反对派的抗议之下,重新选举投票被发起,梅姨的首相之位岌岌可危。
所幸在随后到来的首相投票中,梅姨险胜,并继续在脱欧这件大事上跟欧盟死磕。
3月12日,议员们就梅姨与欧盟的协商结果进行第二次协议投票。这次协议更改了一些条款,甚至还留出了后路——那就是把原先设定的3月29日的脱欧时间延长到5月22日。
但这次失败似乎是注定的,在投票之前就有无数的评论家和媒体们给出了“失败”的准确预言,结局是——242:391。
这位二度惨败的首相,再次被民众们口诛笔伐,街上人们做出梅姨的玩偶,玩偶那个长长的鼻子象征着大家对梅姨的评价——liar(说谎者),人们觉得梅姨欺骗了他们,或者说辜负了他们,被梅姨的长鼻子刺破胸口的是一个叫做“economy”的小人,寓意梅姨用脱欧拖垮了英国经济。
讽刺特蕾莎·梅的巨型玩偶
梅姨决定发起第三次脱欧协议投票。
似乎是受到喧闹的议员们的刺激,也似乎是对脱欧目标进一步的冲刺,梅姨在现场做了一个誓言:
如果脱欧协议能够通过,那我就放弃首相职位。
于是第三次投票就在这份沉甸甸又似乎是意气之词的誓言后,在3月29日这个原定的脱欧最终期限这天举行了。
命运似乎给梅姨开了个巨大的玩笑。这次的结果——286:344,尽管支持的人多了一丢丢,反对的人少了一丢丢,但并不影响失败的结局,终是昭示着梅姨已然丧失了在议会中的权威。
脱欧期限虽然被延至10月31日,可是那又如何呢?梅姨千辛万苦地追着欧盟各国达成的协议草案,只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党内强硬脱欧派和北爱统一党的双重反对。
此外,议会两党的留欧派又接连挫败政府,让硬脱欧也成为“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务”)。颠来倒去的死循环,无休无止的口水战,耗尽了梅姨的智性、精力和耐心。
梅姨决定最后一搏。
5月21日,梅姨表示:议员们有最后一次机会支持我的“新脱欧协议”,希望大家踊跃支持。
她在伦敦的公开演讲中表示:
英国脱欧的僵局正在对英国的政治辩论产生致命性影响,并阻碍其他领域的发展。大多数国会议员表示,他们希望尊重2016年公投的结果,我相信,现在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 我一直呼吁大家尊重2016年脱欧公投的结果,强烈反对二次公投,如果议会再不通过,那脱欧谈判将陷入一潭死水。脱欧也就停止了。 如今,我在二次公投的问题上,我已经有所妥协,希望你们也能妥协。让英国避免,两极化的政治噩梦。
5月21日,演讲时的特蕾莎·梅(图源:视觉中国)
这一次,梅姨拼尽全力,做出了最大的妥协。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你们通过我的脱欧协议,我就允许你们对是否进行二次公投进行一次投票。投票内容为询问民众是否支持我的这份脱欧协议。而我将尊重公投结果。我也会对关税同盟、兜底协议、工人问题之类各个党派关心的问题,立下一个政府的保证。
梅姨没有想到,她的此番大退让直接触怒了党内议员,引来了来自党内和对手党更为猛烈的攻击。
工党党魁科尔宾表示:他不会支持这项协议。这基本上跟之前讨论的内容没啥两样。没有二次公投,只是给一个二次公投的议会投票(按之前指示性投票的结果,二次公投大概率会被议会反对)。同时,该协议并没有在关税同盟(只是讨论各种可能性),和权利保护方面发生根本上的改变,感觉这次投票注定会失败。
工党党魁科尔宾
不仅工党不看好这份协议,保守党内部也有很多人觉得不咋地:大家认为特蕾莎·梅为了让协议通过,妥协了太多,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立场。
而英国著名脱欧派、下议院领导人利德索姆22号从首相特蕾莎·梅的政府辞职,更是给了梅姨沉痛一击,极大地削弱了她的权威。
“我不再相信我们的方法能兑现公投结果”,利德索姆在辞职信中写道。“因此,我怀着极大的遗憾和沉重的心情从政府辞职。”
下议院领导人利德索姆
此刻的梅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辞职压力。
多名英国保守党议员和媒体都毫无例外持有统一观点,即梅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
