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战神”尔朱荣:手下出了四个皇帝,身后为何留下千古骂名?

 提示: 他是有名的常胜将军,一生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平定中原叛乱,完成北魏统一,战功赫赫,居功至伟

 提示

他是有名的常胜将军,一生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平定中原叛乱,完成北魏统一,战功赫赫,居功至伟;

他是乱世枭雄,被称“功高孟德(曹操)、祸比董卓”,正值盛年,却被当朝皇帝手刃毙命;因为一场事变,留下千古骂名。

这个悲剧英雄,就是北魏的天才军事家尔朱荣。

尔朱荣(493年—530年)是山西朔州人,北魏贵族出身,先世为契胡(或称羯胡)部落酋长,曾跟随北魏道武帝征战后燕,世代皆为魏将。

北魏末期孝明帝时代,兵乱四起,承袭父爵的尔朱荣趁机集结英豪,效力朝廷平定叛乱,势力不断扩大,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一方诸侯。

北魏战神尔朱荣

史载:尔朱荣“神机明决,容颜俊美”,这样一个“高大美”式的英雄人物,怎么会沦为遭人唾骂的地步?

骁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

控制了朝廷的尔朱荣并没有安于现状,接下来,他继续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平定叛乱,稳定局势,先后消灭葛荣、平定河北、击败南梁、荡平关陇,仅用两年时间就帮助朝廷统一了北魏乱局。

特别是在攻打葛荣的邺城之战中,更是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天赋。

葛荣是当时势力最强的一支起义军,号称拥兵百万。

公元528年,葛荣率30万大军围攻邺城。尔朱荣亲自率精兵七千,每人两匹马(一马为副,方便昼夜兼行),直奔河北。战前,尔朱荣先派兵埋伏于山谷间,又三人一组,派出几百组骑马,扬尘鼓噪,制造声势,迷惑对方。

针对双方近距离混战,刀不如棒灵活的特点,又让士兵每人藏一根短棒。之后,尔朱荣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数千名骑兵左冲右突,将葛荣的30万大军一下子冲散。

敌军被冲杀的晕头转向,溃不成军。尔朱荣看准时机,集中所有精兵全力杀向葛荣的中军,一举活擒葛荣,敌军全部投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尔朱荣能征善战

“河阴之变”,留下千古骂名

北魏末期,胡太后(史称灵太后)把持朝政,重用小人,淫乱宫闱,渐渐引起孝明帝不满。自知理亏的胡太后先下手为强,和她的两个男宠一起密谋毒死了亲儿子孝明帝。

领兵在外的尔朱荣听闻后,以清君侧、为孝明帝报仇为由,一边拥立长乐王元子攸即位(孝庄帝);一边率兵回师京城,将胡太后和她刚立的三岁小皇帝元钊一起抛入黄河溺亡。

之后,又下令将朝内大小官员全部聚集在行宫西北(河阴),以官员贪腐渎职为由,纵兵围杀王公百官,血腥屠杀2000多人,史称“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后,尔朱荣虽然实际控制了北魏朝政,但也把自己推向了朝廷的对立面,同时也引发了大规模的恐慌和骚乱,一些在洛阳城中的北魏官吏纷纷出逃,一些在地方任职的魏室成员也纷纷投降外朝。

河阴之变场景图

尔朱荣成了人人闻之色变的刽子手,孝庄帝吓得主动让位,这更加助长了尔朱荣的野心,开始考虑自己做皇帝。

他按照北魏旧例,铸造自己的金像以卜吉凶,连续四次都没有成功,加上左右亲信劝谏,于是不得不再次拥戴元子攸,自己也因为河阴事件感到后怕,并向孝庄帝道歉,但却从此给世人留下了滥杀无辜的恶名。

恃功傲主,埋下悲剧祸根

尔朱荣帮助朝廷平定四海,居功至伟,孝庄帝却高兴不起来。在他看来,尔朱荣就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刀,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掉下来,因此总想找机会除掉他。

尔朱荣自恃功高,把持朝政,也不把皇帝看在眼里。他的女儿是侧妃,为了长期掌权,他逼迫孝庄帝立她为皇后,孝庄帝只能答应。

这个尔朱皇后也是坑爹的主,仗着老子有势,什么话也敢说,多次对外声称:“天子是我们家给的,我老爹不想干,才让给了他。”

北魏孝庄帝

孝庄帝虽是傀儡,但这话传到耳里,肯定不是滋味,思虑再三,终于出手了。

公元530年,孝庄帝在明光殿埋伏好士兵,然后派心腹去尔朱荣家报喜,说尔朱皇后刚刚生下太子,请尔朱荣前来贺喜。

尔朱荣没有多想,只带了几个随从和家人就进了宫殿。见到孝庄帝,还没开口道喜,两个士兵就提刀从殿后跃出,向他扑来,尔朱荣一看不妙,直奔御座想挟持孝庄帝抵抗。孝庄帝膝上早已暗放了刀,见尔朱荣冲上,直刺入腹,一代英雄应声毙命。

众人举刀乱砍,跟随尔朱荣入宫的儿子、亲信以及随从三十多人全被伏兵诛杀。时年38岁的一代枭雄,落了个被皇帝亲自手刃的可悲下场。

尔朱荣是个军事家,但他不是个政治家。他的军事才能不仅在北魏,就是和后世历代军事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他的部下,汇集了众多名将,他死后不过数十年,曾在他手下效力的部将高欢、侯景、宇文泰、杨忠,或自立称帝,或后代建朝被追封为帝,都成了改变历史的人物。

倘若尔朱荣地下有知,会怎么想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