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能否代替手术、放疗和化疗?

(一)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机制

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是“辨证论治”。“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比症状更加全面、深刻、正确地揭示了疾病在此阶段的本质。“辦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证型。“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针对不同的证型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null

中医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及外治疗法等。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和转归都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结果。正气充沛,则人体有抗病能力,疾病就会减少或不发生;若正气不足,邪气入侵,疾病就会产生和发展。所以治疗的实际意义是为促使正气战胜邪气,即所谓“扶正祛邪”。

null

对于癌症来讲,致癌因素就相当于“邪气入侵”,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即“正气不足”,正气无法战胜邪气则导致癌症。中医治疗癌症并不是单纯、直接地去杀灭癌细胞,而是针对癌症对患者机体所产生的不同伤害进行治疗,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来调和脏腑功能、维持机体平衡。因此,中医的抗癌作用是间接的。

(二)中医药治疗对大肠癌的作用

(1)促进术后恢复

补中益气的中药方剂可以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提高免疫力、促进切口意合,使机体能快速从手术的创伤中恢复。

null

(2)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

放、化疗常会产生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手足麻木、白细胞减低等不良反应,配合适当的中药、针灸等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不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缓解了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

(3)增强化疗效果

一些复方制剂、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能够克服癌细胞的化疗耐药性,与化疗联合可以加强化疗药效果、减少或预防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

(4)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疗法在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十分有优势,晚期大肠癌患者常因脚瘤的消耗作用而出现多脏器衰竭,会产生疼痛、无力、精神菱靡等各种不适,中医能够针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相应调理,如针灸疗法具有调理气血、疏经通络的作用,可以消积导滞,同时还可以提高痛阈,减轻晚期肠癌患者的疼痛不适。

null

(三)中医药治疗不能代替手术、放疗和化疗

由于中医药治疗并不能直接杀灭癌细胞,所以它无法替代手术、放疗和化疗的治疗作用。即使是早期大肠癌,中医疗法也无治愈作用,它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肿瘤进展、缓解身体不适,但不能根除癌细胞。

若只依靠中医药来治疗大肠癌,而不接受手术、放疗或化疗,那么癌症依然会进展,患者会因延误手术治疗的理想时机而失去根治机会。因此,中医疗法只可以作为肿瘤的辅助治疗,用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轻放、化疗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