5月23日的《每日邮报》头版大标题即为:穷途末路,配图是梅姨坐在汽车后座,眼泛泪花。
5月23日,《每日邮报》头版
《每日电讯报》摆上了特蕾莎·梅的三个尴尬表情,并写上三个词:“孤注一掷、受骗上当、注定灭亡。”
5月22日,《每日电讯报》头版
当被问及辞职的压力时,特蕾莎·梅的发言人表示:“首相专注于手头的工作,过去24小时左右的情况证明,这项工作巨大。”
【最难关卡:挑战自我】
时至今日,回顾梅姨过去几年的政治历程,我们或许能够从这位“铁娘子”的性格特点中找到她如今沦为众矢之的的影子。
沟通和信任,似乎是梅姨一直以来所欠缺的。
在“特蕾莎·梅是史上最糟糕的政治家吗?”一文中,《纽约时报》记者Jenni Russell对特蕾莎·梅的性格特点做了深刻剖析:
“八年前,我第一次尝试去和特蕾莎·梅聊天,当时是在唐宁街国宴厅,几百名女性受邀参加了一个国际妇女节的招待会。时任内政大臣的梅很晚才到,她坐在一张桌子旁,看上去很不自在,很孤单。
她是唯一一位没有被拥挤的人群所包围的大臣。我告诉一群叽叽喳喳的女记者,我要和她谈谈。‘别费劲儿了!’她们说,‘她就是一堵白墙,从来不告诉你任何事情。’”
Jenni Russell并不相信,毕竟,政客们需要新闻记者来交流真知灼见。
她拿起酒杯作了自我介绍,梅紧张地微微一笑,“我问的每一个问题,从和她寒暄到她所在的内政部面临的挑战,梅只会蹦出一两个词回答,这让我十分困惑。她(梅)显然认为,没有必要建立一段关系,也没有必要向我解释她的任何想法。”
Jenni Russell进一步指出,梅在发展或把握盟友、友谊、联盟和政治上相互理解的重要性方面“极度无能”,这直接摧毁了她的首相任期,并使英国脱欧进程从一开始就偏离了轨道,直至今天陷入灾难性的僵局。
梅的致命缺陷在于,“她相信自己可以领导并取得胜利,而不去关注她的盟友、敌人、同事以及潜在合作者的想法。她以僵硬闻名,似乎把政治中的其他关键人物视为没有自我动机的棋子。”
“她只喜欢和包括自己丈夫以及两名特别顾问在内的几个固定亲信秘密磋商,而不是博采众议,集思广益,这让她变得很狭隘。”
在梅姨上任以来的不到三年时间里,她组建的政府共有34人辞职,甚至超过了执政十年的布莱尔。而她的脱欧协议在议会第三次被否决的时候,有34名保守党议员投了反对票也就不难理解了。
结语
梅姨举步维艰的脱欧历程,将英国社会存在的巨大裂痕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下层民众与政治精英,执政党与在野党,政府与议会,“硬脱欧派”、“软脱欧派”与留欧派之间,都在为各自的利益盘算,谁都不愿让步。脱欧沦为了政客们的政治游戏,这让原本就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格局更加错综复杂。
没有剧本的英国脱欧连续剧已经演了两年,作为女一号的梅姨把这场脱欧大戏演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然而吊诡的是,大戏已经接近尾声,但脱与不脱、怎么脱和脱什么却仍然没有定论,悬念丛生,令人不禁唏嘘,脱欧究竟是什么鬼?
而不管结果如何,英国人民都将继续前进。只是不知道,梅姨在挥手告别的最后,会不会问一句“脱欧变拖欧,怪我咯?”
References:
http://www.81.cn/gfbmap/content/2018-10/24/content_218830.htm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047908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349105
https://cn.reuters.com/article/britain-eu-theresa-plan-parliament-0523-idCNKCS1ST04O
https://wemedia.ifeng.com/69263813/wemedia.s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19/03/29/opinion/theresa-may.html
本文来自新闻深度分析栏目“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