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仰韶,读懂中国:探秘7000年前彩陶上的原始乐舞!

null

当文明的曙光初照中华大地时 ,艺术之花也随之萌发 ,最为璀璨夺目的当属彩陶。彩陶是原始社会最发达、最杰出、最光彩的艺术成就 ,它的产生是人类在控制自然过程中的一次伟大飞跃 ,是人们在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创造性的想象力的物证。

这一艺术形式是对生活进行思考的产物 ,对平衡、对称、比例、曲线美的认识 ,对体积 ,重量和空间划分的综合感觉的发展。这体现出人的“睡着的力量”和感官的成长 ,继而唤醒并感染其他人。

彩陶艺术表明 ,自觉的审美意识已逐步成为事实 ,曙光已照耀到富有创造力的新石器时代。彩陶的造型是先民们在漫长的实践中不断观察体会 ,逐渐丰富美的知识和形式美的组合能力 ,在制陶上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成果,是我们一切造型的出发点。彩陶的纹饰奠定了中国工艺图案的初步基础。最主要的是 ,这些纹饰的内容交织着当时人类对生活 ,对自然事物的认识 , 对于我们读懂7000年前的中国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null

在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上 ,我们发现了原始社会音乐舞蹈历史遗迹。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埙 ,可以吹出五个音阶 ,从而证明我们民族的五声音阶在七千年前就已建立。

而另一件有仰韶文化传世经典——舞蹈纹饰彩陶盆的出土,更是令我们对7000年前的朴素快乐与生活场景产生了无限遐想。

这件舞蹈纹彩陶盆器皿,唇部及内外壁均有彩纹 ,内彩特殊 ,在内壁的腹部画有四条平行的圈带纹 ,口沿处也画有一道圈带纹 ,上下两组圈带纹之间画有三幅相同的五人一组的舞蹈画面 ,舞者手挽手 ,面向一致 ,排列整齐 ,每个舞者头侧系着象发辫一样的带子 ,摆动一致而有节奏 ,两条腿略有弯曲成踏歌状。

这种手挽手的踏歌队舞表现了他们的青春活力 ,三幅画面用多至八条下垂的内向弧线间隔开来 ,这些下垂的弧线令人想到柳枝在和风中摆动 ,那四条环腹的圈带纹 ,也给人以湖边水波荡漾之感。这是多美的自然风光啊 !

null

这件彩陶文物的出土 ,同样引起了美术界和音乐界的巨大震惊 ,因为这件彩陶人物画 ,摆脱仰韶文化早期和中期那种以几何纹构建人面纹的图案化技法 ,重视了人的主体的刻画与描绘 ,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反映现实人物活动的绘画作品之一 ,因此它成为中国人物画的鼻祖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 ,这也是迄今为止出土文物中可确定时代的最古老的一幅原始舞蹈图 ,它为探索我国氏族公社舞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弥足珍贵。彩陶盆上舞蹈图所反映的是当地氏族成员的舞蹈情况 ,通过这幅舞蹈图可以看出 ,当时的舞蹈艺术已基本脱离了它的幼年期 ,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更有趣的一点是,这件彩陶盆上舞蹈图的创作巧妙地利用了空间概念,当盆底注上水时 ,就会营造出一种人们似在泉边池旁 ,林莽花丛中身影倒映 ,婆娑歌舞的意境 ,而如果把盆底设想为火塘或一堆熊熊篝火 ,则又会形成一幅烈焰烛天 ,火炽热情 ,氏族成员饮酒而歌,围火欢舞的景象。

null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这场7000年前的舞会场面:明月当空 ,星光点点 ,旷野上响起了热烈招唤的鼓声 ,伴和着骨笛 ,陶哨 ,石磬等乐器激越恣肆的音调 ,随风飘荡在漫无边际的夜空中。结束了一天辛勤劳作的氏族成员们 ,成群结队奔向那亲切而在黑暗中又显的那么神秘深邃的原野 ,他们身披兽皮和麻衣 ,装饰着象征某种动物的头饰和尾饰 ,佩戴着骨珠 ,兽牙 ,蚌壳等串起的饰物。投身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饮用着酿制的仰韶美酒,随着振奋人心的强烈节奏 , 无拘无束地唱着 ,跳着 ,歌啸着 ,毫不矫饰 ,毫不保留 ,向着青山大地坦露自己的真情怀 ,真性格 ,倾诉自己的所欲所感 。

“为乐不可为伪”,这会是一幅多么淳朴纯真的原始先民生活图景。尽管先民的物质比较贫乏 ,然而他们的生命力是充沛的 ,坚强而旺盛。敢于斗争 ,敢于狂欢哗笑。他们脱离了猿人时代的野蛮状态 ,成为能使用并能制造工具的人 ,执行着控制 ,改造这个世界的历史使命。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成为这个热烈而粗犷的集体舞蹈的动力。

人是最社会化的动物 ,劳动是集体的 ,舞蹈最初也是集体的。舞蹈纹彩陶盆的手挽群舞,为我们再现了7000年前仰韶先民的纯朴与美好。从仰韶文化中读懂7000年前的中国,回望历史,我们才能懂得,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的路。

null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