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蹦迪班长(ID:MrSugar008)
作者丨蹦迪班长
声明:本文依据相关大数据撰写
并不针对具体的80后、90后00后
今年年初,周杰伦在自己的Ins上分享了他的一首老歌《以父之名》,并配文声称:“告诉你们为什么我很少听别人的歌,因为我16年前写的歌,到现在还在流行。”
杰伦的语气里,满满的自信骄傲,像个刚出道的少年一样轻狂。要知道,《以父之名》这首歌是2003年的作品,连那一年的手机王者诺基亚都早已被淹没在时代洪流里,他凭什么屹立不倒呢?
说完这话的当天,周杰伦就上了热搜。只是在相关评论里,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吐槽,反而是肯定与热捧。周杰伦的这句话,引发了一场80后、90后追忆青春的狂欢。
不过也有人质疑,说这些老歌迷支持周杰伦不过是因为情怀,他们只是嘴上很倔强,实际上平时早就不听周杰伦了,也是随波逐流听神曲。
但现在,证明周杰伦没有吹牛的实锤来了。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推出“由你音乐榜2019年Q1由你数据库新歌榜季度报告”,对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K歌四大平台用户进行了大数据分析。
其中一项数据表明:在今年春节期间,不论是60后、70后还是80后、90后,周杰伦的歌都是他们的最爱。
这其中,最容易理解的是80后、90后这些“中老年”。春节期间,他们回到家乡,重走中学、老街巷等承载当年记忆的地方,难免会追忆一番青春,而周杰伦那些十年之前的老歌,则可以把他们彻底带回旧时光。
听着《三年二班》,他们会回想起自己当年上课时的模样;当年恋爱过的,可以在《星晴》《简单爱》等歌里,借着阳光、单车、星空、教室、秋千等等美好意象致青春;暗恋过别人的,也可以在《轨迹》《一路向北》里,回到单纯的少年时代,那时他们不追求什么结果,所以不会轻易说出“不爱我就拉倒”。
2013年,周杰伦在北大演讲时说:“如果有一天你们累了,听到《简单爱》会觉得温暖,那我就没有白白在你们的青春里经过。”
如今,80后、90后已经用自己的选择回应了周杰伦,他的歌声将永远回荡在自己的青春里。
如果说80后、90后依然在听周杰伦是因为青春,那为什么60后、70后也在听呢?
要知道,当年周杰伦刚出道时,能欣赏他的老一代歌迷寥寥无几,对他最常见的评价就是吐字不清,唱歌时嘴里像含了颗枣核一样,不知道他唱的是个啥。
但由你季度报告的数据表明,跟当年相比,60后、70后对周杰伦的态度发生了180°大转变。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方文山了。这位金牌作词人,与周杰伦已经搭档了二十多年,两人合作了大量中国风作品,比如《发如雪》《菊花台》《千里之外》《本草纲目》等等。这些作品辞藻优美,旋律动听,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诗意与美感,在扭转大龄听众刻板印象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而且,周杰伦还主动与深受大龄听众喜欢的音乐人合作,比如与“师奶”费玉清合唱《千里之外》,与宋祖英在春晚上合唱《本草纲目》与《辣妹子》。这让他的作品得以进一步突破年龄限制,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在KTV里,我已经不只一次遇到大叔大妈合唱《千里之外》了。
中国风作品的流行,让周杰伦更容易得到官方的认可与支持,加上他很多歌曲本身就很正能量,符合传统价值,使他不仅可以引领潮流,更能成为主流。“历史课本里的知识点都藏在周杰伦的歌词里”这种说法就是有力证明。
2005年3月,他的励志歌曲《蜗牛》入选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2006年11月,《听妈妈的话》入选台湾地区教材;他的《发如雪》《青花瓷》甚至成为中学考题。事实上,坐在同一间教室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可能是周杰伦的歌迷。
然而,对于周杰伦去年写的《不爱我就拉倒》,老歌迷们认可度似乎并不高,“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好胆你就麦造”这样的歌词甚至被称为“土味情歌”,以至于很多老歌迷呼吁“请回方文山”。
但这首歌,其实是周杰伦为了争夺更年轻的00后写的。歌词简单直接,旋律好记洗脑的《不爱我就拉倒》发布后,在社交应用上一度被00后小哥哥小姐姐们疯狂引用,风头不输任何神曲。
然而,仅凭这一首歌,远远不足以让周董一举赢得00后歌迷争夺战。由你季度报告的数据表明,还在上中学的00后们,过着和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不一样的春节,他们的最爱是薛之谦。
薛之谦《天份》是Q1的周冠军单曲之一
位列TOP5歌曲第三
点赞人数可坐满2个鸟巢
那为什么周杰伦征服了60后到90后,唯独没能赢得00后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时代潮流的变化,同80后、90后的中学时代相比,00后们有些不一样。
这些时代潮流都有什么呢?其实看看“舔狗”“备胎”这些流行热词就知道,它们是年轻人爱情观念的体现。相比十年前、二十年前,现在的年轻人更懂得在感情中保护自己,拒绝无谓的奉献。“爱你等于爱自己”这句话在00后一代里,似乎已经行不通了,他们信奉的是“爱别人之前要先爱自己”。
比如同样是表白后被拒绝,80后、90后上中学那会,可能在心底里还是会继续爱着对方,在夜里听《一路向北》默默疗伤,还觉得自己挺执着坚定,很浪漫;而00后则可以洒脱地说一句“不爱我就拉倒”,拒绝成为一条感情“舔狗”。
这是一个消费主义横行,浪漫主义接近消亡的年代,周杰伦那些十年前或单纯美好或苦涩多情的歌曲,只能封存80后、90后的青春,却对00后失去了魔力。
那为什么赢得00后的会是薛之谦?
