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航空推出一系列「Move Beyond」廣告宣傳,旨在傳播多元價值主題。其中一款為兩男手拖手在沙灘漫步的畫面,引起了許多反同人士的不滿。同時,有消息稱該廣告被港鐵和機管局拒登,事後儘管港鐵和機管局皆回應稱此次事件為廣告代理商的問題,但仍被質疑「恐同」。事件引起了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志全關注,他呼籲支持性小眾的市民拍下該廣告,並轉發到社交平台抗議。
近幾年來,各地「同志」運動規模不斷擴大,同性者也越來越多,這一話題熱度高居不下。台灣立法機構17日通過專法,即同性戀人可以辦理結婚登記,更是將話題熱度帶到了最高點。其實,仔細觀察這幾年「同志」發展的路線,不難發現已經出現一些規律,即是受教育程度高,經濟呈上升趨勢的地區,和受教育程度低,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地區相比,同性所佔的比例更高。
發達城市、高層次人群多「同志」
中國「同志」社交軟件「放肆播」, 基於其APP端和第三方機構數據調查,搜集到的數據表明,在中國,經濟越發達、人口越集中、越偏向商業化的城市中,同性戀人群相對集中,有51%都在一線城市,22%在二線城市,剩下很少一部分分佈在農村、鄉鎮等相對落後的地區。在一線城市中,同性戀者分佈數量排名前4的分別是:北京、廣州、蘇州、青島,都屬於一線城市中較高商業化水平的地區。
除此之外,有機構公布一項關於中國3萬同性戀群體的調查發現,他(她)們的月薪平均為15589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而在針對同性戀人群從事的職業情況分佈中也可以看得出來,46%的同性戀者從事藝術、醫療、金融、工程設計、電子科技等等屬於高精尖領域或高階層薪資的職業。在國內普遍對同性戀者的接受程度還不算高的現狀下,其背後的成因和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就不禁讓人深思。
造成高層人群同性趨向的各類原因
就成因來說,最先考慮到的應該是內部原因。其一,與兩性關係中的地位平衡密切相關。異性之間在一段感情中好像總是要分個高低,筆者所見過的大部分的異性戀愛,總有一方要像張愛玲說的——「愛到塵埃裏」;但同性之間的相處更多傾向於平等的 、相互的。
其二,因為男女思維方式的不同,相比於異性的交流與理解,同性雙方的思想會更加契合,交流更加有效。同時,高層次的人群花費更多時間在感情上的意願通常不高,這類人群就更容易被同性吸引。其三,從成本考慮,高層次人群在意識到自己的同性取向後,更有能力去擔負出櫃的成本,更能負擔來自各方的壓力,所以高層次人群中公開出櫃的比例也更高。
除此之外,與外部的社會原因也有很大關係。首先就是如北京一類的一線商業化城市,人口眾多,人際關係、社會關係都更複雜,社會對個人私生活的關注度並不高。然而像一些鄉鎮農村,你的鄰居可能就是你的上司,乃至你的親戚,社會關係十分簡單,再加上小家即大家這類觀念,私生活總是會受到最高度的重視,由此也就給「同志」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和難度。
其次,商業化水平高,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思想相對不封閉。它不僅僅受外來文化的影響,也有來自歷史上上流社會的傳承,在這樣相對複雜多樣的文化模式下,社會對同性戀者的包容度就更高。我用兩個例子來說明。第一個例子,香港就是受外來文化影響較深的典範。香港大學比較法及公法研究中心在2018年7月3日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結果顯示,支持同性婚姻的市民增幅逾10%,更有70%的市民支持反對性歧視。
筆者自身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在街頭很容易看到親密的同性戀人,也不會有人對此側目而視,前面提到的國泰航空廣告男主角陳皓雲,其Facebook轉發了「同志」信息後,網友的留言也多為讚聲與支持;再如台灣通過法例後,網友的留言也多是心疼抗爭的不容易以及真摯的祝福。
第二個例子,龍陽君就是中國正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同性戀者。據史載,他艷名遠播,同時兼具計謀家、武術家、外交家等多重身份,沒有背負過罵名,甚至死後人們還一直記得他的美貌與智慧,由此也可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權貴階層就已經極為開放包容了。此外,西漢漢哀帝的斷袖之故也成為了一段佳話,即使在《紅樓夢》裏,如寶玉一類所謂舊時代的權貴階層,都與戲子琪官有過一段不同尋常的感情。
社會輿論影響性小眾
其實,從這裏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社會兩極分化嚴重。所以對同性戀者的看法一般也走向了兩個極端,不是贊同,就是恐同,幾乎沒有中立的觀點。而對於同性戀者影響最大的,其實也就是這些來自社會的輿論,因為輿論支持,所以一個時期的「同志」運動高漲,又因為輿論抨擊不斷,一些人也就只能隱藏真實的自己,躲在櫃子裏。這些輿論不僅影響到了同性戀者在社會是否能立足,甚至對大眾也有影響。在支持性小眾文化的社會時期,也有恐同者將自己偽裝成認同者來迎合社會輿論,相反的時期則反之。可見社會輿論對當今人的影響之大。
今天我們說到高層次人群的同性化,不能僅僅看到它表層的東西,我們更應該反省隱藏在其背後的深意,我們不應該再操縱或被操縱於社會輿論,每種感情都值得被平等對待,每個取向都擁有選擇愛情的權利和自由。同性戀者們現在還不自由,未來不知道何時能自由,但相信終有一天他們可以走出櫃子,獲得理解與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