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想要持续性的发展壮大,有些话题是永远绕不过去的,比如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
- 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看似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但是其中的管理智慧却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比如今天要讲的——登门槛效应。
-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 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 从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该效应在营销中的实用价值——如果你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那对方很有可能因为潜意识的排斥而拒绝,甚至让你连营销话术都没机会说完。而懂得登门槛效应,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 作为企业掌舵人需要明白,人都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任何产品都不可能一推出就占领市场,更何况大多情况下还要和同行和前辈竞争。
- 当初的百事可乐为了占据市场,想要打造“全世界顾客最喜欢的可乐”,当时的可口可乐并没有引起重视。
- 为了达成战略诉求,百事很好的运用了登门槛效应:当时的饮料市场还具有很浓郁的计划经济气氛,而初创的百事却果断采用直销模式。于是,一支庞大的百事销售队伍开始出现在上海大街小巷。在面对有些不接受推销的上海人时,百事可乐的推销员说,我不进去,只在你家门槛站一站。
- 在那个时候,成百上千的推销员每天在上海的各个弄堂中穿梭往来,渐渐成为市民眼中一道熟悉的风景。看着汗流满面的推销员站在自家门槛上略作休息,许多上海人感动无比,觉得他们真的很敬业,又有礼貌。于是,本来不想买百事可乐的市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买了一罐喝,感觉味道很不错,索性再买几罐让家人尝尝。这样一来,推销员顺利地登堂入室,走进了客厅。
- 初步打开销路后,上海百事又花费巨资买进了20辆“依维柯”,送货上门。从这一天起,客户的皇帝感觉产生了。从那时起,百事可乐牢牢占据了上海市场接近一半的销售量。随后,继续运用“登门槛效应”,相继占据了广州、珠海、深圳等沿海城市的一半销售量,并很快将产品打入世界上的其他国家。
- 一直到今天,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一样,其在饮料界的地位依然无法撼动。
- 在企业的管理中,登门槛效应也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 企业掌舵人在打算给手下员工分配新任务时,特别是对新员工,不宜直接提出过高要求,而是可以应用该效应的智慧,先提出与之相关的一个小要求。当达到这个要求后,再进行一定的鼓励,既能使之增强信心,又能让其更有激情,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后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员工接受的任务难度会越来越高,员工的能力和执行意愿也会随之不断提高,管理者的预期目标也就更容易实现了。
- 一个优秀的企业掌舵人,学会登门槛效应是十分必要的。学会了该效应,并熟练的应用到企业的营销和管理中,既能步步为营,带领企业逐步壮大,又能及时察觉别人是否把这个效应用到自己身上,并及时设置好自己企业的边界,不要被超出企业承受范围的要求绑架,将企业带向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