对此,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中学阶段,然后进行换位思考。
有些青春期的特质,并不会随着时代潮流而产生多大变化。十六七岁的00后,跟十六七岁时的我们尽管有着种种不同,但都会觉得自己是不一样的烟火,特别看不惯充满虚伪、欺骗的成人世界;也都会多愁善感,无法逃脱“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经历。
而同清新、浪漫的周杰伦相比,薛之谦的歌里没有什么手牵手看星星的浪漫画面,而是撕心裂肺地直接表达爱恨,时不时还会揭露一下成人世界虚伪,正好可以充分满足00后们的精神需求。
比如他的知名作品《演员》,歌里的男生看透爱恨纠葛,最终决定扮演 “狠角色”,主动终结让两个人都在纠结的爱恋:
不在意的样子是我最后的表演,
是因为爱你我才选择表演这种成全。
他的《动物世界》,对人的欲望进行鞭挞:
不再进化,动物世界里都太傻;
为情表现到浮夸,得到了你就该丢下人性,来不及粉刷。
在“见得多了”的80后、90后听来,这些歌词可能用力过猛,显得浮夸,但却更容易被00后接受。
想一想,我们十六七岁时,不也有不少人看着《新概念作文大赛》,然后叹息“我才十六岁就已苍老”吗?不也有很多人读着郭敬明,在笔记本里写下“我总爱用45度角仰望天空,那是一种痛彻心扉的忧伤”吗?
所以,纠结00后和我们的代沟毫无意义,谁也不能强求他们跨过成长中的必然经历。
在80后奔四、90后奔三的时候,00后也来到了多愁善感的年纪,比中二,比伤春悲秋,我们这些大叔阿姨们的确应该让出舞台,让他们尽情表演了。如果你听着周杰伦鄙视00后,那00后也可以选择听着薛之谦鄙视你,这无关二人的音乐水平,只是因为时代变了。
比如这位小妹妹,在被问到自己和90后听歌风格有什么不同时,她回答:“90后听的像那种乡下的感觉,而我唱的就是青春。”——好吧,你年轻,你说什么都对。
至于谁的歌是真正的经典,不用着急,时间会给我们一切答案。强行安利,反而会适得其反。
就像时代没有埋没李宗盛一样,它同样不会埋没周杰伦。
看着由你季度报告研究00后的时候,我还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除了年龄,性别、地域同样会影响一个人的听歌选择。
比如在情人节这天,很多有故事的人都在歌声找寻着爱情。但男生和女生有着明显的差别:男生心底似乎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身影,他们听着《体面》,在评论里聊着“那个女孩”;而女生们则借着《姐姐恋爱吧》的歌声,在评论里诉说着自己的“一段经历”。
而在春节期间,听歌最多的十大省份,除广东之外,无一不是劳务输出大省,比如河南、四川、江苏、山东。
其中河北人最爱西域风情十足的《沙漠骆驼》,看来尽管被雾霾笼罩,但燕赵之地的人民依然憧憬着大漠孤烟的侠客生活;江苏人最爱神曲《生僻字》,不愧是高考难度为地狱级别的省份,连听歌都不忘提高一下语文水平;山东人最爱听《知否知否》,而写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个千古名句的李清照,恰好也是山东人,受老乡偏爱也是情理之中;广东人则对邓紫棋宠爱有加,看得出粤语地区对香港歌手的热捧。
不过,尽管年龄、性别、地域让我们听的歌有差别,但我们心底的很多渴望,却依然是相通的。
从由你季度报告的统计来看,在传唱度最高的TOP50歌曲来看,世界、我们、什么、爱、希望,是最常见的5大主题。
也许我们根本没有听过榜单上的那些热门歌曲,但这5大主题,同样可以在当年的老歌里找到。
由此可见,即便是听歌这种私密的事,每个人的心底也并不是一座孤岛,而是渴望与世界相连;我们一直在探索着未知,并始终渴望着爱,对未来抱有很多希望。
所以,与其用音乐形成年龄、品味、地域上的鄙视链,不如多借着音乐聊一聊那些我们都热爱的事情。
我想,这也是音乐大数据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