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后消失的货车帮:法人更替,公众号改名,创始人戴文建去澳洲养牛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时刻关注货运行业的家哥近日在查看货车帮的公众号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货车

时刻关注货运行业的家哥近日在查看货车帮的公众号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货车帮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在2019年3月15日成功的更名认证为“满帮集团”,同时在该公众号上也推送了“满帮物流社”的关注链接,疑似在把货车帮的资源往新的满帮集团的号里面转移。

原“货车帮”公众号改名为“满帮集团”

而据一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人表示, 目前的货车帮名存实亡,不单单是微信的服务号更名为满帮集团,订阅号的粉丝迁移至运满满的号,而且负责货车帮APP的运营人员也走人了。这似乎也在印证着这个变化。

运满满公众号

“满帮物流社”的邀请推送

但奇怪的是运满满的公众号并没有发生改变,没有像货车帮那样直接改名认证,但同样的是推送关注“满帮物流社”的关注链接。

左为货车帮CEO罗鹏,右为运满满CEO张晖

按照当时合并的说法是,两家公司的合并的满帮集团,会同时保留原有的运满满和货车帮的品牌继续独立运作,原货车帮CEO罗鹏和运满满CEO张晖任联席总裁共同担任联席总裁,业务上进行优势互补的战略调整。

那么按道理说,两家公司应该还可以继续以某种独立的方式经营,但现实看到的是,货车帮的公众号变更为满帮集团,而同时两家的公众号同时推送“满帮物流社”的关注链接,这是预示着两家的合并现在才真正开始?货车帮将会是被融合的一方?

一山终究还是不能容二虎,这在滴滴Uber合并、优酷土豆合并和饿了么百度外卖合并中能得到验证,都是有一方被融合。

货车帮法人变更 创始人远走

为了印证家哥的猜测,家哥也在企查查上查询贵阳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的信息,发现法人已经在2019年1月29日由戴文建变更为马桂珍,而马桂珍就是运满满的创始人之一,原创始人戴文建则依旧还是大股东的身份,已经退出了货车帮的管理。

戴文建朋友圈显示,貌似已经在澳洲养牛

而离开后的戴文建也没停下脚步,继续去其他领域创业,相继成立了”成都大农沃地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和”上海碧洲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前者从事的是三农行业,而后者则是从事环境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都与货车帮专注的领域相差甚远。

而关于货车帮被融合这一点从货车帮和运满满在苹果应用商店的下载量中能看出一点端倪,货车帮无论是司机端还是货主端,下载量都明显比运满满低,最大的差距甚至达到55倍。

引发这种情形,可能一是货车帮的运营推广能力不够强,导致下载量少,可能二是在合并后,满帮集团的资源将会慢慢引导至运满满中。当然这只是家哥的猜测,真正的原因只能是当局者才知道。

艰难创立 遗憾离开

说到这里,家哥给大家介绍一下戴建文创建货车帮的经历。

戴文建

2005年

戴文建离开雷士照明,正式切入物流行业,在此之前,戴文建已经是雷士照明的七个合伙人之一,就是因为看到了雷士照明在物流成本上的弊端,发觉这里面其实存在着许多的机会。

当时正好戴文建的大学同学负责云南的高速公路建设,他便顺势接下了其中的运输任务,凭借着在雷士照明积累下来的资本,快速的建立起车队,两年多时间就陆续买进了60多辆车,但由于对行业不了解以及对司机、车辆管理没有经验,

2009年

戴文建第一次切入物流行业终告失败,为了减少损失,他把硬件、软件技术都转让出去,团队也解散了,只保留少数核心成员。

在他即将放弃之际,正碰上3G网络在国内推出,仿佛在黑暗中的黎明降临,于是不服输的戴文建决定再拼一把。

2010年

戴文建将大本营从广西转移到成都,运营中心放在北京,声讯中心放在贵州,硬件团队放在深圳。货车帮的前身算是在成都的传化物流园建立了,其实也就是租了一间办公室和一个小门店。

