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每天一把生米当“零食”越嚼越香?检查却发现重度贫血!

近半年来王奶奶有个很让家人困惑的嗜好——吃生米

闲暇之余总爱从米缸里抓一小把生米吃,像吃零食一样,而且越嚼越香,这让她和家人都感到十分不解。

家人担心王奶奶的身体出了问题,于是就送她到湖南旺旺医院进行全面检查,血常规结果提示:重度贫血,完善铁代谢及骨髓象检查后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王奶奶吃生米的嗜好,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异食癖,是缺铁性贫血的特殊临床表现。

经过一段时间的补铁治疗,王奶奶贫血得到了改善,吃生米的嗜好也逐渐消失。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null

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或铁丢失过多引起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主要有哪些病因?

1、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婴幼儿需铁量较多,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

青少年偏食易缺铁。

女性月经增多、妊娠或哺乳,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2、铁的吸收不良:

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

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等也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3、铁丢失增加:

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如消化道溃疡、癌、钩虫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等。

妇女月经丢失、多次妊娠而无铁补铁是妇女常见的缺铁原因。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缺铁原发病表现

如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妇女月经过多。

2、贫血表现

头晕、乏力、易倦、眼花、耳鸣、活动后心悸、气短、纳差、苍白、心率增快。

3、组织缺铁表现

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还有毛发干枯、皮肤干燥;口腔炎、舌炎、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指甲扁平、易裂,严重者可有反甲。

缺铁性贫血应做哪些检查?

1、首先应做外周血血常规检查

(1)人正常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为 120-160 g/L,女性为 110-150 g/L。

如果血红蛋白降低,成年男性<120 g/L,女性<110 g/L,孕妇<100 g/L,可诊断为贫血。

(2)缺铁性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当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值(MCHC)<32%,平均红细胞体积(MCV)<27 pg时,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血清铁<10.7 μmol/L,总铁结合力>64.4μmol/L,血清铁蛋白<12μg/L。

3、骨髓穿刺涂片铁染色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最直接和可靠的方法。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1、病因治疗:

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改善饮食。

月经多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调理月经。

寄生虫感染应驱虫治疗。

积极治疗慢性失血如消化道溃疡、癌、钩虫病、食管静脉曲张、痔出血等。

2、补充铁剂:

铁剂在治疗缺铁性贫血中是非常有效的,一旦发生缺铁性贫血必须补铁治疗。

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且易耐受。

进食谷类、乳类和茶抑制铁剂吸收,鱼、肉类、维生素C可加强铁剂吸收。

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持续2~3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编辑Anne。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旺旺医院 综合科 尹一宁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