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来源:云掌财经
“精美的包装、娇艳欲滴的花朵、近乎完美的色彩搭配。”相信现在很多女生会表示不仅愿意收到这样一份美丽的花束,自己平时也会购买鲜花来装扮生活。
而我的一个朋友却曾表示,她不喜欢在节日里收到鲜花,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总觉得甚是尴尬。
仔细想来,除了性格上的低调、内敛,产生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内心没有接受鲜花消费这一行为,至少在朋友眼里,鲜花消费还是被界定于特定节日里的“礼品型”消费。如果鲜花已经成为你的“日常型”消费,那么,你还会觉得尴尬吗?
01
“悦己”消费兴起
不同于国外,在中国市场,鲜花并不是刚需,甚至只有5%的鲜花消费发生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长久以来,国内关于鲜花的消费行为都大多集中在情人节、母亲节、妇女节或是婚礼、会议等场景。
而“互联网+鲜花”的兴起,打破了以往的鲜花消费情景。创业者倡导“悦己”消费,用情感、用故事来打动年轻女性,让鲜花成为一种心灵上的寄托,让女性增加购买鲜花的欲望。他们的目标群体正是为23-35岁、有一定消费能力,且愿意为品质生活买单的职场女性。
在淘宝发布的《2019情人节鲜花大赏》报告中,有两组数据引人注意,一是消费订单的增长,2019年情人节鲜花消费订单增长69%,其中玫瑰订单增长220%,郁金香等高端花品销量提升130%。二是2019年情人节鲜花消费群体中有60%是女性,与消费群体中70%为男性的2017年相比,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意味着伴随着消费升级,人们的消费理念已经开始改变,尤其是对于有消费能力的职场女性而言,鲜花已不再局限于商用和情侣“专属”,而是化身为一种彰显生活品质的媒介。
02
行业问题突出
作为彰显品位、审美的消费品,消费者自然对鲜花的质量、美感都有着较高的期望值。
但鲜花总是娇嫩的,更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花瓣损伤,这就要求鲜花电商平台在物流环节多下功夫,尤其节日期间,仍然是鲜花消费的集中点,若派发的鲜花受损,客户投诉量自然也会增加。
为提升物流质量,鲜花电商平台不得不增加成本,而这部分成本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常听身边的消费者抱怨,某品牌送的鲜花量少、没有美感,大有滥竽充数的迹象。虽然消费者的评价具有主观成分,但也反映了鲜花电商平台在物流成本增加的情况下,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这种情形也阻碍了鲜花电商平台实现更大规模的盈利。
其次是鲜花安全的问题,去年,花加被曝光向订购了混合鲜花套餐的用户配送的鲜花中含有一种有毒的鲜花——马利筋。人如果误食马利筋乳汁会引起衰弱、肿胀、无法站立或行走,发高烧、脉搏加速但微弱,呼吸困难、瞳孔放大等症状。而花加使用短信提醒的方式被用户吐槽未免太过草率,若未及时看到信息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平台失信严重、客源流失。若线上鲜花电商没有突破,消费者最终会回归到线下。除去鲜花电商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体系下,鲜花电商营销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此时如果其他互联网巨头只要“烧”一点小钱,去整合线下鲜花店,也许瞬间就可以把鲜花电商秒杀。
03
融资规模减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的普及,鲜花电商在一段时间内饱受投资者青睐。市面上的鲜花电商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走的是以Roseonly、野兽派为代表的高端路线,另一类走的是以花加、花点时间为代表的生活化路线。
从发展潜力上来看,生活类鲜花电商似乎更胜一筹。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促进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鲜花消费开始转变为日常消费,主打“包月、包年”订阅服务的鲜花电商平台更受消费者欢迎。
有数据显示,从2013~2017年,国内鲜花电商领域一共融资47笔,以B轮以前的中早期投资为主,千万级及以下金额居多。2015年、2016年是资本市场投资鲜花电商的热潮期,分别发生了17笔和15笔融资。但2017年开始,鲜花电商融资减少,直至近一年来,行业内融资数量和规模均下降。这是否意味着鲜花电商行业再无“钱”途可寻?
艾瑞《2018中国鲜花电商行业及用户报告》显示,国内鲜花市场在最近一年里仍旧以线下交易为主,但鲜花电商的渗透率有持续走高的趋势。报告中还提到,鲜花电商规模存在巨大增量市场,随着消费习惯的养成,加上冷链物流等基建设施的完善成熟,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接近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