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龙泉哥窑是否存在?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官窑,历来受人关注,但是在五大名窑的研究当中,哥窑存在的问题可能也是最多的窑之一。

五大名窑应该说汝官哥定钧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哥窑算是存在问题比较多的窑之一。所以说哥窑堪称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最著名的瓷窑之一,也是存在最多悬而未决问题的瓷窑之一(当然这里先得排除柴窑在内了)。

null

极简之美

说它“简单”是因为它也是宋瓷里的一种,追求的是那种极简之美,不像青花,斗彩,珐琅彩在纹饰上那么的“花哨”,那么的绚丽,哥窑基本没有任何纹饰修饰,当然如果说“金丝铁线”算是其特有“纹饰”的话,那也是其本身所散发出的那种简约,经典的美,爱好宋瓷的人就明白,不用过多赘述了!

null

金丝铁线重点当然是说它的不简单

2012年“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上提出的两个概念:“龙泉哥窑”和“传世哥窑”,前者指近年在龙泉考古所发现的哥窑,后者是指两岸故宫所藏的来历不明,窑址不清的哥窑。

论证会用考古出土标本证明了五大名窑中的哥窑就是“龙泉哥窑”。“龙泉哥窑”不同于人们熟知的两岸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哥窑。专家们将两岸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具有“金丝铁线”特征的哥窑统称为“传世哥窑”,以别于新发现的“龙泉哥窑”。

null

传世哥窑的金丝铁线 宋代传世哥窑瓷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琢器造型多以仿青铜器为本,古拙、质朴、浑厚。胎质坚致,可分为灰、油灰、黑、赭诸色。其中胎质粗松者叩之声音沙哑,胎呈土黄色,似欠火力。釉质凝厚如同堆脂,色泽有粉青、灰青、油灰、月白、灰黄、深浅米黄等多种,釉面均开有不同角度的冰裂状纹片,色浅黄者如金丝,色黑者宛若铁线,两者相互交错如织,故名「金丝铁线」。

null

故宫博物院藏 典型传世宋代哥窑米黄釉贯耳八方壶釉面所开“金丝铁线”纹 2017年11月12日,由故宫博物院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龙泉青瓷博物馆、山东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协办的“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在延禧宫西配殿一层展厅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8月31日。

null

传世哥窑瓷上的“金丝铁线”,既是当初宋、元王朝的一种审美高度,又是今日鉴识哥窑新与老的抓手。可惜这“金丝铁线”的成因至今还是众议纷繁,形不成共识,这鉴定的“抓手”也就拿捏不稳了。 金丝铁线的“刻意着色”,不是人工由外向内染色的物理作为。而是人工对胎、釉的元素组成的刻意添加和选择,导致在焙烧过程中生成的化学作为,这种“刻意”的作为,是人工思维“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实践,是人工操作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进步。龙泉哥窑的浅白断纹

null

龙泉市小梅镇瓦窑路窑址出土青釉瓷(龙泉哥窑) 这个就是龙泉哥窑,原来龙泉市人民政府每年搞一个博览会叫龙泉青瓷宝剑节,龙泉这个地方一个是青瓷有名,还有一个宝剑也很有名的,他每年搞一个青瓷宝剑节。 龙泉哥窑,龙泉也出土一些青釉带开片的这种瓷器,就是这一类的,釉面特别亮,釉子透明度特别好,而且它也有开片,这个开片跟传世哥窑还有跟老虎洞窑都不一样,它是凸起来的,鼓起来的,立体的,就像哈密瓜表面那个网络,而且往往都是白色的,所以明代文献上讲叫白色断纹,就是讲的龙泉哥窑。(龙泉哥窑的旧称:溪口窑;溪口官窑;溪口仿官窑) 已知“龙泉哥窑”的有关信息如下: 1.产地:中国浙江龙泉地区。 2.始烧年代:宋代。 3.外观特征:黑胎、紫口铁足、胎骨厚薄不一;青色釉,深浅不一,开片呈浅白断纹。 4.与“传世哥窑”的主要区别:没有“金丝铁线”,只有白色开片线,可称为“无丝银线” 5.釉色:龙泉窑釉色多变,其中非常珍稀的是月白釉和墨绿釉。 6.存世量:不清楚,目前博物馆没有“龙泉哥窑”传世器,甚至连个像样的出土完整器都没有一件。在浙江的有关龙泉窑博物馆也仅有出土的残器或残片。

null

宋代 哥窑葵花洗 然而,“龙泉哥窑”的真正风貌靠这些出土的瓷片残器是反映不出来的,因为窑址出土的瓷片残器都是不合格产品的遗存。所以,寻找完整传世“龙泉哥窑”器应该是“龙泉哥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null

宋 哥窑鱼耳炉 小结 总之,宋代五大名窑中的真正哥窑不是“传世哥窑”,那如果真是龙泉哥窑,为什么会少到连见完整器都没有呢?那传世哥窑又是什么呢?看似“简单”的哥窑真不简单,甚至让无数人为此抓狂,一系列的疑问让整个“案情”还是扑所迷离,但又或许是这样的原因让人更加迷恋,更想一探究竟!作为后人,作为爱好者、研究者,我们应该肩负起这样的使命,让真相大白于世界! 征集要求: 1 瓷器类:中国各代官窑及民窑瓷器等 2 玉器类:高古玉,明清和田玉,田黄、鸡血石等 3 杂项类:竹木牙雕、文房四宝、古家具、金银器、青铜器等 4 书画类:国内外历代著名画家、书法家作品、古书籍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