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彻底将英法主导的一战战后秩序给击打的支离破碎。直接致使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再一次卷入残酷的战争,史称“第二次世界大战”。
而这场战争距离上一次数亿人混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仅仅过去20余年,一代人的时间都没有,亲手将德国推向战争的纳粹元首希特勒,即为一名一战时期的老兵。
不完全统计整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约9000余万人非死即伤。正因如此每当谈起二战,历经过那个年代的军迷,往往都会唾弃德国,认定它是“刽子手”。
对于军迷们如此评价二战中的德国,在朱维毅学者所著的《寻访二战德国兵》中,一位叫马亨唐茨的德国老者给出了一个跟我们曾经找出的原因,不那么一样的原因。
马亨唐茨的政治身份是德国小城花山市的前市长,虽然他没有直接从军参与二战,但是他的父亲参加了,任职于国防军,最后在1941年12月战死于莫斯科战役之中。
可能正是因为有自己最亲的人,直接丧命于那场疯狂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当马亨唐茨退休之后,立马一头栽进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探究之中。
虽然很多人将德国于二战中犯下的恶行,全部归咎给独裁者希特勒,认为是他让德国人疯狂,进而使全世界都如同人间炼狱。
但是马亨唐茨通过自己的深究之后,得出结论致使德国以及全世界“疯狂”的罪魁祸首,远远不止独裁者这一批人,时代大环境也难辞其咎。
而当具体提到二战中的德国或者说是纳粹,到底为什么会被唾弃?马亨唐茨提出只因做错了2件事,分别为“在全球厌战的情况下发动侵略战争和把种族灭绝政策融入军事行动之中”。
对于马亨唐茨这个观点,从历史事实出发来看说的比较一针见血,整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数据上看,让约3000万为此付出了生命或者是身体残疾。
其中英国在一战中牺牲约90多万人,法国则更是高达约124万人。而此时英国、法国的总人口分别为约4500万人、约3900万人,二国各自扣除人口中老人、妇女、小孩,能拿出的18岁以上青年,不会超过500万。
简而言之英国、法国可能每5个青年,就有一个死在了战场(还不算因战残疾的),大量英法家庭都沉寂在丧子之痛中。同时由于一战中机枪和坦克等新型武器大规模使用,人类在这些钢铁火龙的攻下,表现出了毫无招架之力的脆弱。
同时人类意识到了再打战争下去,家庭、国家乃至地球都将不复存在。于是一战结束后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出现了厌战情绪,纳粹崛起时,英法政府一个劲的妥协,即是基余民众厌战的情绪。
因而当纳粹在大家都不想打仗的情况下,打破和平带来伤亡,不唾弃德国唾弃谁?再而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虽然历史上欧洲有排挤犹太人行为。
但是基于世间万物平等原则,欧洲各国都只是驱赶,并未进行大规模且以国家军队为执行人的“大屠杀”。而纳粹一上台就对犹太人各种欺负,乃至最后发展为了对犹太这个种族的单方面屠杀。
欺负、消灭一个其他种族,对于强调平等的欧洲国家,无疑是不可接受的道德罪行,理应受到应有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