在刚开张那会,戴文建说每天都有很多老头老太太搬着凳子堵在门口、砸东西,怪我们抢了他们的生意。确实,信息部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挣钱的行业,被货车帮的信息化冲击到了核心了。

成都传化物流园

在此之前,戴文建并不喜欢物流园这种充斥着难闻的气味的地方,只有陪客户的时候才来一趟,而如今的戴文建天天泡在这个地方,甚至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跑到停车场里面,一坐就是一整天。

这次创业,戴文建复盘了上次的失败经验,理顺了物流行业的规则,找到了司机的核心刚需——货源。于是戴文建带领团队沿着长江以南13个省建了13个超级QQ群,通过地推的方式发展更多的货主会员,短短一年时间,就积累了6000多为货主。

2011年

戴文建意识到,把资源都放在别人的篮子里,对公司后期发展并不利,于是在这年,戴文建开始经历艰难的转变,忍痛解散了广西QQ群,强迫货主使用他们开发的物流QQ软件,能遭遇骂声一片,,只有一半的人转到物流QQ软件上,能想想到当时的戴文建是顶着多么大的压力。

之后,戴文建团队就照搬广西QQ群的做法,把其他群的货主都引导到物流QQ软件上,为往后的货车帮打下基础。

2013年

戴文建团队正式推出“货车帮”,而且打通了与物流QQ的渠道,实现了车货匹配。

随后在戴文建的领导之下的货车帮,逐渐的步入良性循环的正轨,截止到2015年初,货车帮诚信认证货主会员超35万户,诚信注册货车司机会员超过了150万,线下直营服务点达1000家。

虽然在合并之前,戴文建已经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但仍然是货车的法人。在货车帮和运满满合并后的现在,戴文建虽然还是货车帮的大股东,但法人却被更换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在合并中,货车帮已经开始处于下风?那么放手亲自创立的货车帮,戴文建是迫于无奈还是?

针锋相对到握手合作

运满满成立于2013年,隶属于江苏满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团队有阿里、工信部、普华永道、GE等高管及业内专家组成。截止到2017年11月前,运满满已经获得8轮融资,估值超10亿美金,平台实名注册重卡司机约400万、货主约90万,日成交运单25万单。

而此时的货车帮,截止到2017年7月底货车帮诚信注册会员车辆达88万家,每天发布货源信息500万条,日促成交易14万单,日成交运费超17亿。

这两家旗鼓相当的企业,在合并之前已是业内的巨头,基本占据了物流行业车货匹配顶部资源,基本都是甩开了其他同类产品,形成了两足鼎立的态势。

跟其他行业的巨头合并事件一样,货车帮和运满满在合并之前,都经历过像美团\点评、携程\去哪儿以及滴滴和Uber针锋相对的时刻。

作为业内的死对头,货车帮和运满满为了抢占市占率,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货主在APP上发货,使用各种方法来提高APP的装机量。面对同样的用户池子,两家公司只能吸纳相互重复的用户,竞争发展到最后,就演变成了抢夺对方用户的战事。

两年时间下来,货车帮和运满满在抢夺用户的战场上已经杀红了眼,不断的烧钱,这给双方的资金以及背后的投资者带来了压力,因此也造成了资金的巨大损耗。

而在当时互相抢夺用户最为激烈的时刻,还衍生出一些灰色技术手段来助力用户抢夺战。

据万联网报道:“2016年七月份开始,货车帮成立K项目组,研发偷货软件,并形成研发,前端转化,后期运营的产销一体犯罪团伙,共计非法偷取并转化运满满货源信息六千余万条。针对此事,货车帮CEO罗鹏表示“面对行业无所不用其极的竞争环境,货车帮确实采取了一些技术手段,并接受了南京警方的调查和询问。”

紧随万联网报道之后,亿欧网又传出运满满员工对货车帮大量用户使用“呼死你”软件进行骚扰及辱骂,对货车帮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影响货车帮数十万货主用户的正常工作生活。贵阳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已决定对该案立案侦查。

但造成当时的合并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双方领导者的惺惺相惜,真正的推手,应当是两家背后的投资人。

