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样出门旅行:出一次远门,不亚于一次搬家

人人都羡慕徐霞客"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却很少有人关心他历行二十一省,后勤是怎么保障的。

现代人往往低估古人旅行的难度:出村就需要领导开证明,没有高速公路、没有五星酒店,还时不时还要遇到"李逵剪径"。一个人贸然出门想遍访名山大川,很有可能要拼上身家性命。

你可能以为古人生活质朴,出行带的东西不多。其实,古人出一次远门,不亚于一次搬家。

旅行如搬家

对现代人来说,出门旅行带着钱或移动支付手机就够了,其他一切都可以路上现买。古人旅行就没这么简单了,所有生存必需品都得随身扛着。

吃的方面,要出远门,必须提前计算好行程,准备足够多的干粮。庄子说,"适苍莽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梁;适千里者,三月聚梁。"去近郊要提前准备三餐,去百里外要连夜舂米,去千里外则要提前三个月备粮,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

如果是几天之内的短途旅行,还比较好解决,只要携带一些方便食品就行。当然,选择哪种方便食品,则要依经济水平而定。

普通人出门远行,往往会带上一袋子炒米或炒麦。

null

· 糗,即炒米炒麦等炒制谷物,容易携带和保存,是古代最常见的旅行方便食品

对魏晋时期有钱坐车的富人来说,吃炒米不够有面子,也显然不够美味;他们往往会在牛车、马车的后部悬挂一个油炸大面环,叫作餢鍮(bù tóu),样子就像一个大型北京焦圈或武汉面窝。

null

· 面窝

到了宋朝,富人的干粮进化成了"馉饳",可能是圆形或者三角形的炸饺子,里面有馅。

如果是成旬累月的长途旅行,方便食品就不够吃了,需要带上生米和锅碗瓢盆。

结伴长途跋涉时,背锅也是一项重要任务。戚继光在《纪效新书》强调,小队士兵长途作战时,一定要有一名"老实有力、能肩负、欲负锅裹之重"的背锅兵,保障队伍粮食安全。

null

· 传统炊具

至于住宿,古装电视剧中那种古香古色的客栈其实很少见。旅行的大部分日子,只能住乡间车马店或鸡毛小店。

null

· 现代仿古客栈这样豪华舒适的环境在古代乡野并不常见。

null

· 旅途中能住上"门窗齐全"、"米面俱全"、"无须自带干粮"的车马店,就算是幸运的了。

来源:方大曾摄《集宁留人店》

住宿环境差一点也就罢了,更可怕的是遇到坑人宰客的黑景区、黑店。

null

· 水浒黑店主孙二娘在检查做包子的食材。图片来源:1998年电视剧水浒传

孙二娘靠蒙汗药杀人,相对来说还算人道。三次元的黑店往往采取铁矛刺胸、皮绳勒脖等更加直接的血腥手段。

据南宋笔记《夷坚志》记载,江西建昌有家黑店特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伺客熟睡,则从高以矛揕其腹,死则推陷穴中,吞略衣装,续刳肉为脯,售于墟落",入店者很少有生还希望。

既然一路上要携带食物、炊具、衣服、被褥、日用品等大批物件,还要装载防身器械,要是有一辆载物力强、可靠耐用的座驾则最好不过。古人在这方面早已形成了共识——旅行最佳座驾,非牛车莫属。

直至元代,牛车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旅行用车。这种稳当而雍容的交通工具,可以承载沉重的行李和宽敞高大的车厢,载人载物都很适宜。

在宋代轿子兴起之前,牛车是公车,还是地位的象征——即便它一天只能走40公里。南朝梁甚至规定,"二千石四品以上及列侯"和"诸王三公有勋德者"才能标配牛车。

null

装好行李,驾起牛车,就可以出发了。不过,古代没有GPS导航,迷路了怎么办?

你可能以为,没有GPS,起码可以看地图认路。然而,对古代的普通旅行者来说,纸地图并不实用。古代地图往往内容抽象、信息量少,而且地理方位和细节不够精准。

null

· 用这副地图导航,想从榆中走到数百里外的靖远是很难的

那怎么办?

怕迷路?看碑

虽然古地图的参考意义有限,但各种交通要道还算不难找。交通干道上一般建有邮亭,也有里堠碑和界堠碑用来标记里程数和边界。

其中,里堠碑一般用岩石或木头制成,五里单堠,十里双堠,由所在村镇负责看护照管。界堠碑则用来标记州与州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迈过界堠碑则意味着你已经来到了另一片行政辖区。

null

· 金代来宾县里堠碑拓片,标记了此处到东南西北方向其他里堠的距离

里堠碑之间一般相距数里,那么,在两座里堠碑之间迷路了怎么办?为了避免行人走错路,古人还会在大路两旁种上松柏、杨柳等行道树。人跟着树的行列走,就不会离开大路。

除了官方的里堠碑外,中国人民私下也热爱立碑题字。这些无处不在的碑刻题字,可以告诉旅行者关于这个陌生地方的一切。家族碑上有赵钱孙李各家各户的生活史,义庄碑祀田碑上有各村各宗族的血脉史,寺院碑上则有释道耶各大宗教的传播史。

旅途中心情郁闷不好了,还可以看看古人的心灵鸡汤碑,抚慰一下疲惫幽怨的内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