三个月谈判 采用双屋顶结构

王刚

在这次的合并中,出任新公司董事长&CEO的王刚称:“这次合并是在当地政府及双方股东的大力支持下,在双方管理层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完成的。这是一次没有打到山穷水尽,仅依靠管理层的智慧和互相信任促成的一次合并。通过这次合并,双方团队的有生力量都将保留在新的公司当中,进行有机整合。”

面对激烈竞争,投资回报遥遥无期,避免两家公司都进入烧钱打仗的漩涡中,陷入无底洞的无限循环,停止烧钱、合并,或许才是背后资方更容易接受,也是最愿意看到的事情。

表面上看,货车帮和运满满的合并是如此的顺利、水到渠成,然而,两家行业巨头的合并谈判,其实是另一场历时三个月的战争。

三个月时间内,辗转深圳、杭州、成都、贵阳、上海、北京等地。没有中立角色居间协调,全程CEO对CEO、股东对股东式的沟通。

这场谈判的难度不在于两家公司的价格上,真正难的是合并之后,由谁担任CEO?这是这场谈判的核心。

谈判进展到最后,合并的共识已经达成,但始终难以为两家公司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于是亲历滴滴整个发展过程的王刚便被推到了合并事件的核心位置。

而王刚提出的合并架构也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他最大的创新是建立了全新的管理层模式,并将其命名为双屋顶结构整合。原本的管理层没有动,只是做了分工调整,由此也带出了一个新的管理团队,合并后的满帮集团,王刚担任董事长兼CEO,罗鹏和运满满CEO张晖任联席总裁。

然而,在此之前的其他行业巨头合并案中,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滴滴快的、美团点评以及58赶集,在合并初期为稳军心会短时间保留两个联席CEO,很快另一方彻底退出。

现在看来,货车帮和运满满的合并,似乎也逃避不了这样的命运,即便是在王刚的亲自领导下,货车帮的被融合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房子很少能有双屋顶 二选一或许才是结果

无论是从融资成果还是经营范围、优势上看,两家公司都是针锋相对,拥有同样巨大的体量。

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以及基因都不完全相同,虽然都是要搭建一个人、货、车的撮合交易平台,从而改变以往司机到物流园看信息拉货的传统的状态,也拥有着线上运营、信息匹配能力、线下物流园区、卡车增值服务等各领域的优势,但怎么看,两公司的业务重叠度还非常的高,单纯的1+1方式的合并,势必带来严重的内耗。

而合并的目的就在于降低这些损耗,释放最大化的利益,这才是背后资方所希望看到的,因此,集团内的两方平衡并不容易维持。

虽然当时新的集团公司表示将保留原有货车帮和运满满的品牌继续独立运作,但对于新的集团来说,人员的冗余、业务的重叠,注定会增加集团的内耗,精兵简政也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真正合并后 仍存许多变数

说到这,那么满帮集团真正合并后,会出现什么变化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其他行业著名的合并案例:

滴滴和Uber合并了,打车贵了些;

优酷和土豆合并了,广告时间更长了。

而货车帮和运满满真正合并后,竞争无度的现象势必会被遏制,而集团的内耗也会逐步的降低,由此也将会为背后资方带来更好的财务报表。

而对于广大的货主还有卡友,现有的优惠、鼓励政策是否还会延续,这还是个巨大的变数,但可以肯定的是,为了资金的回笼,高额的奖励出现的机会肯定会降低许多,整个行业也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发展,向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前进。

但对卡友也有好处,新的集团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实力来规范市场,剔除虚假信息横流,提升服务品质,提升行业效率或许才会真的会成为现实。

家哥有话说

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定律,放在国内来看,暂时还是成立的,对于由背后资本操控的企业,利益是最终的追求,避免针锋相对走向强强联合才有机会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满帮集团的融合方式在家哥看来已经算得上是非常柔和,两种不同的基因要融合,只能学会取舍。那当时货车帮和运满满合并之时,采用“满帮”的名字,是不是早已有预示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